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2020-11-24 02:32刘玉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腺肌病激动剂激素

刘玉萍

子宫腺肌病属于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发病率可达30%,临床以贫血、痛经、月经量增多、不孕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以往,临床上在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中多以子宫切除为主,以起到根治的目的,但此手术也会使患者失去生育功能,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还为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但临床实践发现[2,3],腹腔镜病灶切除术后仍会出现痛经、月经增多等症状,而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方案可使子宫体积变小,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次针对子宫腺肌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1 月沈阳市辽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 例。对照组年龄31~40 岁,平均年龄(35.15±12.67)岁;病灶直径4.5~6.0 cm,平均病灶直径(5.34±2.34)cm。实验组年龄31~41 岁,平均年龄(35.53±13.71)岁;病灶直径4.6~6.1 cm,平均病灶直径(5.40±2.45)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医院伦理会已同意。纳入标准:B 超证实病情者;保留子宫者;保守治疗无效者;研究前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子宫内膜病变者;恶性肿瘤者;神经精神疾病者;既往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服用过激素类药物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手术流程:对患者进行全身醉,建立CO2气腹,于腹部做穿刺,置入腹腔镜,观察盆腔、腹腔情况,了解子宫大小,观察病灶大小、位置,并对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观察。如有粘连,对其进行分离处理。将垂体后叶素液注射于子宫肌层,环绕凸起病灶进行处理,用电钩切开子宫壁,直达病灶边缘,切净病灶。并于腹腔镜下观察病灶有无切净,应用V-lock 线连接缝合肌层,同时完成对内翻包埋缝合操作,重新促进子宫成形。如检出合并子宫肌瘤,同时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

1.2.2 实验组 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手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患者术后月经恢复第1 天于脐下进行注射,3.6 mg/次,每28 天重复注射1 次,并观察子宫恢复程度,连续注射4~6 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4]:病灶被完全切除,痛经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病灶切除超过90%,痛经等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病灶与痛经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即观察创面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同时检测CA125 水平。③不良反应包括术后发热、恶心呕吐、尿潴留、重度贫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创面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CA125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发生术后发热、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发生术后发热4 例、恶心呕吐5 例、尿潴留2 例、重度贫血5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8%。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生殖系统良性病变,其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向肌层侵入所致,且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目前,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多数学者认为其的出现与雌激素异常升高有关[5]。目前,临床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多以手术或是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因副作用较大,且治疗后易复发,局限性较高,故治疗效果不佳。而传统的手术治疗虽能实际切除的目的,但会使女性丧去生育功能,故此方法适用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6]。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主要手段。但此手术只能切除局限性的病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且实践发现[7,8],手术治疗时需要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避免穿透宫腔,降低再次妊娠引起子宫破裂的可能性,故手术难度较高。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有激素依赖性,故而采用激素治疗也成为一种手段。目前,临床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CA125 水平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以降低雌激素的分泌,促使内膜萎缩,减小腺体;且术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有助于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此外,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子宫腺肌病治疗中,可以缩小子宫体积,改善月经变化,缓解痛经的同时有助于手术的开展;同时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9,10]。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术后恢复,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腺肌病激动剂激素
Oct4B1基因沉默通过调控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前处理方式改进研究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病中微血管密度与VEGF和VEGFR2的关系
基于TRPV1和P2X3交互作用的大鼠外周痛感觉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