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对牙周炎患者牙龈美学影响的对照研究

2020-11-24 02:32邱雄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牙周组织牙周炎牙周

邱雄文

牙周炎是口腔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累及多种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患者表现为牙齿松动移位、咀嚼功能受限,给患者生活及饮食带来较大困扰[1]。牙周组织再生术是口腔科惯用的一种治疗牙周炎方法,利用模性材料阻止牙龈组织与根面接触,继而引导牙周膜组织再生,但对患者前牙移位、咬合功能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2,3]。现本研究将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用于治疗牙周炎,以期更好的改善牙周炎患者牙齿功能,同时观察对牙龈生长的美学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46 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牙周炎且伴一定程度的牙周畸形患者;②均为首次确诊,且确诊时间至入院检查<1 年;③年龄18~65 岁;④均了解本项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先天性面部疾病或口腔疾病影响效果观察者;②合并其他口腔疾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按照性别、年龄采用区组随机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 例。观察组中,男44 例,女29 例,年龄22~65 岁,平均年龄(26.8±13.5)岁;对照组中,男38 例,女35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27.2±1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牙周组织再生术,术前清洁牙龈,刮除龈下化脓组织,平整根面,去除菌斑,如患者存在深牙周袋问题,可配合牙周翻瓣术予以处理,以临近牙槽嵴边缘为限,在牙周骨缺损区填入人工骨,严密缝合粘骨膜瓣,彻底清除受损牙龈组织。观察组患者在牙周炎控制后3 个月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使用固定矫治器,粘合托槽,弓丝弯制、调整。正畸治疗以轻力为原则,尽可能避免咬合创伤。矫正时期为3~12 个月,嘱患者定时进行维护牙周,必要时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牙周检查,记录PD、CAL 及PLI,其中PLI 计分为0~3 分,分值越高表示牙龈菌斑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口腔炎症症状完全消失、错纠正,咬恢复正常;有效: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咬基本平衡;无效:炎症得以有效控制但咬无明显改善,或二者均未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牙体松动、黏膜溃疡、牙釉质脱落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D、CAL、PL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指标PD、CAL、PLI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2 例患者因口腔清洁不到位出现牙釉质脱落,其中1 例龋齿,并发症发生率为2.74%(2/73);对照组3 例出现膜暴露,1 例充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48%(4/7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5、P=0.404>0.05)。

3 讨论

正常牙周组织是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不会出血,如患者出现轻度牙周炎时,会出现牙菌斑和龈上牙结石;有牙龈炎者其两牙间龈乳头圆钝,患者自觉刷牙时会出血,可伴有口臭[5]。如炎症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牙石,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此时牙齿往往会出现松动、移位。总体上,牙周炎患者表现为牙龈炎症或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四大特征,通常本病不经治疗不能自发的缓解、痊愈[6]。本研究采用的牙周组织再生术是牙周炎基础治疗方法,牙周组织再生术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待愈合后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口腔正畸治疗为修复范围,虽不属于牙周病学内容,但是牙周炎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在牙周手术2~3 个月开始进行[7,8],此时牙龈外形和龈缘位置基本固定,予以正畸治疗可建议稳定的平衡。正畸矫治其实是在力的作用下,牙周组织、颌骨产生生理性的组织改建,原异常位置的牙齿或领骨变为正常位置的过程,当然,正畸修复与颌骨的可塑性有密切关联[9]。牙槽骨是人体中最为活跃的骨组织,通过增生和吸收两个过程予以改建,巩固因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错位现象。本研究中观察组予以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的PD、CAL、PLI 数值较高,研究者认为,在牙齿拥挤情况下,前牙深覆的患者龈带比其他位置牙齿的深,且该患者的PLI 高于同样患有牙周炎但牙齿整齐者,因此出现原发性咬合创伤是牙周病局部破坏的重要因素。在宿主、环境、病原的共同作用下,牙周病患者随着牙周组织丢失,其牙齿在不平衡的力作用下,出现前牙伸长、下前牙扇形散开,又加速牙周组织破坏,因此还需口腔正畸联合治疗[10]。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指标PD、CAL、PLI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正畸治疗促使力作用平衡,避免牙齿歪斜,从而建立稳定的牙周平衡力,使松动的牙齿固定并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是治疗牙周炎患者、尤其是合并牙齿畸形患者较佳方案,不仅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牙周功能,不易复发,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牙周平衡力,提高牙龈美观。

猜你喜欢
牙周组织牙周炎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替牙期儿童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牙周组织的疗效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