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0-11-24 02:32庄英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复发率出血量

庄英革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早期阶段很难被发现,它通常伴有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的迹象。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发展,恶性肿瘤已成为阻碍人类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目前临床通常用手术治疗[1,2]。然而,手术切除的范围仍存在争议。甲状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其预后相对较好,近年来发病例数逐年增多,女性是甲状腺癌的高发人群,需要及早确诊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本研究纳入2016 年6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实施甲状腺完全切除,部分切除手术组实施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分析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指征分为部分切除手术组(未侵犯甲状腺包膜外的单发微小癌的患者且术前评估无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侵犯甲状腺包膜外且出现淋巴结转移),每组50 例。部分切除手术组患者年龄32~62 岁,平均年龄(48.24±5.42)岁;病灶数(1.72±1.29)个;女36 例,男14 例;单发结节50 例。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患者年龄32~63 岁,平均年龄(48.11±2.21)岁;病灶数(1.77±1.25)个;女37 例,男13 例;单发结节5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接受临床经病史、症状、体征、穿刺病理学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②病历资料齐全;③肿瘤位于一侧甲状腺腺叶,均是单发肿瘤,癌细胞没有转移到淋巴结;④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并积极配合相关手术方式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癌、肝癌、胃肠癌等肿瘤性疾病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②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传染性疾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检查工作的患者;④合并严重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紧急抢救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部分切除手术组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除术组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帮助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满意后,促使甲状腺上级血管显露,后进行结扎。将甲状腺悬韧带充分游离,手术操作过程加强对喉上神经的外侧支的保护,沿着甲状腺外沿进行甲状腺游离,将下级血管结扎的时候需要保持力度轻柔,并依次将甲状腺侧叶、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切除,常规止血,给予引流管留置,每侧留一根,实施石蜡切片进行病理检查。术后观察有无出现声音嘶哑、抽搐、手足麻木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出现抽搐和手足麻木,需要给予口服钙剂必要时给予活性维生素D3,若有声音嘶哑则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神经营养剂。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部分切除手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3.21±2.45)min、(1.34±0.17)d、(85.21±2.12)ml,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8.21±5.11)min、(2.24±0.21)d、(127.21±13.21)ml;部分切除手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注:与部分切除手术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部分切除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其中1 例为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 例为永久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其中8 例为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3 例为永久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部分切除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部分切除手术组复发率为20%(10/50),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复发率为4%(2/50);部分切除手术组复发率高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种种因素,发病率也有所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而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甲状腺切除术[3,4]。根据手术范围,甲状腺切除术可分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器械,使用较为广泛。其中,全甲状腺切除术主要是完全切除甲状旁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组织。虽然手术方法可以完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但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容易导致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但因彻底切除病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5,6]。

甲状腺癌是影响患者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高,甲状腺切除是根本方法,然而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常见,容易导致患者病情恢复影响术后效果,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7]。患者术后并发症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创伤、手术炎症反应、长期吸烟史、年老免疫力下降等是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5]。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住院时间长,因此,在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过程,要求医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对解剖结构有清晰的认知,术中细心操作,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纳入100 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指征分组治疗,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患者实施甲状腺完全切除,部分切除手术组实施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部分切除手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3.21±2.45)min、(1.34±0.17)d、(85.21±2.12)ml,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8.21±5.11)min、(2.24±0.21)d、(127.21±13.21)ml;部分切除手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的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手术组复发率为20%(10/50),高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的4%(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路钢[6]的研究显示,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对患有甲状腺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和本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和患者的病情特点、病灶情况等有关。

李方方[7]的研究显示,全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高,参照组实行常规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实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结果显示,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可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给予全甲状腺切除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可见,常规开放性切除手术具有诸如术后恢复时间长和术后疼痛加重的缺点。同时,它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易于引起术后感染等危险,不利于患者的健康,临床上应用逐渐受到限制。全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的手术方案,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损害。

罗俊生等[8]的研究显示,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较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甲状腺手术以分析手术效果,结构显示喉返神经暴露率为97.30%,甲状旁腺暴露率为95.95%,无复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6%,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 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 例,可见全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确保手术熟练,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术后恢复顺利。目前,对甲状腺癌的专家共识是只有未侵犯甲状腺包膜外的单发微小癌,且术前评估无淋巴结转移的可以采用次全切除术,一般都应该是甲状腺全切,术中注意保护的是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及甲状旁腺。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其因彻底切除,复发率较低,但是相应的创伤和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所有延迟。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复发率出血量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