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校园软式棒垒球发展策略研究

2020-11-23 12:53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软式垒球校园

王 俊

1 前言

软式棒垒球是棒垒球项目安全化和校园化的产物,其延续了棒球项目讲究规则和礼仪的特点,比赛充满智慧和变数,是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完美结合的体育项目。[1]2007年中国垒球协会和中国教育协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共同商议采取“体教结合”方式在全国推广,软式棒垒球在校园得到了有效发展。[2]教学科研也相应繁荣,有学者对其可行性、教学、竞赛、普及途径等方面做了研究,显示软式棒垒球融游戏性与竞技性相统一,强调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等价值与功能与新课改趋势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目标相契合。[3][4][5]上述研究丰富了软式棒垒球的理论内容和体系,但鲜见对新形势下校园软式棒球如何在外部变化环境中,扬长避短、消除威胁、优化发展的系统性研究。本文运用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提出的SWOT法进行分析,可以对软式棒垒球在我国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提供优化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方、超星等数据库,以“棒垒球”、“软式棒垒球”为关键词,搜索并筛选相关文献资料。

2.2 SWOT分析法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上保障被分析对象实现目标。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软式棒垒球的优势

3.1.1 身心锻炼价值高

软式棒垒球的发球技术能帮助青少年促进身体肌肉群的协同作用;奔跑技术中的冲刺、急停急起、变向等锻炼青少年的速度与灵敏性。同时,接球需要的勇敢、击球需要的信心、以及团队需要的协作也都能在这项运动中得到提升。

3.1.2 开展灵活

软式棒垒球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校园安全要求。所需场地简单,器材安全、成本低廉、规则易懂、方便教学、趣味性强。[7]练习和活动时对人数、年龄、性别没有强制要求、既可单人练习、也可团队游戏,组织形式多样,能满足人们在任何地方进行活动的意愿。

3.1.3 实现社会规范教育

社会规范是指导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是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的手段。[8]软式棒垒球运动实质上是在既定规则内,在第三方监督下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对自身行为负责,如违反规则,则面临失分或被取消参与资格,由此可能导致全队最终失败。此时,集体对个人的教育发挥作用,违规者在内心形成自我批评,使其对规范有更深刻的认识,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软式棒垒球运动让学生将外在的规范转变成为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对其控制自身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3.2 软式棒垒球的劣势

3.2.1 影响力弱

棒垒球项目在我国属于小众项目,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存在不足。尤其一度落选奥运会,对软式棒垒球在校园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媒体对校园软式棒垒球的报道较少,电视和网络传播的赛事更不多见。

3.2.2 精神内涵挖掘不充分

若将软式棒垒球视为一门体育课程,其竞争力不足以在学校体育中脱颖而出。软式棒垒球中除去体育基本功能外,蕴含的“求真、尚礼”文化和情感道德品质教育还未被深挖和体现。棒垒球教师、教练往往忽视其内在教育价值,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品质教育缺失。重技术轻内涵、重竞赛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

3.2.3 师资匮乏

无论软式棒垒球运动价值多高,若缺乏足够的传播者,也将失去蓬勃的发展力。主管协会举办各类形式培训,解决了部分师资问题,但相较于全国校园的巨大体量,可谓杯水车薪。软式棒垒球在校园的实际推广人是体育学院和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在校一般选择三大球或热门运动作为技能专项。同时,开展棒垒球教学和运动队的院校不多,无法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棒垒球知识技能的师资。

3.2.4 专业场地少、器材损耗高

开展软式棒垒球的学校多数是利用现有操场进行活动,其专业性和场地质量无法保证学生活动安全。学生使用的器材材质为轻软的泡发材料,虽安全但极易损耗,无形中会增加经费的支出,这对校园软式棒垒球发展有一定影响。

3.3 软式棒垒球发展的机遇

3.3.1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

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是吸引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健身意识,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软式棒垒球契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理念,同时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竞技性。学校开展既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又能繁荣校园体育文化。

3.3.2 社会分工发展的要求

软式棒垒球的一支球队伍中有击球手、有接球手,有明星球员,也有普通球员。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相互协作,通过个人发挥和集体协作来达到得分目的。场上球员所表现出的团队合作方式、集体荣誉感、个人英雄主义和领导力等正是当前社会对人的素质发展所需要的。

3.3.3 “一带一路”的国际交流机会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往来日益增多,体育已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策的导向与支持为我国软式棒垒球的发展提供了和强国交流学习的可能。

3.4 软式棒垒球面临的威胁

3.4.1 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冲击

当前学校体育中最火热的运动项目是校园足球。由教育部牵头推进的校园足球,无论是从经费还是支持保障都优先满足。国家层面引领的校园足球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积极贯彻落实,这将限制压缩软式棒垒球的发展空间。

3.4.2 经费不足

校园软式棒垒球的经费一般为行政拨款,多用于购买器材之类。但软式棒垒球器材的损耗率较高,有部分已开展的学校因经费不支持再次购买器材而被迫中断。经费缺乏导致校园软式棒垒球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3.4.3 竞赛体制不健全

目前全国软式棒垒球竞赛参与途径是学校报名即可。但随着参赛队伍日益增多,先前的竞赛体制已无法满足需求,赛事质量也差强人意。至2016年全国锦标赛报名人数就接近2500人,如何承办如此规模的赛事,提高赛事质量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2]

4 校园软式棒垒球发展的策略

4.1 抓住时机,推进发展

当前学校体育新课改目标是以体育结合生活和时代发展培养“全面的人”。校园软式棒垒球要以学校体育改革为把手,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以点带面,以面串群的辐射效应。

4.2 提升校长对软式棒垒球运动的认知

基层学校校长对软式棒垒球在校园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作为管理者能认识到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来看,软式棒垒球能作为学校的一个特色,发挥运动功能和育人价值,进一步促进校园新气象形成,必将有助于校园软式棒垒球的发展。

4.3 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进行软式棒垒球的校本课程构建,采取低段激发兴趣、中段打好基础、高段取得成效的的方针、完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和评价建设。将软式棒垒球中“求真、尚礼”、智慧竞技、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紧密结合,形成本校的体育文化特色。

4.4 校企合作,扩大经费来源

建立长期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形成校企联办,企业通过赞助扩大知名度,学校通过资金支持,努力提高软式棒垒球运动水平和影响力,形成两者双赢的良性循环。

4.5 完善竞赛体系,提升赛事质量

在赛事上要不断完善竞赛体系,扩大举办区域,提高竞赛质量,以此促进棒垒球教练的执教水平,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推进校园软式棒垒球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

4.6 与传统媒体合作,强化自媒体宣传

媒体宣传是扩大软式棒垒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协会和单位要主动联系媒体达成合作,并充分利用如抖音、今日头条、微博等自媒体,制作和传播软式棒垒球运动小视频,积极提升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

4.7 扩大对外交流,提升整体发展质量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各学校借助竞赛、培训和科研等平台,相互交流发展心得体会。同时积极与国外软式棒垒球发达地区城市和学校进行交流和访问,学习和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形成与国外软式棒垒球运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发展势态。

猜你喜欢
软式垒球校园
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优化的效果评价与成本分析
棒垒球不满回归之后又要被踢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飞机软式操纵系统钢索预加张力计算方法
扔垒球
空中宾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