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SWOT 分析与构建策略研究

2020-11-24 13:31张学成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3期
关键词:艺体中学机制

张学成,赵 鑫

(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高台 73430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元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内容。对艺体生而言,学习环境也在逐渐得到改善,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对艺体生的考核要求较为严格,如何协调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成为摆在艺体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难点。从这一角度出发,建立“学训一体化”的培养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1 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构建必要性分析

1.1 中学艺体生对“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需求分析

中学艺考生是“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受众群体,其自身对“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需求程度,直接关系该机制构建和实施的效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成为主旋律,学生的个体意识和基本需求成为需要考量的核心内容。从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学校的大部分艺体生,都认为“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形成十分必要,在强烈需求、需求和一般需求方面占据较大比重,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学艺体生已经意识到当前学校现有的培养机制存在不足。“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能够有效调节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必将为中学艺体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为今后的艺体生考试提供支持。

1.2 家长对“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态度分析

对家长而言,对中学艺体生的支持及其对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理解,都将决定中学艺体生的发展。家长是学生开展学习行为、构建综合素质能力体系的必要保障。为此,对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也将中学艺体生的家长作为了调查的主体之一。从调查结果来看,家长对学校构建“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支持程度较高,占比超过半数,仅有少部分家长由于对“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理解不够充分,态度模棱两可。

1.3 教练和指导教师对“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认可度分析

教练和指导教师是引导中学艺体生走向全面发展的关键构成,也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和组织者。对高台县第一中学的教练和指导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有其应有的价值,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中学艺体生的培养依旧处于传统的培养机制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体生的发展。同时,教练和指导教师也更愿意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借助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发展的大好契机,助推“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形成。

2 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SWOT 分析

2.1 优势(Streagths)

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训机制的构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新时代社会主义背景下对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体育领域为例,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全民健身运动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体育教育的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艺体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政策的支持为“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探索提供了必要支持。其二,素质教育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试教育的弊端也逐渐被打破,开始重视在能力方面的调整。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形成,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其三,走出“唯成绩论”的发展误区。中学艺体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唯成绩论”的发展模式,为中学艺体生的成长提供了新思路。

2.2 劣势(Weaknesses)

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训机制的构建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依旧存在。中学艺体生的发展,在教育现代化视野下受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但在“学训一体化”培训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导致培养机制的构建过程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对培养机制的构建产生影响,如何去克服这种影响,还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努力。其二,家长的“望子成龙”心理对艺体生的信念产生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艺体生的发展。这一特殊群体,一旦家长缺乏重视,势必对艺体生的信念产生影响,使其出现迷茫和困顿心理,不利于艺体生的健康成长。其三,学校物质条件上的约束。部分学校,对艺体生训练和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的支持力度有限,导致中学艺体生面临的环境不良,导致“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机遇(Opportunities)

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训机制的构建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理论研究内容逐渐增多,为艺体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在教育现代化视野下,学术领域关于艺体生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在不断增多,并且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管理等多个角度,这些理论研究的全面性,指导着教学实践的过程,也为当前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训机制的构建提供保障。其二,教育现代化赋予了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教育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艺体教育的内在价值。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发展前景广阔。

2.4 挑战(Thtreats)

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训机制的构建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要以艺体生为根本。虽然近年来艺体生的规模在不断提升,但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艺体生的生源和规模依旧有限。生源匮乏问题的出现,造成“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针对性不足,长期的优化与创新动力性不强,需要理性反思。其二,学生自我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持续存在,对培养机制的构建产生威胁。中学艺体生的发展方向明确,但与社会需求之间依旧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种对应关系的不明确,造成了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实效发挥。

3 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策略

3.1 结合学生需求,制定可行性方案

中学艺体生是一个特殊性的群体,“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要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制定可行性的方案。首先,要认真研究高水平、单招和统招历年招生所占比例,并结合艺体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保证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各类招生考试的基本需求。其次,形成理想的培养方案。中学艺体生的教育环境要根据学生的自主需求和对应学校的人才需求,实现针对性的调整,认真研究考试内容,吃透体育考试和艺术考试的大纲,对各专业的要点完成分析,明确考核侧重点。最后,优化“学训一体化”的培养环境,制定系统的周期性培养方案,确立培养框架,并按照训练框架和基本方案严格执行。

3.2 转变理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艺体生的培养,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坚持动态性,即在对中学艺体生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理念,确保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转变理念是基础。学校方面,中学学校要意识到艺体生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此提供多元的政策支持、适当的资源倾斜,并鼓励教师去探索“学训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些都将成为培养机制的关键所在。教师方面,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多元化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将更多先进的训练理念应用到培养机制中。同时,也要去了解艺体生社会需求的基本情况,了解艺体生的发展现状,从而针对性地做好培养。理念上的转变是基础,也同样十分困难,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对中学艺体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取得实效至关重要。

3.3 定期做好对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讲座与疏导

中学艺体生作为特殊群体,“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能够实现长期发展,对艺体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由于艺体生的发展环境还不够理想,面临挑战,使得这一群体面临较大的心理障碍。为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等相关工作。学校作为主体,可以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和艺体生参加有关心理疏导的讲座,传授家长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做好对艺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调节。同时,对中学艺体生来说,这样的心理调节能够使其意识到学习和训练的重要性,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训练,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3.4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方面的整合

针对中学艺体生的“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整合上下功夫。(1)基础设施方面。无论是艺术教育还是体育教育,各中学都需要完善基础的设施,确保为艺体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2)资源整合层面。在教学资源方面,除了教材资源之外,还要不断丰富学训资源,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积累更多内容,以便为中学艺体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3)师资资源方面,现代教师要不断实现自我提升,更新教学和训练理念,尝试更多元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满足“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基本要求,为中学艺体生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4 结 语

中学艺体生的健康成长与“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构建有其必要条件,但也面临一定的困难,艺体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学艺体生的发展打开新局面。

猜你喜欢
艺体中学机制
高中艺体特长生单独编班和插班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展一体两翼 圆成长之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深化学校课程研发 走艺体特色教育之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普通高中创建艺体特色教育实践摭谈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皮革机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