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骨科口服给药查对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23 11:4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口服药品管圈口服

(如东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南通 226400)

2007—2019年中国医院协会历年发布的《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始终将用药安全纳入其中,口服给药安全中保证查对质量是重要环节。品管圈活动可通过集体智慧的力量将科学管理与人员管理融为一体,从而使管理目标得以实现[1]。我院骨科病区开放床位72张,年收治患者约2000例,收治病种包括脊柱疾患、各类创伤骨折、关节疾患、骨质疏松等,其中老年患者约占60.00%。全科护士27名,其中N1级护士15名,N2级护士9名,N3级护士2名,N4级护士1名;本科学历10名,大专学历17名。护士工作中用药管理占较大比重。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我病区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骨科口服给药查对管理实施质量改进,通过对品管圈活动各个步骤的推进,获得了较好的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9年4月在骨科执行口服给药查对操作168例次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其中男76例,女92例;年龄36~92岁,平均(67.35±5.20)岁。另随机选择2019年7月在骨科执行口服给药查对操作168例次作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其中男69例,女99例;年龄41~89岁,平均(64.81±6.6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在层级、执行给药操作人员方面无变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口服给药查对管理中未应用品管圈活动。

1.2.2 观察组 在口服给药查对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1.2.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组圈原则为自愿自行,由1名辅导员、1名圈长和9名圈员组成,年龄22~43岁,因考虑查对涉及多个环节,特邀请质控医师、药房负责人、信息工程师各1名加入专家团,采用多部门协作方式,使品管圈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圈长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执行具体任务。圈名为“苹果圈”,寓意平安、吉祥,使患者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对疾病的愈后充满希望。

1.2.2.2 品管圈主题选定 ①由11名圈员自行设想主题,采用5、3、1打分,最终“提高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胜出,确定该主题的背景是由于本科以老年患者为主,合并症多,口服药种类多、口服自备药多、服药规范性差。有文献报道称,由于医院条件限制、流程不完善、护士工作量大及责任心不够、医护联动等因素,导致患者错服、漏服药物等情况屡有发生,成为发生不良事件及医患纠纷的诱因[2]。护士工作责任感的强弱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以及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救助效果[3]。在全球范围内,与药物差错相关的医疗成本估计每年高达420亿美元[4]。②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监测期间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例数/监测期间口服给药查对总例数×100.00%,规范落实措施包括医嘱处理时对口服药剂量、用法、时间、用药合理性的查对;医嘱核对时对转录执行的查对;药房领药时对药品性状、药名、剂量及特殊管理要求等执行的查对;口服药发放时身份核查、三查八对等执行的查对;口服药发放后的身份再次核查与用药效果的查对及记录。

1.2.2.3 计划拟定 以周为单位,对相关步骤、时间进行活动安排与分配圈员相应工作,计划在6个月完成此项目改进,任务分解至每周,计划总活动时间为2019年3月18日至2019年8月17日。

1.2.2.4 现状把握 圈成员应用头脑风暴法对病区内口服药发放各个环节进行细节回顾,并查阅文献,确定医嘱查对、药房领药查对、发药时查对、发药后查对4个调查维度,制订了“口服药查对环节质量查检表”,按531评价法赋值。2019年4月15日至2019年4月21日由圈长利用1周时间对口服药发放的现状进行跟踪调查,每日随机完成24例次患者口服药发放环节的追踪调查,共计调查168例次,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仅为45.83%。数据分析应用柏拉图发现其中发药时查对、发药后查对不规范落实累计百分比达80.22%,根据二八定律确定此两项为此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2.2.5 目标设定 口服给药查对正确落实率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标准值(即1)-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45.83%+(1-45.83%)×66%×80.22%=74.51%。

1.2.2.6 解析 现况调查后全员参与头脑风暴方式活动,收集口服药发放环节影响规范查对的原因共22条,应用鱼骨图进行梳理。通过打分完成原因分析,据80/20法则圈选出主要原因,将得分居前8名的原因设计成查检表,由经过统一培训、有统一查检标准的圈员根据三现原则运用1周的时间到现场查证,调查了口服给药查对223例次,据查检结果确认:护士对药物的药理知识不知晓、护士发药时易被干扰、患者及其家属未有效参与到用药查对、患者不在病房时药物使用交接不到位为影响口服给药发放时及发放后查对规范落实的真因。

1.2.2.7 对策拟定 品管圈小组成员针对真因查阅相关文献,拟定相应对策,结合圈员打分并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按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对拟定对策进行评价。优5分、可3分、差1分,共11人打分,总分165分,以80/20定律,>132分为实行对策,并将相同或相近的对策进行了整合,形成4个对策群组。

1.2.2.8 对策实施 ①提高护士对常用药物的知晓度与宣教能力。针对护士对药物药理知识不熟悉的问题,邀请药房负责人到病区对护士进行药物药理知识的培训;将常用的口服药按照其主要药理作用分门别类制成宣教单,宣教单附带药物图片,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简明易懂的表述;鼓励护士手机下载微信“用药助手”小程序备日常学习使用;收集科内常用口服药说明书建立成册,拍摄药片图像,制作二维码随时供护士扫描查询;组织药品辨识与药理知识的考核。通过培训,护士对病区内常用药药理知识知晓率由42.18%提高至83.39%。②调整工作方式,减少发药干扰以利于发药护士查对。针对护士发药时易被干扰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调整各班次工作流程,固定发药时间,尽量集中同一时间段专人发药;使用“发药中,请勿打扰”的提示牌与发药背心,提醒患者及其家属不要打扰护士发药[5];其他护士发现发药护士发药被干扰时,主动进行答疑或提醒。经过调整,护士在完成口服给药操作时被干扰率由98.12%下降至15.38%。③动员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查对,鼓励患方参与口服药查对管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未有效参与到用药查对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发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评估是否能遵医嘱完成服药;入院评估患者既往用药情况及用药需求;发药后由执行护士及患者或家属在执行单上双签名确认;药物宣教二维码集中汇总制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扫描二维码了解相应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经宣教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口服给药环节查对率由38.45%提高至63.61%。④完善特殊情况下的口服药发放处置。针对患者检查、手术、外出等特殊情况下口服药交接不到位的问题实施相应的对策,完善现有的口服给药工作流程,针对外出检查或其他原因没有按时服药的患者,护士暂不发药,口服药袋放回到口服药盘中,列入交接[6],督促学习并检查;使用提示牌;交待同室病友友情提醒;特殊情况时调整发药时间。口服给药查对管理改进后患者未再发生口服药漏服、错服事件。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自制的检查表统计两组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并进行比较。② 采用品管圈公式即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值-改善前数据)×100.00%;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00%,分别计算观察组口服给药查对正确落实目标达标率与进步率来判断此次品管圈活动实施成效。③采用自制的自我能力评分表评估观察组圈员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能力提升情况,将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自信心、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共计8项列为自我能力评定项目,由圈员11人采用531评价法对各项目进行评价,优5分、可3分、差1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的比较 观察组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的比较[n(%)]

2.2 观察组口服给药查对正确落实目标达标及进步情况 观察组口服给药查对正确落实目标达标率=(77.98%-45.83%)/(74.51%-45.83%)×100%=112.06%;进步率=(77.98%-45.83%)/45.83%×100%=70.13%。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顺利达成目标,圈员的品管圈能力进步明显。

2.3 观察组圈员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能力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圈员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自信心、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评分均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骨科病区收治的老年患者比例逐年上升。因老年人心脑肺等器官老化,合并症较多,存在口服药种类多、服药规范性差、依从性差等现象,给其口服药的管理提升难度,患者的服药流程具体包括医师开具医嘱,护士处理医嘱,药房提取医嘱,摆药,药房送药与护士共同清点交接,护士发药,观察用药效果等环节,整个流程环节较多,容易出现用药错误[7]。患者的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用、最重要的给药途径和治疗方法,突然减量、中断,或漏服后下次加倍服用,可引起血药浓度异常波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或药源性疾病增加。而降低口服给药漏服率既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疗效,促进疾病转归,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8]。

表2 观察组圈员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观察组圈员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实施前比较aP<0.05。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团队,从骨科口服给药查对入手进行管理,改进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了发生口服给药差错的可能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从个性化的药师指导、借助微信“用药助手”小程序与自制电子二维码培训学习等多方面入手使护士对常用药物的知晓度与宣教能力得以加强;通过调整工作方式,使用“发药背心”等方式减少发药干扰以利于发药护士专心查对;给予适时的患者既往用药情况与学习理解能力评估与二维码宣教指导,因二维码健康宣教的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患者及其家属易于理解和掌握,可有效参与其中[9],提高其药物知晓度与满意度;完善现有的口服给药工作流程,针对患者检查、手术、外出等情况,通过使用提示牌、同室病友友情提醒、备注调整发药时间等方式,消除了口服药未发放到手致查对缺失的隐患。通过口服给药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了长效的质量控制。同时,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护士的护理质量、沟通协调能力,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而且提高了护士的团队精神、科研思维能力、正确运用品管圈中的统计方法和图表以及有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品管圈活动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在实施后为77.98%,说明还需增加责任心培训课程,使护理人员意识到口服给药漏服、延迟服用等的危险性[10]。

综上所述,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骨科口服给药查对进行管理,明显提高了口服给药查对规范落实率和护士的护理能力,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口服药品管圈口服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备用口服药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标准化口服药发放流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