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与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单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

2020-11-24 02:32卢照平谭志超谢尚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股关节间室胫骨

卢照平 谭志超 谢尚能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进行表面置换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其主要用于治疗局限于膝关节单一间室的骨关节炎或骨坏死。由于单髁置换术保留了交叉韧带、髌股关节及另一侧胫股间室,理论上保留更接近正常关节的动力学,承受较小的疼痛,获得更大的关节活动度,最大限度的保留骨量,有利于将来需要时翻修为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单髁关节置换分很多种,按解剖部位分内侧间室和外侧间室,按半月板活动性分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按固定方式分水泥固定和生物固定。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为现在最常用的分法[1]。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活动与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单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2019 年8 月本院82 例单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3 例;年龄52~75 岁,平均年龄(61.25±8.5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5.39±2.93)kg/m2;右膝23 例,左膝18 例;平均术前膝关节活动(109.7±9.34)°。观察组男26 例,女15 例;年龄53~76 岁,平均 年龄(64.54±7.3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6.76±2.73)kg/m2;右膝25 例,左膝16 例;平均术前膝关节活动(106.7±6.6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①符合单髁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诊断标准(病变仅限于膝关节内侧间室,外侧间室软骨厚度良好;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功能良好;髌股关节软骨厚度良好);②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15°;③体质量指数<30 kg/m2。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全者;②有膝关节多间室软骨损失病变;③膝关节周围既往手术者;④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治疗[3]。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并铺巾,大腿根部球囊止血带充气,做膝前内侧切口,沿髌骨内缘切开关节囊,切除滑膜脂肪垫及内侧半月板等。去除髁间窝及周围骨赘。在不同屈曲角度检查髌股关节、外侧间室和前交叉韧带情况,如外侧间室有明显软骨损害,则做全膝关节置换术。放置胫骨联合截骨导向装置,确定患肢截骨力线及胫骨截骨厚度,在不损伤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前提下进行胫骨垂直和水平截骨。将垫块间隙器插入关节间隙,进行股骨远端截骨,测量股骨截骨面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股骨截骨器进行后髁及下斜面截骨。胫骨截骨面试模后进行钻孔开槽,假体涂骨水泥,依次安装胫骨、股骨假体和垫片,保持膝关节伸直位置,直至骨水泥硬化,检查假体位置、活动轨迹良好,髌股关节轨迹良好,松开球囊止血带,完全止血,逐层缝合。

1.3.2 观察组 采用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治疗[4]。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将患侧大腿屈髋45°、外展35°悬垂在手术台外侧,常规消毒并铺巾,大腿根部球囊止血带充气,做膝前内侧切口,沿髌骨内缘切开关节囊,切除滑膜脂肪垫及内侧半月板等,去除髁间窝及周围骨赘。在不同屈曲角度检查髌股关节、外侧间室和前交叉韧带情况,如外侧间室有明显软骨损害,则需做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远端部分:将髌骨推向外侧,在后交叉韧带起点前方1 cm 处用8 mm 钻头钻孔,插入与股骨髓腔平行的引导器。根据股骨内髁大小插入适当大小的股骨测量指示器。胫骨部分:放置胫骨导引器,干的远端位于内外髁连线中点的内侧5~10 mm,干的近端直达胫骨结节近端约中内1/3 处。连接股骨测量指示器和胫骨导引器,在不损伤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前提下进行胫骨垂直和水平截骨。将股骨钻孔导向器连接髓内导引器并钻孔,插入股骨截骨导引器,用摆锯截去股骨后髁。进行股骨髁远端研磨截骨,至屈曲和伸直间隙相等。胫骨截骨面试模后开槽,假体涂抹骨水泥,安装胫骨和股骨假体、半月板垫片,屈膝45°位直至骨水泥硬化,检查假体位置、活动轨迹及髌股关节轨迹良好,松开球囊止血带,完全止血,逐层缝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手术临床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满意度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5]。

1.4.2 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主要有垫片脱位、关节感染、假体早期松动、韧带损伤。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通常分为3 个间室,内、外侧间室和髌股关节,胫骨与股骨内侧构成内侧间室,胫骨与股骨外侧构成外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在中国,有>50%的>60 岁老年人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其发病过程有>80%集中在一侧间室,以内侧间室发病居多。如一侧间室软骨发生磨损退化等病变,其他间室软骨磨损不严重,韧带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单间室表面置换手术治疗。单髁关节置换相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MIS),将病变一侧软骨去掉,用人工关节表面材料进行填充,保留原有关节内的韧带和其他间室软骨[6]。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优点如下[7,8]:①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成本也较低,患者术后满意度高;②术中操作相对简单,保留骨量相对多、切口更小,从而大大降低了手术后感染率和输血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③手术后,很大一部分患者甚至感觉不到曾经做过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因为在单髁置换过程中完整保留了膝关节内原有的交叉韧带和对侧半月板,所以比较完整的保留关节的本体感觉,在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能完整感觉到自己的外知觉、力量大小变化、体位变化等,这类患者术后膝关节满意度更高。另一方面截骨量相对较少,损伤较小,有利于将来再次手术,如有需要可以翻修成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更容易达到翻修的目的,所以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微创、较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但单髁置换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中需要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其只能治疗一侧间室病变,假如同时发生了2 个甚至3 个间室病变则不能治疗。另外,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存在其他间室软骨进行性磨损退变加重可能,术中需避免关节力线调整矫枉过正。目前单髁关节置换常分为固定和活动平台。其中活动半月板垫片对比固定平台型垫片而言脱位风险较大,但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半月板垫片的活动会大大增加假体间表面接触面积,活动平台垫片有较低的磨损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作为一项检验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可间接判定患者恢复的情况,主要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及心理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且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患者进行锻炼,促进康复速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单侧间室病变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患者对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股关节间室胫骨
基于MRI 测量正常成人半月板厚度的形态学研究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
胫骨高位开放截骨并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植入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研究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髋关节力量训练结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员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2周跑姿再训练对髌股关节受力特征影响的研究
关节镜下五联手术治疗髌股关节外侧高压综合征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