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智能手表的儿童网络信息行为研究

2020-11-24 08:09
科技传播 2020年20期
关键词:手表好友智能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平台和智能终端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网络的受益人群逐渐幼龄化,儿童的数字化资源的接触率在不断增加,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也在增加,与此同时移动终端商抓住这一空缺市场,不断垂直细分,旨在打造更适合儿童的产品。此时儿童智能手表应运而生,其具备了精准的定位系统和众多网络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儿童安全和知识获取的难题,迅速占领了可穿戴设备的增量市场,儿童智能手表现已成为儿童重要的上网工具。

1 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1.1 儿童智能手表市场的兴起

2014年作为可穿戴设备元年,诞生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指环等一系列新型智能产品,大量科技公司例如华为、苹果、小米等纷纷投入到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中,但由于可穿戴设备未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与智能手机无异,并且性价比较低,故并没能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

可穿戴设备难以取代智能手机的地位,但对于特殊群体来说,老人、儿童等人群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存在障碍和限制,无法灵活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应功能,此时可穿戴设备便可以为其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而儿童智能手表正是实现了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分离,抓住了家长害怕孩子丢失的痛点,以其主打的,定位和聊天通话功能,可以及时地锁定孩子的位置,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成为了“家长收割机”;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将一些类似手机App的应用移植到儿童智能手表中来,充实了智能手表的功能,博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目前逐渐被边缘化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一部分是源于儿童智能手表的带动,消除了可穿戴市场的泡沫,找到了儿童这一刚需人群,儿童智能手表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新的硬件风口。

1.2 儿童使用网络的现状

儿童使用的上网工具大多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一方面此类上网工具对儿童的网络行为起不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网络环境没有得到净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多,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故基于对网络负面因素的考虑,家长和教师在儿童网络使用上施加了多重限制。我国学者周曦在探究儿童手机使用情况的过程中,发现在城市家庭,38.26%的家长限制儿童使用时间,30.43%的家长限制时间和内容;城市中将近九成的学校都对学生互联网及手机的使用提出了要求[1]。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儿童难以真正进入到网络世界,网络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其网络信息行为也难以得到显现。

1.3 儿童智能手表的优越性

互联网具有其两面性,对儿童而言,其心智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难以脱离网瘾,故应该对儿童的网络行为进行合理的监管,但一味压抑儿童的上网需求并不是最优解。儿童智能手表的上网功能缓解了这一矛盾点,为儿童打通了一条绿色的网络通道。在满足基本的通话,社交功能的同时,内置了问答和学习的应用,一方面增加了儿童信息获取的渠道,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保持了学习和娱乐兼并的属性,优化了网络环境。

就其安全性来看,为那些被限制使用其他终端的孩子,打开了唯一安全的网络切口;就其及时性来看,手表佩戴方便,基本可以做到随身携带,能为儿童提供更加便利,更加快速的网络服务。由此看来,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智能手表相较于其他智能设备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也更加适合儿童群体。

2 研究过程

2.1 调查对象与抽样

笔者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一师二附小对小学高年级儿童实施问卷调查,发放270份纸质问卷,回收26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62份。问卷回收率为98.5%,问卷有效率为97%。

2.2 问卷调查设计

本问卷内容主要由填写事项、基本信息、使用智能手表的总体情况以及核心调查问题组成。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年级、日常家庭成员等信息。其中,使用智能手表的总体情况包括:智能手表的品牌型号,什么年龄开始使用智能手表、获得的途径、购买的最初目的、对儿童智能手表的满意度、对智能手表的看法、学校老师对使用智能手表的态度、家长对使用智能手表的态度等。

核心部分问题的设置按照本文的理论框架分为三大部分,从信息查询,信息使用以及信息交互三个维度对儿童使用智能手表进行网络信息行为的状况进行调查。

3 数据分析

3.1 样本特征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高年级小学生样本数据分析得到,样本男女生比例为1∶0.912,男生人数略多于女生;在年龄和年级分布上,10岁、11岁的儿童人数较多,四至六年级的样本人数基本相当。

从儿童使用网络设备的情况来看,使用智能手机和儿童智能手表的人数基本持平,这两大智能设备已成为儿童主要的上网设备。

从儿童使用智能手表的总体情况来看,7~9岁开始使用儿童智能手表的人数较多,人数在10岁区间内骤减,可以看出儿童使用智能手表的年级呈现低龄化趋势,且10岁以后购买和使用智能手表的欲望会逐渐消退。在对购买意愿进行调查后,得到家长提出购买和儿童自主提出购买的人数比例为1:0.95,由此可知儿童智能手表基本实现了购买者和使用者两种需求的分离,没有出现需求一边倒的现象,既缓解了家长的“分离焦虑”,又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在对购买初衷进行调查后发现,方便与父母联系是最主要的购买原因,其次是方便学习以及查阅资料,可以看出购买者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儿童智能手表的信息交互功能以及信息使用功能。

在对儿童智能手表的使用限制进行调查后发现,老师和家长都仅有极少数人是完全反对或完全支持使用智能手表的,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会在使用时间和使用地点上加以限制,旨在让智能手表的使用变得更为规范和合理。

3.2 儿童信息查询行为分析

从使用时间和使频率上来看,高年级小学生每天平均花费半个小时至两小时的时间用于信息查询上,在2019年中国儿童中心调查的儿童生活时间分配比例显示,儿童平均花费43.24分钟在电子产品上[2],进行对比可知儿童使用智能手表的查询功能的时间过长。儿童每日使用查询功能的频率集中在5~10次和10~15次上,由使用时间计算可得儿童平均每次使用查询时间达到15分钟左右,可以看出儿童查询功能较为依赖,且单次在查询功能上消耗的时间较多,通过个人访谈得知儿童智能手表的查询功能会展现和推送关联词条的这一功能,受访者对相关的网络信息抱有好奇心,喜欢一直查看关联词条,导致陷入关联查询中。

从查询场景和查询内容上来看,66%的高年级小学生会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使用查询功能,22.5%的高年级小学生想要获取资讯时会使用到智能手表的查询功能,但在查询内容上,查询学习、新闻、娱乐、体育4个类别的人数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会把智能手表看作解题工具,有自主意识地利用相关功能,但儿童实际查询的内容较为丰富,不会局限于学习方面,可以看出儿童很乐于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各种信息。

图1 儿童使用智能手表的场景调查结果

3.3 儿童信息使用行为分析

在本次问卷所给出的学习、生活、娱乐、系统管理四大类中的11个儿童智能手表的应用中,墨迹天气、好友圈、位置共享、作文大全、公式大全运动计步是高年级小学生高频使用的应用,属于学习和生活类,可看出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与儿童日常生活较为贴合。支付宝、网易云音乐、懒人听书和积分商场是低频使用的应用,多为系统管理和娱乐类,儿童对这两类上的关注度不高,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得知智能手表的系统控制较为复杂,且家长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调控,无需儿童自主管理,故使用频率较低;对于网易云等一类娱乐类App,是直接从手机App上移植而来的,在UI界面和操作方式上并未贴合儿童的审美和使用习惯,故对儿童的吸引力不高,没能发挥其真正的娱乐作用。

图2 儿童使用智能手表相关应用的频率

3.4 儿童信息交互行为分析

儿童的信息交互行为主要通过微聊和好友圈功能得以实现。就其微聊的使用情况来看,平均微聊的好友人数处于10~20位,微聊好友中亲戚和朋友的占比较大,同学、老师、陌生人三个人群的比例基本持平。通过访谈得知儿童智能手表具有“碰一碰”的功能,儿童可以通过同时摇晃手表并碰撞互加好友,故儿童喜欢与不认识的其他儿童成为微聊好友。在使用场景上,会在放学后和课间休息时使用的人数较多,极少人会在课堂上使用,基本符合老师和家长对儿童使用智能手表设置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场所的限制。

就其好友圈的使用情况来看,会在好友圈里分享心情和语音的人数比例达到65%,较少的儿童会在好友圈里进行评论、发送文字、图片或者链接。发布心情只需要选择相应图标,语音只需要长按便可输入,相较于其他分享操作来说,前二者的操作更为简单便利,故成为儿童高频进行的信息交互行为。

4 研究结论

4.1 儿童基于儿童智能手表的学习行为表现显著

儿童智能手表是学习功能和娱乐功能兼备的一个整体,未防止儿童陷入到网络环境中,一些纯娱乐的应用并没有内置在智能手表中,所设置的一些娱乐功能也会通过学习的方式呈现,例如成语消除、口袋故事等等,让儿童在娱乐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且其查询功能所呈现的内容也是经过过滤的,基本不会出现有害信息,且查询是以语音输入的方式进行,更加符合儿童的使用习惯。

在本次研究的信息查询、信息使用和信息交互三个维度上,儿童均表现出学习行为的倾向,他们会有目的性地借助智能手表的帮助来解决学习问题,由此可以推断儿童更多地将智能手表当作学习工具,并且智能手表也可以为儿童提供较为完善学习功能。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具有学习的导向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其网络功能应该提供更全面和广泛的信息,因为这样的导向性局限了儿童通过智能手表使用网络的行为,使他们忽视了网络的其他功能,只将其视为学习工具。儿童智能手表提供的知识性的信息应该走出课本,这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4.2 儿童倾向于使用操作简单的功能

儿童智能手表从外部设计到内置应用,基本考虑到了儿童这一主体的特殊性,但并非所有应用都是为儿童特制的,一些应用只是将手机的App移植到儿童智能手表中,在商城里可以下载相应App,例如牛津字典、支付宝、网易云音乐等。对于成人来说上述应用都是高频使用的,通过访谈得知儿童也会有消费需求,也经常需要查找单词,但智能手表里一些相应的App却得不到实际的利用,是因为儿童不愿意去使用操作界面看上去复杂,或者是使用起来很麻烦的功能。可以推断,App从智能手机移植到智能手表的过程中,需要简化其操作方式,儿童智能手表主要用户的年龄在10岁以下,因此最好设置语音输入口。简单的操作步骤能让儿童更大地发挥智能手表的作用,更好地利用网络功能。

4.3 儿童对网络社交功能较为关注

“碰一碰”是由小天才电话手表最先设计出来的,把握住了儿童的社交需求,且两个智能手表碰在一起互加好友的方式较为童趣,深受儿童喜爱。本次研究通过儿童对好友圈和微聊的使用情况探究儿童的信息交互行为,得出儿童在智能手表上的好友数量多,且主体广泛,包括了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陌生人,且除亲人和老师之外,其他的主体基本都是通过“碰一碰”来添加好友的。通过访谈得知,儿童会建立班级群聊,放学后会积极地在群内交流。可以看出儿童的社交需求很强烈,而儿童智能手表为其提供了线上交流的渠道,使他们在放学后也能进行社交活动。但在线上社交时,应注意网络安全问题,监护人和智能手表系统都应该共同培育儿童的网络防范意识,少添加陌生人,不能在网络社交平台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保证信息交互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5 结语

现如今每一代的儿童智能手表都在实现新的突破,为儿童的网络使用提供更良好的环境,在给予儿童上网权利的同时,家长、学校和儿童智能手表厂家应该形成合力,教导儿童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功能,让儿童智能手表成为陪伴儿童绿色上网的利器。

猜你喜欢
手表好友智能
是谁拿了手表
谁偷走了手表?
属羊
删除好友
嘻嘻猴手表
雪花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