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020-11-24 02:32杨小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肌体白细胞阴性

杨小宇

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性非常高,在较短时间内会发生内脏转移、骨转移、脑转移等,削弱女性健康,增加治疗难度。本次研究针对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展开,发现TP 新辅助化疗方案与TAC 虽都能满足化疗目的,但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更适用,能提高化疗药物的作用力,加快恶性肿瘤细胞消亡,促进患者康复,详见下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 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2 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均经过病理、B 超等检查,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平均年龄(43.59±5.46)岁,平均病程(1.22±0.24)年。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采用TP 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第1 天为患者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Corden Pharma Latina S.P.A.,注册证号H20171227)135 mg/m2,第2~4 天为患者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注册证号 H20140372)25 mg/m2,3 周为1 个疗程,连续化疗2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采用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第1 天为患者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注射液(Rhone Poulenc Rorer,注册证号X20010340)75 mg/m2、环磷酰胺注射液(Baxter Oncology GmbH,注册证号H20110407)600 mg/m2,第2 天静脉滴注羟正定霉素注射液(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980)50 mg/m2,3 周为1 个疗程,连续化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化疗后,腋窝淋巴结、双乳经过B 超、病理等检查,恶性肿瘤完全消失,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腹泻等不良反应;有效: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等经过各项检查恶性肿瘤物有消失迹象,患者偶有不适,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无效:化疗后,经过各项检查患者体内恶性肿瘤面积增大,内脏转移、骨转移速度变快。化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腹泻、乏力、呕吐/恶心等。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包括心率、疼痛评分(利用视觉模拟评估表测评,0~10 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红细胞水平、白细胞水平。

1.3.4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败血症、膀胱炎、过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参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低于参照组的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72.31±3.45)次/min,疼痛评分为(3.52±1.94)分,白细胞水平为(5.98±3.55)×109/L,红细胞水平为(3.67±3.29)×1012/L;参照组患者的心率为(79.46±2.58)次/min,疼痛评分为(4.67±2.18)分,白细胞水平为(9.74±1.39)×109/L,红细胞水平为(2.28±1.66)×1012/L。观察组患者的心率、疼痛评分、白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389、2.229、5.579、2.134,P=0.000、0.029、0.000、0.037<0.05)。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出现败血症7 例、膀胱炎2 例、过敏6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88%;观察组出现败血症3 例、膀胱炎1 例、过敏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17<0.05)。

3 讨论

乳头溢液、孕激素受体呈阴性等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表现,扩散速度快,难治程度大,新辅助化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本次研究用TP 和TAC 对比阐述,发现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化疗作用力更强,有效抵抗恶性肿瘤,降低患者痛苦[1]。

三阴性乳腺癌在不同化疗方案中转阴情况不同,TAC 比TP 更好的促进恶性肿瘤细胞消失,降低内脏转移、骨转移概率,提高总体治愈率。TP 和TAC 中的药物都是化疗常见药品,但TAC 化疗搭配能减轻药物对肌体的刺激,改善血液循环、胃肠道蠕动等,让多余的白细胞随之消亡,跟随代谢排除体外,稳定体内各项指标。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利用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羟正定霉素药物优势,减轻药物对肌体的伤害,为肌体保留较多健康细胞,提高化疗预后[2]。

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中的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减少骨髓抑制等不良情况,与DNA聚合酶进行抑制作用,阻碍肿瘤细胞繁殖,为正常组织细胞留出足够的修复时间。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中的药物能减少对红细胞、白细胞等伤害,加速肿瘤细胞消亡。TAC 和TP 虽然都能达到化疗目的,但TAC 的化疗效果更明显,三种药物搭配使用,增强抗肿瘤、抗炎效果,降低细胞耐药性,让化疗方案顺利展开[3]。

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提高恶性肿瘤的敏感性,降低恶性肿瘤分期,降低恶性肿瘤对其他内脏、骨骼的侵害,控制病情发展并逐渐消灭恶性肿瘤。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使用后肌体内部的中性粒细胞等逐渐恢复正常,改善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患者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变轻,促进患者正常进食,保留有效体力、精力[4]。

多西紫杉醇和环磷酰胺在化疗第1 天搭配使用能让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肌体快速进入到化疗状况中,给肌体创造足够的缓冲条件,为第2 天化疗提供辅助。三种药物搭配使用,能预防药物单一作用力,让恶性肿瘤长期对药物保有敏感性,并逐渐缩小体积,减轻肝脏、肾脏等负担,缓解肝肾毒性。肝脏、肾脏、胃部等主要脏器若在化疗过程中出现损伤,容易降低肌体免疫能力,让恶性肿瘤出现转移空隙,或者增加患者反复发热次数,对脑组织、骨髓、周身血管等造成损伤[5]。

TP 中的两种药物虽然也是交替使用,但交替时间较长,容易让恶性肿瘤产生记忆周期。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与TP 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比鲜明,为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更多选择[6,7]。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参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低于参照组的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疼痛评分、白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75%低于参照组的4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更适合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使用,能减少化疗对肌体的副作用,保障患者健康[8]。

综上所述,TAC 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保护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健康,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体白细胞阴性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春绽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叩问(外一首)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三阴性乳腺癌分类治疗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