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Konica Ⅰ型、Dolca和MEIRAL三款早期35mm照相机

2020-11-24 06:06图文雨晨倩
照相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柯尼卡调焦多尔

图文|雨晨倩

从世界照相机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后期,由于德国发明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徕卡35mm相机和禄来120双反相机,使照相机的发展进入了中、小画幅经典相机的新时代。中、小画幅相机成为相机市场的主流机种,大画幅相机开始逐渐淡出了市场。徕卡35mm相机和禄来120双反相机也成为职业摄影师的首选,并成为高端相机的象征。

然而,由于徕卡相机和禄来相机的价格昂贵,使广大的摄影爱好者难以承受。因此,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需求、物美价廉的普及型35mm相机便应运而生。

一向以普及型、大众化相机为主要产品、有着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策略的美国柯达公司,在1931年收购了德国斯图加特市技术力量雄厚的A·纳格尔公司,强强联合,共同研制开发普及型的35mm相机。1934年,柯达公司首次向市场推出了质优价廉的柯达莱丁那Ⅰ型普及型35mm相机,获得成功,并成为普及型35mm相机系列化著名的品牌。

此时,起步很早、但发展比较缓慢的日本照相机工业,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通过仿制→改制→引进消化吸收,开始走向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使二战后的日本相机工业得到快速的恢复和发展。

继德国之后,日本在研制、开发35mm高端相机和普及型35mm相机走在了前面。在35mm高端相机方面,在为数众多的相机公司中,佳能公司是日本最早获得成功的相机公司。

佳能公司的前身是1933年在日本东京创立的“日本精机光学株式会社”,由电影摄影机维修员吉田五郎和内田三郎、前田武男等人在东京一家单人公寓里建立,决定研制仿徕卡Ⅱ型的自动测距式35mm相机。在接受了御手洗毅博士的资助之后,开始了相机的研究设计、并制造出了相机的雏形样机,命名“观音(Kwanon)”。

图1为日本精机光学株式会社(佳能公司的前身)研制成功的首款自动测距、布帘快门的Kwanon 35mm相机的外观。可以看到,由于专利权的问题,这台样机从外观到内部结构都做了重新的设计,并在1934年6月开始在媒体上做广告,以求得公众的认可。

然而,这款命名为“观音”的35mm相机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此后,在1936年,精机光学株式会社与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尼康公司的前身)合作推出了以汉萨·佳能命名的35mm相机。这款经过技术改造后的35mm相机,镜头、取景器、测距器都由日本光学株式会社设计。因此,这款汉萨·佳能35mm相机真正实现了精机光学株式会社创始人的最初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要研制出价格低廉、性能质量优秀的35mm相机,以满足广大摄影人的需求。

图1 Kwanon 35mm相机

汉萨·佳能35mm相机终于成功了,这不仅唤醒了发展缓慢的日本相机工业,产品也受到了热情的追捧。这不但从此竖起了日本相机工业的发展方向,而且佳能品牌也开始广为人知。汉萨·佳能的成功,为日本在高端35mm相机的研制和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普及型、大众化的35mm相机的研制和生产方面,日本的柯尼卡公司是起步最早和成绩卓著的相机公司之一。

日本的柯尼卡公司历史悠久,是日本老牌的相机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1873年创立的小西屋六兵卫店,其后更名为六樱社和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最后定名为柯尼卡公司。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柯尼卡公司早期生产的柯尼卡Ⅰ型和多尔卡35两款35mm相机以及一款日本最早生产的MEIRAL使用无齿孔35mm胶卷相机的结构、特点,仅供参考。

日本Konica Ⅰ型35mm相机

柯尼卡公司自从1873年创建以来,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在照相机和摄影器材、感光材料方面,有全面的发展。该公司在照相机的设计方面,从外观到内部结构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早在1929年就开始生产樱花牌胶卷并投放市场,1931年研制成功国产天塞镜头。

图2为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在1948年生产的柯尼卡Ⅰ型35mm普及型相机的外观,图3为相机的侧面。该机的外观和结构设计新颖、别具一格,自动测距器的设计类似柯达莱丁那Ⅱ型;镜头和调焦方式的设计类似徕卡。相机整体外观的设计,犹如柯达莱丁那和徕卡的结合体。

该机为全金属、全机械制造,十分规整、规范、结实耐用,外形尺寸为130mm×80mm×55mm。机身为金属铸造的骨架制成,沉甸甸、坚固、结实。机身粘贴有黑色的饰皮,很牢靠。相机不使用时,可把镜筒收缩回机身内。使用时,可把镜筒拉出机身外,按镜筒上箭头的标示顺时针旋转,可把镜头固定。

相机的顶部十分简洁(图4)。左端为倒片旋钮,右端为卷片旋钮和自动计数圆盘,计数器为手动归零。机顶中间为一个较大的平台,平台上压印有KONICA大字标识和相机号No.63066,平台上没设附件插座。

相机的背部左侧有取景器的后视窗(图5),右侧有一个按钮。此按钮为卷片自动停片按钮,每拍完1张底片需按此钮一次,才能继续卷片,直到把整卷36张底片拍完。

相机的底部左端有相机后盖开启、关闭的金属大圆盘(图6),圆盘上有O和C标识。把O旋至标记时,后盖可被弹开。关闭后,把C转向标记,后盖可被锁定。相机底部右端的金属大圆盘上有三脚架的螺丝孔,它的旁边为倒片按钮。相机底部的饰皮上压印有MADE IN JAPAN标识。相机底部这样的设计比较少见,也很奢侈。

从相机的内部可看到(图7),该机的制作十分规整、简洁,卷片旋钮、倒片旋钮的加工很精细,卷片、倒片顺畅。机身的编号为No.156499。

该机采取双影重合进行自动测距的方式,测距器的测距范围由1米~∞。拍摄时,需先把镜头拉到位并加以固定,然后可进行调焦。

图8为柯尼卡Ⅰ型镜头的外观。相机的测距调焦钮设在镜头的左上方,需左手调焦,调焦距离刻度的标尺在镜头座的右上方,有刻线指示距离。调焦钮顺时针旋转,调焦距离由∞~1米,调焦范围有定位销钉限定,调焦刻线的两侧有景深范围的刻线。该机的调焦自动测距系统设计精密,调焦准确、顺畅。

这台柯尼卡Ⅰ型35mm相机安装有柯尼卡著名的海克西侬高素质镜头,镜头的外圈刻有Hexanon 1:2.8 f=50mm Konishironu No.23496标识。镜头有蓝紫色的镀膜,镜片十分洁净。镜头制作精细、精致、精良。镜头面板的下部有KoniRAPID-S标识,表明该机的快门为柯尼卡公司制造的全速镜间快门。镜头面板的外圈有快门速度调节环,圆环上有快门速度范围的刻度,相机快门速度范围为B、1~1/500s,共10档。各档快门速度准确、工作正常,该机设有闪光灯同步接口和快门线接口。

图2 柯尼卡Ⅰ型35mm普及型相机正面

图3 柯尼卡Ⅰ型35mm普及型相机侧面

图4 柯尼卡Ⅰ型35mm普及型相机顶部

图5 柯尼卡Ⅰ型35mm普及型相机背部

图6 柯尼卡Ⅰ型35mm普及型相机底部

图7 柯尼卡Ⅰ型35mm普及型相机内部

图8 柯尼卡Ⅰ型镜头

该机的光圈调节范围为F2.8~F22共7档,光圈调节顺畅,光圈刻度范围位于镜头外壳的上部。为了调节方便,在镜头外壳上部的右侧同样有快门速度的刻度。调节光圈后,同时也可以调节快门速度。不需要再看面板上的快门速度刻度,方便操作。

这台柯尼卡Ⅰ型35mm普及型相机设计新颖、真材实料、别具一格,做工精细、精良,功能完善、结实耐用,可以充分体现柯尼卡公司在相机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上与众不同的特点。骨架式的机身结构、自动测距和伸缩式的镜头成为该机的主要特色。由于该机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后续发展和形成了系列。

这台柯尼卡Ⅰ型35mm相机还有更早的版本。在相机上压印有Konica Ⅰ的标识,在机身的底部压印有“被美军占领时期的日本”标识。其外观和结构与本文这台相机的外观和结构大体相同,只是本文这台为后期产品,只压印有Konica标识而已。

日本Dolca 35型35mm相机

图9为日本多尔卡35相机的正面,图10为相机的侧面。根据该机的设计风格、外观、相机的结构和相机的早期标识等特征,可以推断,这台多尔卡35相机也是柯尼卡公司的前身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生产的Konica Ⅰ型的原始型版本。镜头没有镀膜,相机结构与Konica Ⅰ型基本一样,这些相机明显的早期标识特征,表明此机应为1940年前后的产品。由于该机没有明确标明生产厂家,以上只是一种推测,尚需相关资料加以佐证。

和柯尼卡Ⅰ型的外观一样,从相机的结构上可以看到徕卡相机的影子。目测距离和伸缩式镜头的设计是这台多尔卡35相机的主要特点。相机很新、有原机皮套。

图9 多尔卡35相机的正面

图10 多尔卡35相机的侧面

图11 多尔卡35相机的顶部

图12 多尔卡35相机的背部

图13 多尔卡35相机的底部

图14 多尔卡35相机的内部

图15 多尔卡35相机的镜头

该机镜头收缩后的外形尺寸为130mm×80mm×55mm。相机的机身用金属铸造的骨架经加工制成,沉甸甸、坚固、结实。机身外贴黑色饰皮,很牢靠。从相机的外观可以看到该机设计新颖、别具一格。机身的前面有十分醒目的装饰性银白色的金属板,这成为该机的特色之一。

该机为目测距离,卷片可以自动停片、自动计数。镜头为前后伸缩的方式。使用时,可把镜筒从机身内拉出,镜筒上有箭头指示方向,顺时针旋转可把镜头固定。不用时,镜筒可收回机身内,其结构形式与柯尼卡Ⅰ型完全一样。

相机顶部的左端为倒片旋钮(图11),右端为卷片旋钮和手动归零的计数圆盘,中间为一个较大的平台,平台上压印有Dolca 35大字标识和相机号No.18407,平台上设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机身的两端呈圆弧形状,与徕卡相机的机身很相似。

相机的背部十分简洁(图12),只有取景器的后视窗。卷片自动停片按钮设在机身前面,左边为取景窗,右边为自动停片按钮。和柯尼卡Ⅰ型相机一样,每拍完一张底片,需按一下自动停片按钮,直到把36张底片全部拍完。设在相机前面的自动停片按钮,显然也起到了一定装饰性效果,使相机的整体外观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结构和作用相同的这个自动停片按钮,在柯尼卡Ⅰ型相机上安装在了相机的后面。

相机的底部与柯尼卡Ⅰ型相机的底部结构也基本一样(图13)。相机底部左端的金属大圆盘只起到与右端的金属大圆盘支撑平衡的作用,右端的金属大圆盘上有三脚架螺丝孔,它旁边的小圆盘为倒片钮,圆盘上有A、R标识,卷片时把A转向标记,倒片时把R转向标记。

该机后盖的开启和关闭也十分方便。向上提起相机左端的插销,后盖被弹开。后盖关闭后,把插销按下即可。

相机的内部和柯尼卡Ⅰ型完全一样,十分简洁、做工规整、规范(图14)。装卷方便,卷片、倒片顺畅。

使用该机拍摄时,需先把镜筒从机身内拉出和固定(图15)。该机为目测距离手动调焦,调焦钮设在镜头的左上方,左手调焦。向下压调焦钮,可使镜头前移,由∞到1米,有销钉定位。镜头右上方有调焦范围刻度标尺1米~∞,有刻线指示。机身左侧上部有黑色1米~∞刻度;下部有3.3英尺~∞的红色范围刻度。该机的调焦顺畅。可看到,该机的调焦机构和调焦方式,也与柯尼卡Ⅰ型相机完全一样。但是它的快门结构和镜头与柯尼卡Ⅰ型相机有明显的不同,带有明显的日产早期相机粗犷的风格特点。该机的快门为NIPOL全速快门,快门的速度范围为B、1~1/200s,共9档。光圈范围为F3.5~F22,共7档。有自拍机和闪光同步插口。

该机的镜头没有镀膜。镜头的外圈标识为TOKYOKOKEN KOMEIL 1:3.5 f=50mm No.18521。字体较大、粗犷,与柯尼卡Ⅰ型镜头外圈精细、精致的标识完全不同,呈现出日产早期相机标识的风格。

这台多尔卡35相机很新、品相很好。从与众不同的外观造型设计和相机加工制作粗中有细的风格来看,可以充分体现日产早期相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特点。

如以上所述,由于生产年代不同,多尔卡35相机和柯尼卡Ⅰ型相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如果把两台相机放在一起比较,就可以推断出多尔卡35相机是柯尼卡Ⅰ型相机原始版的依据。

图16为两台相机的正面,图17为两台相机的侧面。可看到,两台相机的结构和用料基本一样。取景器的尺寸和做工完全一样,伸缩式镜头外观基本一样。两款相机的卷片自动停片按钮一前一后,外形和做工完全一样。

图18两台相机的顶部。可看到,两台相机的上部结构基本一样。倒片旋钮和卷片旋钮的滚花加工精细、美观,位于机身的两端。中间为一个较大的、外形尺寸一样的平台,上面分别压印有Dolca 35和Konica大字标识和相机编号,十分醒目。

图19为两台相机的底部。可看到,两台相机底部的结构也大同小异。两台相机底部的两端都有一个厚度为5mm,直径为28mm的金属大圆盘,左端的大圆盘有三脚架螺丝孔。两台相机的机身都是由金属铸造的骨架制作,结构完全一样。因此,两台相机的机身都较重,再加上机顶的两个卷片倒片大旋钮和相机底部的两个金属大圆盘的支撑,很好的解决了相机头重脚轻的问题,使相机的外观不但具有很好的稳定感,而且也为相机经典的造型增色不少,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图20为两台相机的内部结构。可看到,两台相机的内部结构从外形尺寸、制作材料和结构也完全一样。图21为多尔卡35相机和柯尼卡Ⅰ型相机镜头的外观,两台相机的外形尺寸、制造材料和相机的结构基本一样,都是伸缩式的镜头,调焦钮的位置、距离标尺的位置、上弦扳手和快门释放扳手的位置、闪光灯插口的位置等也基本相同。

通过全面的对比,可以清楚的看到,除了两台相机有明显的生产年代差异外,在相机的设计风格、主体结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上都非常相似。因此,可以认定,这台多尔卡35相机是柯尼卡Ⅰ型相机的原始版本。多尔卡35相机的生产时间应为1940年前后,柯尼卡Ⅰ型的生产时间为1948年,两台相机都是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的产品。是否如此,尚需查证。

图16 多尔卡35相机(左)和柯尼卡Ⅰ型相机(右)的正面

图17 多尔卡35相机(左)和柯尼卡Ⅰ型相机(右)的侧面

图18 多尔卡35相机(上)和柯尼卡Ⅰ型相机(下)的顶部

图19 多尔卡35相机(上)和柯尼卡Ⅰ型相机(下)的底部

图20 多尔卡35相机(上)和柯尼卡Ⅰ型相机(下)的内部

图21 多尔卡35相机(上)和柯尼卡Ⅰ型相机(下)的镜头

由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日本在高端35mm相机和普及型35mm相机的研制、生产方面,佳能公司和柯尼卡公司对日本相机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佳能品牌和柯尼卡品牌从此也开始誉满全球。从相机收藏的角度来看,佳能公司的汉萨·佳能35mm相机和柯尼卡公司的这台多尔卡35相机,显然都具有很好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日本早期MEIRAL使用无齿孔135胶卷的照相机

日本在二战前后,是相机生产的活跃时期。135相机品牌较多,但档次、质量不高,质优价廉形成气候的知名品牌也很少。但是,它们为日本相机工业快速的发展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台日本早期生产的MEIRAL 35mm相机可从一个侧面看到这一时期日本相机在研制和生产方面思想的活跃,在相机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品种繁多、品牌众多的135相机中,绝大多数的135相机使用的都是带齿孔的暗盒胶卷,使用带背纸编号的无齿孔胶卷的135相机很少见。这台早期日产美拉尔135相机就是这样一台使用有纸背编号的无齿孔35mm胶卷相机的机型。相机的主要特点是,卷片可以自动计数和有可以书写记录的后背窗口。该机使用135专用胶卷,可以拍名义尺寸24×36mm的画面16张,该机胶卷轴和卷片轴的外形尺寸与标准135胶卷的尺寸完全一样。

图22 美拉尔35mm相机正面

图23 美拉尔35mm相机侧面

图24 美拉尔35mm相机的顶部

图25 卷片旋钮兼计数圆盘联动

图26 美拉尔35mm相机的背部

图22为MEIRAL 35mm相机的外观,图23为相机的侧面。有原机皮套,皮套上压印有MEIRAL标识。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25mm×80mm×73mm。相机的机身用胶木经精密压铸的骨架和金属薄板制成,机身粘贴有十分牢靠的黑色饰皮。整机制作规整、规范,外观设计新颖、别具一格。图24为相机的顶部,自左至右分布有卷片兼计数盘联动旋钮、计数大圆盘、凸起的小型单反取景器和光学取景器、左端有红色水平仪。

图25为卷片旋钮兼计数圆盘联动的外观,把有背纸的135胶卷装入相机后,关好后盖,可以开始卷片。此时自动计数盘也开始同时工作,当计数红窗出现标记后,停止卷片、关闭红窗。此时可手动调整计数圆盘上的指针,使指针指向计数盘上0的位置。此时可开始卷片,当计数圆盘上的指针旋转一周多一点,指向1时,停止卷片,可以拍第1张画面。自动计数圆盘的直径为30mm,分上下两层计数。上层为一个圆环,圆环上刻有0、1、2、3到10的数字标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由0到1、1~10到10~0,数字在圆环上刻满了一周。因此,上层的圆环可以自动计数10张拍摄的底片,下层的圆盘上刻有11~16的数字,仍由圆盘上的指针作指示,下层的圆盘可记录11~16拍摄的6张底片。表明这个自动计数圆盘可以连续记录16张拍摄的底片。

机身后背的中间有计数红窗,红窗上有活动盖板(图26)。当卷片时红窗上出现标记后,停止卷片,可用挡板把红窗盖住,用自动计数盘开始计数。该机的后背上压印有相机的编号No.1298。

在相机后背的右侧可看到有一个很大的窗口,窗口上有活动盖板。窗口开至最大时的尺寸为40mm(长)×22mm(宽)。这个窗口显然是为了拍摄时做书写记录而设置的,根据记录文字的多少,窗口可开大、开小。这种带有记录窗口的135相机极为少见,在早期美国生产的大画幅折叠式相机上,这种设有记录窗口的相机比较多见,但窗口的宽度一般为7mm左右,窗口上有盖板和标识。因此,这台美拉尔35mm相机的书写记录窗口,也成为该机的一大特色。

这台美拉尔35mm相机后盖开启的方式也比较特别。后盖的开、合方式采取细圆管插销的方式,向上提起机身左侧细圆管上的小钮,相机后盖可被弹开(图27)。

打开相机的后盖(图28、图29),机身的左侧为卷片仓,卷片仓内的卷片轴为专用的卷片轴,卷片轴外有一个较大的压卷弹簧片,可把胶卷压紧不会松脱。机身的右端为胶卷仓,胶卷装入后有定位,胶卷仓同样也有一个较大的金属压卷弹簧片,胶卷装入后被压紧,不会反弹松脱。

该机的胶卷轴和卷片轴的外形尺寸完全一样,可以通用(图30),装、卸胶卷比较方便。实测的相机画幅尺寸为38mm×28mm,卷片轴和胶卷轴的轴长和直径与标准的135胶卷的轴长和直径完全一样。

相机的镜头面板的下部有MEIRAL标识(图31),面板的上部有PATENT TOUMEI SHUTTER标识,表明相机的快门曾获专利。相机的快门速度为B、1/25s、1/50s、1/100s共4档。光圈的范围为F6.3~F22,共5档。镜头没有镀膜,也没有任何标识。镜头为超焦距设计,拍摄时不用调焦,实测的焦距为65mm。打开B门,把光圈调至最大。在机身后背的毛玻璃上,可以看到1米以外到∞十分清晰的影像,镜头的素质很好。

此外,该机还具有固定距离的近摄功能。顺时针旋转镜头后面的圆环,可使镜头向前伸出约8mm,用毛玻璃在机身后背上观察,可看到0.5米清晰的影像,表明该机可以进行0.5米的近距特写拍摄。由于该机没有拍摄距离的标识,从实测的结果来看,该机只有远距和近距两种距离的拍摄功能,这样的设计也比较少见。

由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这台使用有背纸、无齿孔胶卷的早期日产美拉尔35mm相机,不但在外观造型上,还是在相机的结构上,都显示出它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特色鲜明。因此,该机的主要特点可归结为:①使用有背纸无齿孔的专用135胶卷可拍16张画面;②有小型单反取景器和光学取景器两种取景方式;③卷片可以自动计数;④后盖的开、合为圆管插销的方式;⑤机身后背有书写记录窗口;⑥超焦距的镜头设计,素质很好;⑦有0.5米的近距拍摄功能;⑧机顶设有红色水平仪。

继德国之后,日本是研制和生产35mm相机较早的国家之一。从相机的设计风格和相机的结构来看,这台美拉尔35mm相机与多尔卡35相机都是1940年前后的产品。可以看到,它们与1936年佳能公司研制成功的高端35mm相机汉萨·佳能的设计风格大同小异。从日本二战前生产的一些相机来看,这一时期,日本在相机的研制方面,设计思想十分活跃,这为日本后来相机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柯尼卡公司设计生产的多尔卡35相机和柯尼卡Ⅰ型相机可以看到,在不同历史时期,两款相机在设计风格、加工制作水平和功能上的明显差异。

图27 开启后盖

图28 美拉尔35mm相机内部

图30 胶卷轴

图31 美拉尔35mm相机的镜头

在日本起步最早,有着百年以上悠久历史的柯尼卡公司,不但研制和生产各种照相机,而且也是日本摄影器材工业全面发展的公司之一。该公司生产的感光材料和各种摄影镜头也素质一流,很受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使用。

自从我国开始形成彩照热以来,柯达、富士彩色胶卷和彩扩店随处可见,占据着感光材料市场的主导地位。这是北方的情况,而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和海南的一些城镇,除了柯达、富士外,柯尼卡彩色胶卷和彩扩店也比较常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柯尼卡135彩色胶卷的质量并不比柯达、富士彩卷逊色,但是销售的价格要比柯达、富士低得多,仅比售价12元的国产乐凯彩卷高1~2元。明显的价格优势,使柯尼卡彩卷也占有市场一定的份额。

海克西侬镜头是柯尼卡公司最著名的品牌,做工精细、精致、精良,和尼康、佳能等镜头一样,素质一流。笔者曾使用柯尼卡相机和海克西侬镜头,使用柯尼卡金100彩色负片拍过不少片子,在柯尼卡彩扩店冲洗扩放样片,效果很好。柯尼卡彩扩店都是使用最新式平台式的彩扩机,设备先进。

图32 近距人像样片

图33 远摄样片

图34 胶卷广告

图32为使用柯尼卡FT-1单反相机、海克西侬35~70mm F3.5微距变焦头拍摄的近距人像样片。底片放大8×12英寸,F5.6、1/125秒拍摄。

图33为使用柯尼卡T3单反相机和海克西侬200mm F3.5定焦头远距离拍摄的样片。底片放大8×12英寸,F11、1/125秒拍摄。

可看到,使用柯尼卡相机和镜头、彩卷,在柯尼卡冲洗店做出的样片,清晰度、质感很好。色彩还原略偏粉红色、呈暖色调,适合人像和花草的拍摄,很有特点。如果使用柯尼卡彩卷在柯达、富士冲洗店扩放照片,同样可以得到色彩艳丽、色彩还原正常的照片。

柯尼卡公司早在1929年就开始生产“樱花”牌胶卷,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和富士公司是日本相机市场感光材料主要的供应商。图34为柯尼卡樱花牌胶卷和富士胶卷在专业摄影杂志上刊登的广告。

综上所述,日本是照相机工业起步很早的国家,在高端35mm相机的研制和生产方面,1933年创立的佳能公司取得过辉煌的业绩;而在1873年创立的柯尼卡公司在普及型35mm相机的研制和生产方面,曾取得过很好的推动效果。这两家公司为日本相机工业的迅速崛起,都曾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本文所介绍的这三台日产相机也可以看到,日产早期相机和后期的现代相机,在设计风格、加工制作水平和功能等方面的明显变化。因此,从日产早期相机的收藏和研究,就可以看到日本照相机工业的发展和成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之一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欢
柯尼卡调焦多尔
“高分七号”卫星相机高精度快速在轨调焦方法
柯尼卡美能达 行走在CSR创新的前沿
102岁老科学家不领薪水坚持上班
drupa 2016闭幕 柯尼卡美能达的新篇章才刚刚开始
印度 圣母节
瞬息间是夜晚
航天508所自研软件用于在轨相机试验
永诺50mm f/1.4镜头上市
岡本圭司:柯尼卡美能达新帅新征程
基于DSP的红外双视场调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