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课堂教学的去“水”造“金”

2020-11-24 22:51李佳凌张晓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课艺术类体育

李佳凌,张晓波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学生学科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散发思维与思想情感,让学生“换种方式想问题”,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样的学科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教学,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代代相传的教学。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开足开齐体育课,让学生的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年6月21日,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把“水课”转变为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随即,教育部专门印发文件,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 “金课”被首次正式写入教育部文件,具有时代意义。

1 当代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课堂“水”现象

当代高校中的普遍现象就是:拼命地玩。在中学,老师注意到的是总是逃课的同学,然而在大学,老师注意到的是总是按时来上课的同学。体育艺术类项目是体育课程新出现的一个分支,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它是发展学生体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因体育艺术类课程独特的特征,集音乐、舞蹈、健身、休闲……为一体,融合了国际的流行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深受学生们喜爱。但是,现代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课堂同样存在大量“水课”,概念不清、课程教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还是依照传统模式“套路”教学,没有发挥新时代体育艺术的重要功能等都是造成“水课”的原因。推动改革,创新模式,遵循教育规律,拓展课堂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2 造成“水”课的原因

2.1 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和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多以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为主,现代是信息时代,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吸引着各界的眼球,王者荣耀、绝地求生、抖音……已经是学生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信息时代更新如此之快,传统的教学体系、框架和模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体育艺术类课堂需要融合最新的元素,需要不断地变化,需要跟国际接轨,而传统的教学体系、框架和模式限制了课堂教学,导致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们觉得课无聊,学不到东西,自然就避而远之,学生不愿意上的课就是“水课”。

2.2 决策层陈旧的观念

体育艺术类课堂往往是不受学校重视的,虽说改革多年,但基于某些原因,在一些资金的申请和项目的批准上,是比其它学科困难许多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层陈旧的观念。在中小学,一般艺体类是为其它学科服务的,“学生们做题累了再去操场上放松”、“压力大就上堂音乐课舒缓一下”、“学生们口中的体育老师永远在生病”等等现象,现代依然存在,中小学体育艺术类课堂被忽视,在综合的本科院校中,体育艺术类课堂也是荆棘中成长的。在十年以前,人们都认为打游戏是不务正业,然而在今天,电竞成为了一个耀眼的行业,国家体育总局承认了电竞的地位,且在2020年的亚运会上将以比赛项目的身份正式亮相。电竞项目的崛起言而有力地抨击了固有的观念,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才能走得更长远。

2.3 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体育艺术类课堂对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偏高,并不只是指技能的要求。对于综合性的学校而言,体育艺术类课堂里的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学科,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而教师要通过课堂使学生们具备更高阶的思维,那就要求教师的思维必须要比学生更开阔,能够启发学生。另外,体育艺术类课堂是和社会紧密联合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定期参加培训,接收最前沿的知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最新的思想理念,打造更加丰富的课堂。

2.4 场地器材硬件设施不足

体育艺术类课堂的场地设置是一门艺术,基于课堂对学生审美的教育,在场地上除了要考虑空间、安全等问题,还要从装饰、格局来考虑,要保障电子设备的完善。很多高校无法满足对课堂对场地的要求,上课就像打游击战,哪里有空位哪里上,这种现象导致教师上课有难度,学生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自然是导致“水课”的一大因素。

3 金课

3.1 金课的概念

3.1.1 高阶性

“岂止认识,可以这么说,左达曾经是我的偶像。他出身很苦,苦到可以拍一部三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绝对苦情戏。他从小没有父母,被一个街头艺人收留为养子,左达就跟着这个养父开始了街头卖艺的生活。可没多久,养父就被车撞死了,左达拿着养父用命换来的赔偿金,开始做小买卖,一步步地靠着自己的努力,很快积累了事业上的第一桶金,他成家立业,有了可爱的儿子,是亲儿子哟。”

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传统的体育课堂更注重的是技能的传授,考核标准就是成套动作完成的质量,这其实和文化教育中的生搬硬套是一个道理,只重视结果,不在意过程。高校体育公共课不是培养运动员,不要求技能多么高级,更多的是通过课堂进行其它方面的教育。比如:教师在进行了基本的讲解后,让学生们自编动作,动作没有对错之分,教师采用鼓励教学,同学们展示了自我之后再进行教学,长久下去,学生们有了自己的风格,善于动脑,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一味的传授技能更适合高校公共课的学生。

3.1.2 创新性和挑战度

创新性体现在: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2]。体育艺术类课堂具有高度的时代性,时代发展得越快,对教学要求就越高,要充分结合时代的特征来设计课堂,把最流行的元素加入课堂,这才是一节“金课”的内容。体育艺术类“金课”不应该满足于现状,每节课都应该有不同的主题,难度是层层递进,探索未知是人的天性,学生们能积极加入到课堂里来,是一节课的成功所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高校的体育艺术类课堂中“水课”普遍存在,越偏远的地区表现得越明显,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备课草率,考核标准太随意,这样的课堂是毫无价值可言的。新时代以培养人才为目标,高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关卡,一定要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不至于日后会导致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才的现象。所以,体育艺术类课堂也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去除“水课”,打造“金课”,让学生们了解体育,爱上身体练习,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4.2 建议

4.2.1 增加课程难度

4.2.2 拓展课程深度,提高学业挑战度

现在的体育艺术类课堂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教授固定动作,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培养综合类大学的学生不是培养运动员,学生们毕业后大部分不会从事相关行业,所以课堂的趣味性比专业性更重要,枯燥的专业学习不仅会使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厌恶感,更严重的会使学生失去对运动的乐趣,对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有不利影响。课堂的深度拓展要求授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偏高,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要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比学生更加广阔的知识面,此类要求对于体育专业教师来讲,是要求极高的。

4.2.3 提高学业挑战度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而体育课最大的任务就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大学生精神面貌,使之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迎接社会的考验。但在现实的体育课堂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因素加在一起,使教师原来的教学计划没办法实现,从而无法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提高通过学业挑战度,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课程难通过,学生才会提高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是改变学生懒惰思想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金课艺术类体育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