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20-11-24 02:32王维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置换术

王维涛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程度逐渐增长,股骨颈更加脆弱;且老年人髋部肌肉衰老,对于髋部应力缓解能力变差,即使简单的日常生理活动也会引发骨折[1]。如不及时采取治疗,长期卧床会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阻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外出社交活动。临床中常采用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创伤较小,但骨折愈合率较低,患者早期无法下地活动,并发症发生率高,二次手术风险较高[2]。因此,本文选取2015 年1 月~2019 年8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9 年8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25 例。试验组女14 例,男11 例;年龄66~92 岁,平均年龄(72.26±7.25)岁;体质量44~70 kg,平均体质量(56.85±5.22)kg;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3.36±0.68)个月。参照组女15 例,男10 例;年龄65~83 岁,平均年龄(73.05±7.67)岁;体质量46~72 kg,平均体质量(57.13±5.43)kg;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25±0.7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术前评估,选择全髋关节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摆锯在小转子上1.5 cm 处截断股骨颈,取头器取出股骨头,修整髋臼,保持外展40°、前倾20°。根据髋臼试模确定髋臼外杯,用螺钉在髋臼后上象限固定外杯,放入聚乙烯髋臼内杯。股骨扩髓,打入股骨假体试模,安放股骨头假体,再次评估髋关节稳定性。

参照组患者采取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复位内固定疗法包括空心螺钉固定、动力肮螺钉(DHS)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其中以空心螺钉固定较多,操作步骤如下:C 臂透视下牵引复位,保证颈干角160~180°,钻入3 枚克氏导针,呈倒品字型,旋入3 枚7.2 mm 空心螺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包括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Harris 评分。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依据Harris 评分判定临床疗效,满分为100 分,Harris评分≥90 分表示恢复效果好;Harris 评分80~89 分表示恢复效果较好;Harris 评分70~79 分表示恢复效果一般;Harris 评分<70 分表示恢复效果很差。显效:Harris 评分≥80 分;有效:Harris 评分70~79 分;无效:Harris评分<70 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对比 试验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Harris 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身体器官功能都在不断退化,降钙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减少了骨质中新骨的生成数量[3]。同时,老年人骨质中Ca2+流失严重,使骨质发生脱钙、疏松、变脆的现象,轻度外伤就会引发股骨颈骨折[4]。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与髋臼共同构成关节,股骨远端外侧缩细部分称为股骨颈。股骨颈骨处于上下肢应力转换中心点,是髋部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同时股骨颈骨因所处生理位置特殊,供血功能极其薄弱,一旦出现骨折现象由于缺少养分及血液供给,非常难以愈合[5]。

复位内固定术常用于年纪较轻、骨折移位幅度低、能够快速复位及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情况,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的优点。但这种手术方式骨折愈合率低,患者休养较长时间才能下地活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卧床时间短,患者术后较短时间就可以负重,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可以耐受手术的情况下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Harris 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