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分析

2020-11-24 02:32周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围术药学抗菌

周红梅

抗菌药物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围术期预防感染的重要药物。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增多,药物耐药现象越来越多,使得临床实施手术治疗的围术期的治疗更加困难[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多重耐药菌不断升级,加强药物监管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探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药学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50 例。临床药学干预组男22 例,女28 例;年龄26~74 岁,平均年龄(53.33±9.11)岁;文化程度:小学12 例,初中13 例,高中14 例,大专8 例,大学3 例;切口类型:Ⅰ类切口13 例;Ⅱ类切口14 例;Ⅲ类切口11 例;Ⅳ类切口12 例;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5 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5 例,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患者5 例,乳腺癌切除手术患者6 例,骨折手术患者4 例,颈部肿物切除手术5 例,脑出血手术患者7 例,心脏手术患者6 例,结肠癌手术患者4 例,其他手术患者3 例。常规干预组男24 例,女26 例;年龄28~74 岁,平均年龄(53.13±8.38)岁;文化程度:小学11 例,初中13 例,高中15 例,大专8 例,大学3 例;切口类型:Ⅰ类切口13 例;Ⅱ类切口14 例;Ⅲ类切口10 例;Ⅳ类切口13 例;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5 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6 例,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患者5 例,乳腺癌切除手术患者5 例,骨折手术患者4 例,颈部肿物切除手术患者5 例,脑出血手术患者6 例,心脏手术患者7 例,结肠癌手术患者4 例,其他手术患者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上具备手术治疗指征,病历完整;②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②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者;③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或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合并机体急性或者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常规干预组未采用临床药学干预;临床药学干预组采用临床药学干预,临床药学干预的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感染档案。档案中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等资料情况。②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医务科和抗感染专家建立管理小组,根据卫生部(现卫健委)发放的抗菌药物使用文件和通知,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和管理细则,用抽查方式点评临床合理用药的情况,并对于存在问题的情况给予通报和批评,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③定期健康宣教。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参加感染相关的知识讲座,为患者讲解有关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常识和常见误区,解答患者相关用药疑惑。④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对于症状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相关用药指导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核对患者用药剂量和用药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文字化的用药与健康处方。⑤药师直接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药师直接参与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过程,及时给予临床医师建议,并实施药学监护。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外科医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知水平与抗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以及术后感染情况(术后整体抗感染率、感染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科医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知水平与抗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 临床药学干预组外科医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知水平与抗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科医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知水平与抗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外科医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知水平与抗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分)

注:与常规干预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对比 临床药学干预组术后整体抗感染率高于常规干预组,感染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对比(%)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治疗实施手术治疗的围术期的重要药物。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因而成为实施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患者的主要发病人群[2]。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对实施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患者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然而临床上患者往往缺乏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常识,存在明显的抗菌药物滥用、错用现象,因而需要加强临床药学干预。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可以很好地起到宣传教育作用,通过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从而将相关感染疾病的预防保健及治疗知识讲授患者[3,4]。药学服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外科医护人员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知,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感染的发生[5,6]。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药学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两组患者围术期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常规干预组未采用临床药学干预,临床药学干预组采用临床药学干预。对比两组外科医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知水平与抗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以及术后感染情况(术后整体抗感染率、感染率)。临床药学干预组外科医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知水平与抗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学干预组术后整体抗感染率高于常规干预组,感染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临床药学干预对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抗菌药使用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抗感染。因而通过采取临床药学干预措施,有利于增强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提高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依从性,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临床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抗菌药使用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围术药学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