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2020-11-24 02:32王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结肠

王琦

结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且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致使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1,2]。结肠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但病情会随着肿瘤不断的发展而加重,部分患者在结肠癌后期会并发急性肠梗阻,而通常此时患者的肿瘤已发展至中晚期,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会严重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3,4]。因此对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临床应该提高重视度,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来促进患者疾病转归[5,6]。本次研究选择了2013 年1 月~2019 年8 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0 例结肠癌并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2019 年8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结肠癌并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 例。对照组中,男9 例,女6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71.41±3.87)岁;Ⅰ期患者4 例、Ⅱ期患者6 例、Ⅲ期患者5 例。研究组中,男8 例,女7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71.37±3.84)岁;Ⅰ期患者5 例、Ⅱ期患者6 例、Ⅲ期患者4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期结肠切除吻合手术,首先需要安排患者进行结肠灌洗以及造瘘等操作,之后过3 个月再安排患者进行二期手术治疗,手术入路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的肿瘤位置进行确定,对肿瘤所在肠段进行常规切除,同时仔细清扫病灶区域里面的淋巴结,之后再进行结肠吻合,并且常规留置引流管后即可将切口予以常规关闭。研究组患者采用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手术入路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的肿瘤位置进行确定,之后常规游离结肠系膜近端及远端,对肿瘤所在肠段和系膜予以常规切除,同时对其附近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常规套扎结肠断端近端,并且予以冲洗,结扎处理远端结肠断端。选择结肠近端的断端肠壁结扎线近端作一个切口,切口长度大约2.5 cm,在近端肠道内10 cm 处,常规置入全身麻醉(全麻)排气管,结扎排气管以及肠壁,同时将密闭塑料袋常规置于排气管的远端部位,并且予以固定,由小肠为始,将肠管近端里面的容物慢慢地挤压到结肠里面,通过排气管排出至患者的体外。确定将肠管里面的容物全部排空之后,即可将排气管予以拔出,逆行灌洗结肠,近端肠管以及远端肠管分别通过切除阑尾以及直肠内置管引流进行冲洗,观察冲洗液变的清透之后即可停止冲洗,之后常规缝合阑尾残端,修整肠管近端及远端断端,常规吻合结肠,最后对腹腔予以常规冲洗,并且留置引流管后即可常规关闭切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要进行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引流管可在患者肠功能恢复后予以拔除。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操作完成,护理方式以及护理人员也均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吻合口瘘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排气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发生率以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6 例(40.00%),其中切口感染4 例,腹腔感染2 例;发生吻合口瘘4 例(26.67%)。研究组术后发生感染1 例(6.67%),为切口感染;无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4.615,P=0.031、0.032<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临床主要选择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将患者结肠通过各种手术器械进行灌洗,同时切除肿瘤所在肠段,进而防止肿瘤进一步发展,接触患者肠梗阻[7,8]。虽然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是目前临床针对采用何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还具有较大争议[9,10]。在以往治疗中,分期结肠切除吻合手术为大多数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虽然可收获较为理想的吻合效果,但是该手术治疗方式的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例如手术跨越时间大、治疗费用高以及感染风险大等[11,12]。而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手术则为近几年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式之一,该术式和分期结肠切除吻合手术的主要差别为无需进行分期手术操作,可以先切除患者肿瘤所在肠段,之后再直接进行结肠灌洗以及吻合,因此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风险[13,14]。由于该术式不仅能够及时解除患者的肠梗阻,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青睐[15,1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排气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更有利于加快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帮助患者节约医疗成本,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的风险,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对结肠癌并肠梗阻的老年患者,相比于分期手术,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手术可在更大程度上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癌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