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本土文化的渗透

2020-11-24 17:41兰州市民主西路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兰州家乡口语

兰州市民主西路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日渐深入,“大语文观”深入人心。的确,那种仅仅拘泥于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做法已经过时了。除了教材,除了课堂,语文教学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新空间、新扩展和新天地?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把本土文化恰到好处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语文内涵式课改的需要。的确,本土文化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经典的、迷人的因子,何不进行有意义的盘活和挖掘,使之为教学助力,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为课程建设的精彩助力呢?

一、注重一个“活”字,课堂教学中相机渗透

强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但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渗透。本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定要注重一个“活”字,一定要“该出手时才出手”,一定要“两相宜”,彼此之间的联系要自然、灵活、了无痕迹,使学生不经意间就触摸到了本土文化,当然也更好地理解了原文,开阔了视域,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人文素养,何乐而不为呢?如,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时,可以穿插这样的情景对话。

师:傣族有如此令人难忘的地域文化,那么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本土文化或者风俗呢?请大胆地说出来。

生1(犹豫了一会儿):兰州古今十景以及羊皮筏子可以算本土文化吧?

师:当然算啊,对,就从这个思路出发,大家都说说。

生2(抢着说):妈妈领我去看过黄河水车,特别好看。

生3(急不可待):我知道,我知道兰州永登的高跷,可吸引人了。

很多课文均可以进行适宜的本土文化的相机渗透,有的在课堂引入时进行渗透,有的在解决疑难时进行渗透,有的在课末印证时进行渗透,有的在开拓思维时进行渗透,有的在深化情感时进行渗透,有的在形成思想时进行渗透,正所谓:“多一些本土文化渗透,能够发现更多;多一些地域文化印证,能够深入更多;多一些不同文化比较,能够开阔更多。”

二、注重一个“拓”字,延伸探究中巧妙渗透

语文“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短短的课堂40分钟之内,而应注重更有意义的延伸活动和拓展阅读。如,学完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教师可以展开以“我爱故乡的……”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有的学生说:“我爱兰州的泥人岳,那些夸张、有趣的泥塑人物让我难忘。”有的学生说:“我爱兰州的牛肉面,味道真好,真有劲道。”有的学生说:“我爱兰州的太平鼓,场面宏大,气势惊人。”……

好的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拓展阅读。读什么?不妨把兰州名片《读者》引入课堂,引入到探究延伸阅读中。《读者》是一本优秀的本土刊物,引领学生阅读《读者》,不仅丰富了其言语生命和精神世界,也升腾起了对家乡强烈的自豪骄傲之情。

三、注重一个“实”字,习作活动中高效渗透

渗透本土文化最实在的方式其实就是学生的习作活动。教师应该注重一个“实”字,“分年段、分特点、分层次在习作活动中高效渗透”。如,低年级段可以举行“夸家乡”的口语训练,然后写一段话,有的写道:“上周我和妈妈去西湖公园了,景色特别优美。”有的写道:“皋兰县的舞狮表演特别好。”有的写道:“家乡兰州的剪纸特别美,我也想剪一个呢。”……中年级段可以组织学生写写“导游词”,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口语交际是《我们与环境》,可以乘机让学生交流“我与五泉山”“我与白塔山”“我与黄河母亲像”“我与西湖公园”……接下来,在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中,引领学生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变成实实在在的文字,其中既可以写导游词,还可以写自己游赏时的点滴感受,当然更可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高年级段的习作活动中,不妨先进行“介绍家乡传统文化”比赛,再根据比赛情况进行写作。比赛中,并非谁说得多谁就是胜利者,而是谁说的细和全,才有可能夺魁。如,一个学生介绍“皋兰三绝”之一的铁芯子,不仅介绍装台艺术,更详细介绍身影结合的特点,还描绘了精彩剧情,更对其中的优美音乐着力进行渲染。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解决了学生“无米可炊”的写作素材问题,也强化了他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可,一颗“爱家乡、爱文化、爱祖国”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

把本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还有更多高效的方法或渠道。如,可以开展本土文化词语棒棒糖、兰州城市“名片”大擂台、“我爱家长”演讲赛、“本土文化知识知多少”大奖赛等语文实践活动。只要教师是有心人,只要师生心中充盈着浓浓的家乡情,本土文化的魅力就一定能以特别的方式豁然呈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猜你喜欢
兰州家乡口语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夏天的家乡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