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2020-11-23 01:52孔素珍
课外语文·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阅读教学

【摘要】对语文学科而言,课外名著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要素,是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确立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充分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加强对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指导,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名著阅读和深入研究当中。文章首先论述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之后提出教师在课外名著阅读教学指导当中要遵循的原则,最后就如何优化改革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提出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018-02

【本文著录格式】孔素珍.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30):18-19.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占有极重的分量,名著是文学经典,更是学生阅读的主体。文学名著作为人类文化精髓,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当中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感受与经验经历,在与文学大师精神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综合提升。在课外名著的阅读教学指导当中,教师要做好统筹安排和科学设计,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把握学生的阅读层次,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外名著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通过科学有序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阅读当中的难题,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动机,给语文阅读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与获取信息的有效路径。学生接触的课外材料越丰富,那么积累的知识就越多,从中所获取信息就越有价值。课外名著阅读能够让学生在语言学习当中事半功倍,不断塑造良好语感,增强自主阅读能力。课外文学名著阅读关注的是阅读品位与质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心灵认知和精神思索,并在阅读当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增强对人生与社会的领悟,并促进意志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课外阅读包含着丰富情感以及人文价值,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强烈的感染和情感指导,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感化学生的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对真善美有更为强烈的追求。总而言之,课外名著阅读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优化设计课外名著阅读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指导遵循的原则

从世界范围进行分析,各个国家都认识到文学名著作品阅读在母语学习当中的价值,指出广泛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业,反而会为学生真正学好母语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也是我们在新课程下大力倡导课外名著阅读,引导学生品味名著经典精华的重要原因。第一,推荐与自主阅读整合原则。新课标推荐了大量课外名著閱读书目,可以让学生在学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开阔眼界,用课外名著阅读满足自身的拓展学习要求。当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其他的课外名著作品,体现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具体来说可结合教材课文拓展延伸,为学生列出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目单。比如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在学完《香菱学诗》之后,给学生推荐阅读《红楼梦》,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适当性原则。所谓适当性原则,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年龄段阅读到最适合自己的课外名著作品。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篇幅较小,想象丰富的文学名著,比如寓言故事、神话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等,尽可能地降低对他们的阅读要求,让他们在阅读当中收获兴趣和动力;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阅读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为深刻,且更具文学性的名著作品,要求他们遵循一定的阅读过程与步骤,学会在读中思考和记录;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提高阅读难度的同时增加阅读要求,鼓励他们联系社会现实与人生经历,撰写读后感以及文学评论。

三、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措施

(一)调动课外名著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投入课外名著阅读的动力所在,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而又持久的阅读动机,让学生在名著感悟当中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教师首先要灵活运用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精心安排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并在这一部分安排名著片段欣赏、名著阅读感受分享、优秀名著作品推荐等活动,让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和研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良好的阅读状态当中,提升学生整体参与度。

(二)加强合作探究深入解读

文学名著阅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而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应该放在读上而不是教。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外名著阅读当中扮演好指导者角色,在带领学生领悟名著的基础之上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投入到文本解读当中,生成学生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知。为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当中得到更加深入的解读,并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拥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教师要综合设计与课外名著作品相适应的综合问题,并把问题探究贯穿阅读的整个过程。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位女性是谁?她们是如何影响主人公的?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名著解读当中找到突破口和着力点,充分点燃学生合作探究与深层次解读的热情。学生可在小组当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并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课外名著阅读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指导,教师的启发和点拨是学生把握正确方向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师要关心关注学生合作探究的整个过程,并在学生出现争执不下情况时给予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创新课外名著阅读策略

单调乏味的课外名著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通常不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尝试应用全新的名著阅读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种新型的课外名著阅读方法:一是选读。初中生的时间精力比较有限,想要让学生读完不计其数的书籍是不可能的,于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结合需求或爱好有选择性阅读,哪怕是名著作品,也可以选部分内容阅读,将其作为拓展内容,从而理解与深化主题。比如在学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可以让学生选读《水浒传》当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章节,感受文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封建社会官逼民反主题。二是听读。运用听读方法阅读名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更是一种享受,可以让学生改变以往视觉阅读的模式,让学生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同时降低阅读对学生视力的影响。三是猜读。在名著阅读当中,为避免学生因在遇到个别生词时就停下来查找工具书,要指导学生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构思方法快速猜测和判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保证阅读的连贯性。猜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对比自己和作者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与想象力。

围绕课外名著作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与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阅读氛围促进教学互动,还可以延续学生的阅读动机。一是组织名著感悟书写活动。写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巩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成效,增进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实现读写结合。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读后写作活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书评,并让学生进行阅读感悟交流。例如,在讀完《格列佛游记》后,教师就要求学生用写作的方法感受作者通过巧妙虚构离奇情节,利用讽刺手法揭露英国资本主义罪恶的独特创作。不同的学生因为选择的角度不同,所以获得的理解和感受也不一样,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交流读后感,深化名著阅读体验。二是组织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为了促进学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可让学生借助黑板报网络平台等不同途径宣传展示名著作品。比如在读完《水浒传》之后可以设置“我眼中的108将”专栏或者是黑板报,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精神。三是基于名著解读组织辩论比赛活动。辩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以及语言交锋当中增进对名著人物与故事的掌握水平。例如,在读完《骆驼祥子》后可以组织开展“祥子走向堕落的主要原因来自自身还是社会”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当中展现各自的文化功底,对名著进行深层次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的总量以及数量上达到相应的标准,阅读总量需要超过400万字,阅读质量也需获得相应层次的提升,除了在课外阅读当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之外,还要在技能技巧方面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并在和文学大家对话的过程中吸收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精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外名著阅读教学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并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加强探究和摸索归纳实际经验,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正确教育原则和教育设计的支持之下徜徉在课外名著的书海当中,提高精神境界以及阅读层次。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初中阅读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