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天津三家国术馆史考

2020-11-24 01:52冷传奇孙永武
武术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国术副馆长分社

冷传奇 孙永武

南京体育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4

天津别名津门、津沽,自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设置军事性质的天津卫开始,这座城市就与中国武术有着密切联系。近代以来,在中国武术由农村转向城市,由强身御盗转向强种救国的历史进程中,天津武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早在1928年,张之江提倡“国术”之前,天津已出现各种武术组织,如中华武士会(1912年)、天津武术馆(1916年)、天津武术学会(1923年)、天津进德武术研究会(1923年)、天津道德武术研究会(1923年)、净业国技研究社(1924年)、中华武术俱乐部(1924年)等。

自1928年,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后,各地省市县国术馆纷纷成立,天津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形成河北省国术馆、天津市国术馆、天津县国术馆三家并存的局面,这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是十分罕见的。针对以上三家国术馆的史实,以往研究中虽偶有提及,但多失之简略。基于此,本研究拟以民国时期各类档案、期刊、报纸所载信息为论证依据,就以上三家国术馆的具体开设情况进行考证补遗,以期还原三家国术馆的大致历史脉络。

1 河北省国术馆

燕赵自古多侠士,河北省国术馆本应如山东省国术馆、河南省国术馆等大力推动本省国术馆发展。但受动荡时局影响,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解散,短短9年间河北省国术馆先后经历四次搬迁,外加经费问题困扰,河北省国术馆的发展始终徘徊不前。与河北省会的频繁搬迁相对应,河北省国术馆的历史几乎全部浓缩在其搬迁史上。

1.1 第一阶段:1928年12月—1929年4月(天津市东马路)

据《大公报·河北省国术馆明午在南中礼堂开成立会》记载,该馆于1928年12月23日在南开中学礼堂举行成立大会。馆长由时任河北省主席商震兼任,副馆长张荫梧,馆址设在天津东马路。[1]董事有张继、傅作义、李景林、许兰州、王芝祥、李星阶、尚云祥、张清源、孙禄堂、程海亭、丁正民、高志仁、李子扬、王俊臣、高峥嵘、贺芝生、张兆东。教务处李星阶,宣传股长高峥嵘。[2]

河北省国术馆成立后,积极组织招生工作,共开设有普通班、中等班、高级班三种班别,教授课程主要包括形意、八卦、太极拳术以及各种剑术。国术教师由尚云祥、李星阶、张兆东三位董事义务担任。[3]1929年2月1日,在东马路该馆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共招收学员70余人。

1.2 第二阶段:1929年4月—1932年8月(北平市帝王庙)

1928年10月,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往北平,河北省国术馆本应跟随搬迁,但因经费问题,直至1929年4月才迁往北平,此时国术馆才开学仅仅两月有余。

入京后,国术馆馆址最初设于太仆寺街,后因该地狭小,迁至西四牌楼帝王庙。该时期,商震、张荫梧仍为正副馆长。因国术馆董事多半居住在天津,故公推楚清波、祁大鹏、卢空隐等七人为常务董事,协赞正副馆长处理馆务。至1929年10月,因中央国术馆函称:以省馆并无常务董事会之规定,应遵照核准章程迅速结束,以符条例,恢复以前董事会。遂决议责成教务处长卢空隐,总务处长安述尧,秘书处长贺芝生三人维持馆务。[4]1929年12月23日,在帝王庙馆内举办周年纪念大会;1930年4月1日正式开课,主要招生班别有研究班、民众班和训练班。

1930年11月29日,推选王树常、鲍毓麟为正副馆长,于学忠为董事。[5]1931年2月,国术馆推选卢空隐为教务长,彭九春为副处长,崔恩光为训育主任,李庆林保管国术器械事宜,高志仁为太极、形意拳指导,尹玉璋为八卦拳指导,花玉堂为躀跤指导,于环、叶珍钵为潭腿指导。国术练习时间定为上午八时至十一时,下午一时至四时为练习国术时间。[6]

1.3 第三阶段:1932年7月—1936年12月(天津中山公园后)

1932年7月,在京办学仅两年有余的河北省国术馆再次迁回天津,8月15日举行开馆典礼,馆长许兰州,高仙云为副馆长兼国术教师,馆址位于天津河北中山公园后。自7月分开始招生,名额定为40名,每日分上、下午两班授课。国术馆每月经系由财厅拨洋千元,虽仅够勉强开支,但因有馆长许兰洲的私人津贴,国术馆尚能正常运转。[7]

是年12月,国术馆学员因反对副馆长高仙云,爆发罢课学潮,反对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项:

(1)假借少林寺之名义,用戏台武生化之技术骗人,耽误学生之光阴,阻碍国术之发扬;

(2)虐待学生;

(3)任用私人,排除异己,垄断国术馆;

(4)克扣津贴,私吞公款。[8]

馆长许兰州回馆后数度调解无效,双方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于高仙云的去留问题。许兰州坚持认为高仙云确有实学,希望学生接纳高仙云继续任教;而学生认为高仙云无实学,如让高仙云继续执教,须由高仙云登报声明在何处公开表演一切飞剑等神术或公开与学生一较技术,使全体学生心服口服方可。在僵持无解的情况下,许兰州最终呈请省政府于30日由军警将全体学生强制解散,并限当日离开天津。[9]经此次罢课风潮后,河北省国术馆虽未完全停办,但已基本形同虚设。

1.4 第四阶段:1936年12月以后(北平万善殿)

1936年,因河北省政府迁往保定,河北省国术馆面临再次搬迁的问题。按省政府命令,国术馆本应前往保定,但因无合适馆址,最终于12月经北平市政府批准借用中南海公园万善殿为馆址。[10]关于该馆此后经过,虽缺乏相关史料,但鉴于河北省国术馆屡次搬迁和经费缺乏的现状,外加此时距“七·七”事变仅有半年时间,在北平局势日益紧张的情形下,河北省国术馆在接下来多半面临着解散的命运,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考察。

2 天津市国术馆

天津市国术馆最早于1928年8月17日即着手筹备成立工作,馆长马良,副馆长王毅夫。同年10月,马良、王毅夫率领津市国术选手赴南京参加国术国考,比赛结束后,马良应留在中央国术馆担任教务处长。王毅夫返津后,独自承担国术馆筹备工作,并最终于1929年1月正式成立。该馆馆址原本经时任市长南桂馨批示,定于天津市河北大王庙,但该处始终为军队占领,多番交涉无果,最终只能暂借广智馆办公。广智馆办学空间较为狭小,只能留少数职员维持应办文件,教员则分散于公共场所担任教授。至1930年,因时局突变,大王庙驻军开拔,于9月22日才正式迁入,馆长由刘不同担任,副馆长仍为王毅夫。[11]

2.1 教学管理

天津市国术馆开设有练习班、师范班、研究班三种班别,其中练习班分六个月为初级毕业,一年为中级毕业,二年为高级毕业,师范班和研究班均以六个月为毕业期限。练习时间定为除星期日外,每日上午六时至八时,九时至十一时,下午二时至四时,五时至七时,七时至九时。课程包括:

(1)拳术科有形意、八卦、太极、武子、劈卦、少林、通背、率角、中华新武术等;

(2)器械科以枪、刀、棍、剑为主,其他器械由学员随时选定。国术教师王毅夫教授劈挂拳,许卓然教授太极拳、胡维昆教授武子拳、郭汉之教授形意拳。[12]

1934年3月,国术馆变更内部组织,改设教务、总务、编审三科。教务科长由副馆长王毅夫兼任,教务科下设三个教学组,第一组由郑汉之担任,第二组由郭敬三担任,第三组由胡维昆、石峻鹏担任。编审科聘请黄葆荷担任,总务科聘请陈玉振担任。[13]

2.2 国术推广

除以上工作外,国术馆还积极开展各区国术推广,敦促成立各区国术社。可考者有第一区国术社和第八区国术社。第一区国术社,最早于1929年6月9日在陶园成立,聘请武术教师韩子元、周君,后因故停办。1934年1月21日第一区国术社再次成立,社址位于南市第一池西路。公推戴育三、崔宝玉、于子衡、徐华庭、李佑安、王绍山、陈星彩、富焕卿等为董事,正社长王墨林,副社长高学川(兼董事长),阎家琦为名誉会长,张栋庭、赵蓬仙、宋朝义、田中一等为名誉董事,教务主任马骐昌,教师郭少卿、高其祥。[14]第八区国术社,于1932年3月成立,社址即在第八区公所内,董事有赵聘卿、杨味云等四十余人,第八自治区区长李泽霖兼任社长,副社长王兰台,教师李宝卿等。[15]

3 天津县国术馆

天津县国术馆,以“提倡武化,强健身心,锻炼体魄”为宗旨,于1929年4月21日借南开中学大礼堂举行开馆典礼,馆址设在东马路东门南公安局运动场旁。国术馆董事有张令闻、董笔侠、陈尽仁、郝耀仙、陆彩章、雷师墨、陈剑辉、龚仲衡、高雁忱、周鸿功、高庆铎等。[16][17]公安局局长曾延毅为名誉馆长,首任馆长由天津县县长刘逸南兼任,副馆长张令闻。[18]

3.1 教学管理

1929年6月,国术馆开学后,设置一年制初级班、二年制中级班、三年制高级班三种班别,对学员实行分班授课,具体授课课程及学习年限如下:

(1)初级班:教授劈拳、攒拳、崩拳、炮拳、横拳、五行相生拳、五行相克拳、四把拳、生克制化拳、五行连环拳、连环枪、连环剑;

(2)中级班:第一学年,教授八卦拳、蛇形拳、连环单刀、三手炮、燕形拳、连环对手拳、鸡形拳、三合剑、鼍形拳、中级连环双手带、十二洪捶;第二学年,教授六合剑、五行双刀、五花炮、马形拳、对三合剑、船形拳、鹰形拳、熊形拳;

(3)高级班:第一学年,教授八卦漩身连环双换掌、龙形拳、操剑、判官笔;第二学年,教授猴形拳、元合棍、八卦刀、太极钩、高级安身炮、八卦剑、十二连拳、虎头钩、铁扫帚、太极拳、八卦拳、六路戟、日月剑;第三学年,教授五虎断门枪、形意拳法、八卦拳法、无极铲、太极拳法、壶瓶中心拐、武雷剑、乾坤阴阳大剑、其他各种器械。[19]

1929年9月开设速成班,以王芗斋、薛国兴教形意拳,梁振普教八卦拳,吴俊山教太极拳,袁伟斌教心意拳(即五行手代八卦),高善卿、宋杰三、刘来考等教授长拳、少林拳、花拳、弹腿以及各种刀剑棍枪。凡入学者任其所好择而习之,除旧有之普通班续招插班生照常教练外,复添速成班一科,六个月毕业,将来毕业成绩优秀,则派至各国术社补助教务,以期国术之普及。[20]

1930年3月2日,国术馆改选馆长,曾延毅仍为名誉馆长,新任县长高德正任馆长,任香谷副馆长。该时期国术馆改设两科一处,即教务科、事务科、书记处。教务科主任薛颠,事务科主任张春生,男女教习各一人,分别为高庆锋、高庆云。开设课程为形意拳、八卦、游身、连环掌、太极拳、卫身柔术、剑术及刀枪棍戟等器械,其余少林拳、各种长短拳、花拳、躀跤及各种器械逐渐增加。开设班别包括:

(1)普通班,三年毕业;

(2)速成班,初级半年毕业、高级一年毕业;

(3)特别班,一年毕业;

(4)简易班,任学者自择课程。学员学习时间:普通班每日上午七时至九时,下午七时至九时,其余各班时间任学者自定。

此外,据《国术周刊·国术大事辑要》可知,高志仁、薛颠在1934年9月前曾分别担任正、副馆长。1934年9月10日,天津县国术馆借草厂菴警察教练所,召集各国术社社长开会,改选正副馆长,公推张志潭为正馆长,刘宸章为副馆长。[21]

3.2 国术推广

据《益世报·天津县国术馆参观记》记载,至1930年6月,天津县国术馆下属国术分社已达23处之多,各分社具体地址如下:第一分社,小刘庄裕元工会;第二分社,陈家沟子小树林;第三分社,西窑洼恒源工会;第四分社,南门内广东会馆;第五分社,河东姚家台共和里;第六分社,小于庄华新工会;第七分社,侯家后胡家大院;第八分社,特三区大王庄;第九分社,河东公议大街;第十分社,海河土城;第十一分社,南门西小马路;第十二分社,城东刘快庄;十三分社,锅店街山西会馆;十四分社,河北石桥西;十五分社,公园后新大路;十六分社,河东王串场;十七分社,李公楼;十八分社,大胡同西鸟市大街;十九分社,北门西;二十分社,城西大园村;二十一分社,城西曹家庄;二十二分社,中北斜村;二十三分社,谦德庄。[22]

4 结语

近代以来,华北地区时局动荡,先有军阀混战,后有日寇入侵,使得以上三家国术馆档案史料损毁遗失严重,本文仅能就当时各类报纸、期刊中,有关三家国术馆史料进行钩沉辑遗。总体而言,本研究仅能对三家国术馆历史脉络进行粗疏整理,关于三家国术馆开设情况的更多具体、深入史实,有待学界同仁共同挖掘整理。

猜你喜欢
国术副馆长分社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绘声绘色 喝彩祖国
——2019“博看杯”朗读大赛决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Privacy Protection Based Access Control Scheme in Cloud-Based Services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新华社青年团分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