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0-11-24 02:32蒙智扬吴小莹傅燕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梅花针面神经针灸

蒙智扬 吴小莹 傅燕虹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又称之为面神经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将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归为“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该病因是由于患者脉络空虚、风寒侵袭阳明,致使经气受阻塞,经筋失调,从而使得筋肌弛缓不收[1]。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发病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一旦发生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不仅会影响患者面部表情表达障碍,还会出现疼痛、麻木及味觉消失情况[2]。本研究对本院中医科门诊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82 例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本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82 例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1 例;年龄13~74 岁,平均年龄(43.97±17.5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16 d,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8.98±4.26)d。研究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14~75 岁,平均年龄(43.76±17.0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15 d,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8.76±4.10)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普通针刺和电针治疗,取穴:风池、阳白、丝竹空、翳风、鱼腰、太阳、颊车、地仓、颧髎、外关、合谷等。初期浅刺不加电,发病1 周后改为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准,连续波,留针30 min,1 次/d。治疗10 次为1 个疗程。

1.2.2 研究组 实施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普通针刺和电针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在患病1 周内对患侧耳尖放血,患病1 周后进行梅花针、闪罐游走罐、隔姜灸三种治疗,每天只加1 种,三种治疗循环。耳尖放血:取患侧耳尖,消毒,用5 号注射针头针刺出血约10 滴,隔天治疗1 次至患病1 周止;梅花针治疗:以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四白至地仓、地仓至颊车4 个区域为主,用梅花针轻扣至皮肤潮红,尽量避免过重出血。闪罐游走罐治疗:对患侧面部肌肉快速闪罐及游走罐,提拉方向从下往上,不留罐;隔姜灸治疗:选取患侧阳白、颧髎、地仓至颊车区域行隔姜灸,每个区域2 壮。治疗10 次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面部各区域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面部各区域功能轻度减弱或轻度联带动作,静止时候面部肌肉张力对称正常,用力时上下眼睑可闭合,观察口角存在略微下垂;有效:治疗后,患者面部各区域功能明显减弱,静止时候面部张力正常,观察存在轻度不对称;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显著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治疗依从性 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完全依从:患者积极主动治疗,能定时接受治疗;部分依从:存在偶尔拒绝治疗现象;不依从:患者不积极主动治疗,存在拒绝治疗现象[3]。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3.3 生活质量 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人际关系,分数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佳[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情感功能、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4 讨论

中医认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属于“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认为多与患者脉络空虚、风寒乘虚侵袭其面部经脉,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经筋失调,使得筋肌纵缓不收。因此,临床治疗该疾病需遵循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治疗原则。该疾病主要以单侧面部表情肌肉存在弛缓性瘫痪现象,而部分患者甚至出现面部麻木,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等[5]。有相关研究显示,近些年,我国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明显有上升趋势,对人们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6]。为探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及预后,本研究针对82 例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情感功能、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分析原因考虑为:针灸综合疗法针对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发病不同阶段予以加强治疗,在急性期予以耳尖放血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在后期予以梅花针治疗可激发经气,予以闪罐游走罐治疗可驱邪外出、疏通经筋,隔姜灸治疗有温通经络、补气血的功效。综合疗法能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发展规律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梅花针面神经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术前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重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