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2020-11-24 02:32吴水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股骨颈国药准字麻醉

吴水良

老年股骨颈骨折在骨科较为常见,多由骨质疏松、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受到外力作用后而发,多需要手术治疗。但老年人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多合并多系统慢性疾病,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临床慎重选择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均是股骨颈骨折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虽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在插管、拔管时对机体刺激性较大,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加大了老年患者手术风险[2]。腰硬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能够维持较好的肌松及镇痛效果,还可调整麻醉平面、延长麻醉时间、利于术后镇痛给药[3]。本研究进一步对比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本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0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 例、Ⅱ级11 例、Ⅲ级17 例。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8 例;年龄60~84 岁,平均年龄(72.1±6.8)岁;ASA 分级:Ⅰ级2 例、Ⅱ级12 例、Ⅲ级16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 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均经CT 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均行择期手术;ASA 分级在Ⅰ~Ⅲ级;年龄≥60 岁。

1.2.2 排除标准 合并腰椎疾病;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压3 级、心功能3 级;存在麻醉药物过敏、无法耐受手术、精神或意识障碍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依托咪酯(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1)0.2 mg/kg、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0.8 m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0.07 m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待肌肉松弛、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2 mg/kg,气管导管吸入1%七氟醚[4]。

1.3.2 观察组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于L3~4之间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继续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以流出脑脊液为穿刺成功,注入0.33%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52)1.0~1.5 ml,根据患者的状况及身高,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给予5 μg,退出穿刺针,留置硬膜外导管,平面固定后,改平卧位,若麻醉平面不够或镇痛效果下降,则适当追加罗哌卡因[5,6]。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包括心率、收缩压;②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③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2、3、4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收缩压与本组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及收缩压均低于本组麻醉前,且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4.48±3.27)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6.81±3.75)min、最大运动阻滞时间(26.54±4.23)min 均短于对照组的(19.62±3.78)、(22.64±4.12)、(33.63±5.06)min,感觉阻滞维持时间(272.73±14.61)min、运动阻滞维持时间(129.12±53.89)min、最大感觉阻滞时间(29.76±1.98)min 均长于对照组的(218.57±11.95)、(84.38±46.82)、(24.69±2.01)min,最大感觉阻滞平面(9.00±3.21)T 高于对照组的(7.05±3.10)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1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注:与本组麻醉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老年人是股骨颈骨折的高发人群,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手术治疗是临床主要的选择。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较差,面临的手术风险较高,给手术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7]。老年股骨颈骨折骨折手术麻醉既要达到较强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又要维持学流动学稳定、避免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安全性。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均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对供氧及通气影响小的优点[8]。但全身麻醉需要气管插管,在插管和拔管时给机体造成较大应激性刺激,产生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波动,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反而增加了手术风险,可引发严重并发症[9]。

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2、3、4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收缩压与本组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及收缩压均低于本组麻醉前,且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4.48±3.27)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6.81±3.75)min、最大运动阻滞时间(26.54±4.23)min 均短于对照组的(19.62±3.78)、(22.64±4.12)、(33.63±5.06)min,感觉阻滞维持时间(272.73±14.61)min、运动阻滞维持时间(129.12±53.89)min、最大感觉阻滞时间(29.76±1.98)min 均长于对照组的(218.57±11.95)、(84.38±46.82)、(24.69±2.01)min,最大感觉阻滞平面(9.00±3.21)T 高于对照组的(7.05±3.10)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兼具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起效迅速,麻醉用药量少,麻醉深度、麻醉时间及麻醉平面均可调整,能够在术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同时椎管内给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够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便于通气或供氧管理,避免气管插管的应激性刺激,能有效降低感染、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10,11]。另外,观察组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避免了全身麻醉可能引发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12]。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更佳,起效快、感觉及运动阻滞全面、麻醉时间及深度可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股骨颈国药准字麻醉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更正声明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利多卡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研究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