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生物安全的认知研究
——基于生物安全事件的发展历程

2020-11-24 08:09
科技传播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安保病原体

纵观人类历史,各类生物安全事件从未间断,尤其是瘟疫与人类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这些疫情的发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生产秩序、经济运行状况、国际舆论氛围等都会造成重大影响。为了客观看待和审视频繁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本文系统梳理了人类历史上生物安全的标志性事件,以期有助于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生物安全的内涵本质和边界范围。

1 标志性生物安全事件的发展历程

生物安全观念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人们对生物安全的理解和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和日益深入。这里仅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生物安全事件(表1),目的在于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梳理正确的理念,确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是一永恒的思想,以此保持警惕、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2 社会公众对生物安全的认知

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是从其历史的演化进程来看,这类事件的发生又具有必然性。面临这类事件时,由于认知上的不充分,社会公众、政府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一般仍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仍显被动。因此,正确的、科学的、客观的认识和理解生物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回顾历史脉络的视角,研究发现生物安全时间一般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1)伴随性。除了战争等非自然因素外,自然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如疫情等),至今仍未随着各个主要经济体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生物医药卫生条件的提高而消失。每当人类刚刚开始了解一些关于已经发生的传染病的基本情况并有效抑制其蔓延发展以后,新一轮的传染性疾病和新型病原体导致的生物安全事件却再次发生。如相继在世界各个地区出现的埃博拉、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2019年的新冠肺炎等疫情,这些生物安全事件的演化历程一直和人类的发展史和科技史并存。

2)滞后性。经过系统梳理并客观审视人类历史中所经历的这些生物安全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诸如此类造成广泛影响的生物安全事件一般均领先于当时科技领域、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然而,就算我们通过多种应急科技手段和防控措施,及时有效地抑制这些生物安全事件的蔓延并尽量消除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接下来再次发生并产生广泛的影响传染病又将是前所未知的新型病原体。究其原因。这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本身具备强大的变异能力而导致。可见,从某种意义上,人们对新型病原的认知具有“滞后性”。当前,通过流行病学等数据模型方法推演预测某种重大传染病的爆发及其社会影响,从科技层面仍然具有难度;而且从实际操作层面,这些“前瞻性”的预测和推演结果是否引起政府界、科技界甚至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仍未可知。

表1 历史上部分生物安全的标志性事件

续表1 历史上部分生物安全的标志性事件

3 结语

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非自然因素导致的生物安全事件中,重大突发的传染性疾病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类。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对于新型病原体导致的传染病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与预防工作,是全世界范围内生物安全的核心任务。从前瞻、及时应对传染病等生物安全事件的角度,我们应当:

1)进一步完善我国生物安全法律体系构建。加快推进《生物安全法》的出台;依法建立和完善国家生物安全部门协调机制,各部门协同完成国家生物安全监测预警、信息收集与分享、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监督检查等工作。

2)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科学评估、合理布局,设立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等监测哨点,完善国家生物安全监测网络,开展主动监测和病原检测;“强基础、保重点”,加强生物安全监测哨点、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并完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布局。

3)规范生物安保管理。研究和开发安保技术和手段,防止有害生物剂或生物技术被恶意使用;研究制定标准,规范生物安保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重要机构与当地公安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菌毒种库等应加大生物安保力度,并建立登记或备案制度等。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安保病原体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ickel Hydroxide/Activated Carbon Supercapacitors Using a Modified Polyvinyl Alcohol Based Alkaline Polymer Electrol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