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结合运动康复指导对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的意义分析

2020-11-24 02:32杨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气压脑梗死康复

杨洋

脑梗死是临床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和临床多发病。临床上脑梗死患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患者出现意识及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受限[1]。脑梗死这种病的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给整个家庭都带来很多的费用支出并对脑梗死患者提出必要以及科学合理的临床干预[2]。为了达到更好的临床恢复效果,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作者对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采用气压治疗结合运动康复的干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收治的80 例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体重72.85~88.90 kg,平均体重(79.9±4.7)kg;身高167~186 cm,平均身高(178.5±3.9)cm;年龄52~77 岁,平均年龄(62.5±4.9)岁;体质量指数25.4~29.8 kg/m2;病程1~8 d,平均病程(4.3±1.7)d;病变部位:基底节区5 例、颞叶8 例、枕叶12 例、小脑部位3 例、2个或多个部位12 例。试验组男19 例,女21 例;体重72.0~89.1 kg,平均体重(80.5±3.8)kg;身高165~187 cm,平均身高(175.4±3.9)cm;年龄53~79 岁,平均年龄(62.1±5.7)岁;体质量指数22.0~30.3 kg/m2;病程1~7 d,平均病程(4.4±1.2)d;病变部位:基底节区4 例、颞叶7 例、枕叶14 例、小脑部位5 例、2个或多个部位1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脑梗死并处于康复期患者,脑梗死病程<2 个月,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有外伤性脑损伤以及患者年龄>75 岁,不能配合治疗,有既往精神病史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语言以及精神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康复训练,为患者维护良好的治疗环境,治疗4 周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运动指导以及饮食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结合运动康复指导。患者发病后5 d开始进行干预,具体如下。①气压治疗:根据患者体征选择合适器具,取平卧位,取出器具并将患者双下肢伸展,让患者穿上运动器具并自己调整器具,使各个器具关节正确连接。让患者打开电源并设定运动器具各参数,运动器具工作压强为175~185 mm Hg(1 mm Hg=0.133 kPa),且运动时间为25 min,可以反复对患者脚和大腿、小腿进行多次持续锻炼,连续治疗15 d。②配合运动康复指导:a.坐姿平衡训练。坐姿平衡训练是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最大的训练环节。发病初期患者多卧床不起,护士在患者发病初期每3 小时翻身1 次。逐步引导患者持续运动,使患者恢复运动能力,通过增强患者运动成功信心来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运动训练后进行功能训练,以便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对患者被动运动应以被动伸展为主,活动顺序应遵循一定顺序,患者关节活动的范围要小。患者在主动训练中可以利用外部工具来逐渐进行活动,如协助患者保持坐姿,双腿吊在床边坐5 min,然后协助患者站在床上3 min。锻炼患者的站立能力,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原地行走。先踩患腿后轻轻一步,使患者慢慢移动,并在护理人员的监督下扩大活动范围。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躯体运动、生理机能、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精神健康评分。评分均越高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躯体运动、生理机能、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躯体运动、生理机能、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躯体运动、生理机能、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躯体运动、生理机能、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其致残率也非常高。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原因是血清中血小板发生沉降反应,并导致患者大脑局部缺血,最终会使患者大脑中的血管发生堵塞[3]。脑梗死会使患者感到肌无力以及头晕,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应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进行功能恢复。不少临床护理研究专家目前都认为通过对脑梗死发病早期患者进行气压治疗结合运动康复指导,可以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这一观点是根据前人研究得出的脑梗死患者发病1 个月使患者大脑部分锻炼可以缓解病情这一论点得出的,不少临床护理研究专家认为脑梗死患者机体恢复与患者自身段练程度以及努力程度存在密切关系。不少临床护理研究专家发现患者大脑障碍是由于大脑神经损害引起,因此临床护理研究专家认为对患者进行锻炼应及早进行,以促进患者运动能力恢复[4]。临床护理研究专家认为在度过危险期治疗后的患者要进行气压治疗结合运动康复指导模式,指导患者以及采取防范临床并发症护理来刺激患者恢复基本生活功能,使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大脑恢复部分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期望。大脑可塑性和大脑锻炼机能恢复理论是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进行锻炼的重要依据[5]。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大脑可塑性并提升损伤修复潜力,促使大脑神经末端突触再生,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运动功能,以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气压治疗是临床上比较新型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深达患者肌肉和血管内,改善患者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气压治疗结合运动康复指导对患者的效果显著,从本试验可以看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躯体运动、生理机能、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来说,气压治疗结合运动康复指导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康复期患者社会和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气压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看不见的气压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