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11-24 02:32林秋伟魏芝宝姚超永陆勇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酚酸丹参内皮

林秋伟 魏芝宝 姚超永 陆勇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表现为胸闷、心绞痛、气短、心悸等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若粥样斑块持续增大或破裂、血栓形成可导致冠脉阻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1]。临床研究显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临床在治疗中应重视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改善血液流变学,对抗氧化应激反应[2]。丹参多酚酸盐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经现代工艺提取而来,具有活血、通脉、化瘀等作用,能抗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氧自由基、保护心肌功能、改善内皮功能、调节微循环等,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185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3 例)与对照组(92 例)。观察组男52 例,女41 例,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2.1±7.2)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5±2.0)年;对照组男50 例,女42 例,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2.4±7.3)岁,病程1~9 年,平均病程(4.7±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冠心病诊断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12 h,入院48 h内心绞痛发作≥1 次,心电图检查可见2 个以上相邻导联ST 段下降超过0.1 mV,心功能分级在Ⅱ~Ⅲ级;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全身感染、过敏体质等。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要求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服用硝酸甘油、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49)治疗,200 mg 加入250 ml 的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 次/d。1 周为1 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检测血管内皮指标,包括ET-1、vWF、NO,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放射免疫法检测ET-1,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vWF,化学比色法检测NO;治疗前后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包括MDA 和SOD,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0%;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不足50%或进一步恶化[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用效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7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ET-1、vWF、N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vWF 低于对照组,NO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MDA、SO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 低于对照组,SOD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脉狭窄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根本原因为冠脉供血无法满足心肌代谢需求,因此,临床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扩张冠脉等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显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7]。血管内皮对血管起防护及屏障作用,并参与机体免疫调节,一旦发生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形成微血栓,同时机体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失衡,活性氧在细胞内大量堆积,引发氧化损伤,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8]。临床研究发现[9],ET-1、NO 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受损后,NO 明显下降,内源性NO 减少,ET-1、vWF 明显上升。因此,临床在治疗时应重视保护血管内皮。

丹参多酚酸盐以中药丹参为主要原料,提取丹参多酚酸盐,以现代工艺制作而成。丹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10]。现代药理研究显示[11],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活性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质等作用,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壁硬化,对抗微血栓形成;能增加血管NO 的释放,舒张血管内皮细胞,纠正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保护血管内皮;抑制ET-1 的释放,改善血管收缩状态,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肌供血;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降低炎性反应,保护心肌细胞[12]。因此,丹参多酚酸盐具有多种功效,能够使临床获益。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用效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7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vWF 低于对照组,NO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 低于对照组,SOD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确切,有效改善病情,抑制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增强了对血管内皮的保护,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酚酸丹参内皮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新疆紫草总酚酸提取物指纹图谱建立及4种成分测定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