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阿维·三氟苯嘧啶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2020-11-24 04:18冷德良李锴员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阿维粒剂嘧啶

冷德良,李锴员

(1. 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农技站,湖南 益阳 413045;2. 益阳市赫山区植保植检站, 湖南 益阳 413002)

稻飞虱是益阳市赫山区水稻的重要虫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4.0 万~5.3 万hm2,每年发生程度偏重甚至大发生[1]。自2008 年以来,随着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发展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稻飞虱的危害没有在当地造成严重损失,但近2 a 来,稻飞虱在赫山区的发生趋势存在明显上升态势,暴发成灾的频率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是稻飞虱的抗药性增强[2]。当地防治稻飞虱的当家药剂是吡蚜酮,其已经连续使用11 a。与开始推广吡蚜酮的2008 年比较,目前吡蚜酮不仅使用剂量提高了1.0~1.5 倍,而且防治效果下降了10~20 个百分点。三氟苯嘧啶是原美国杜邦公司研究生产的新型高效低毒农药[3],其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4]。为了推广更加有效地绿色防控技术,切实控制稻飞虱的危害,笔者于2019 年进行了11%阿维·三氟苯嘧啶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的选择

试验在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苏家湖村进行,试验田的肥力均匀,土质良好,为红黄泥轻黏壤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3%,pH 值6.6。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湘晚籼13 号。

供试药剂: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药械:GF16-B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1.3 试验设计

晚稻湘晚籼13 号于6 月20 日播种,7 月23 日采用机插秧。栽插密度29.8 株/m2。

试验设喷施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个处理,使用剂量均为300 mL/hm2或g/hm2,以喷清水为对照(CK)。每个处理设重复4 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50 m2,各小区间筑埂相隔,并设1 m 保护行,各小区单排单灌,直至试验完成。

试验于2019 年8 月12 日进行,当时田间稻飞虱发生均匀,白背飞虱、褐飞虱混合发生,若虫平均发生量接近1 000 头/百丛。施药当日为睛天,药液用量为450 L/hm2。施药时田间有1 cm 的浅水层,药后3 d 浅水层自然落干,以后按常规方法管理。

1.4 田间调查与防效计算

依据国家标准《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4—2009)进行调查,即按5 点取样,每小区调查20 丛,计数稻飞虱活虫数。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7、14、30 和45 d 调查药后虫量,根据公式(1)(2)计算虫口减退率与防治效果。并依据防效随时间下降的情况,判断各药剂田间药效的持效期。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量-药后虫量)/药前虫量×100 (1)

防治效果(%)=(PT-CK)/(100-CK)×100 (2)式中PT 和CK 分别代表处理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

1.5 数据分析

使用农业田间试验统计分析软件SAE 5.0.0 进行方差分析,以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单项资料比率的反正弦转换方法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稻飞虱发生情况

各处理喷药前、后稻飞虱发生情况见表1,喷药前各处理均为中等发生(700~1200 头/百丛)。喷药后7 d 各药剂处理的稻飞虱发生程度均下降到轻发生(<250 头/百丛);到喷药45 d 后,阿维·三氟苯嘧啶处理的稻飞虱量依然很少,而烯啶·吡蚜酮和吡蚜酮处理的虫量显著回升。对照(CK)的稻飞虱发生程度是一直维持中等发生并逐渐严重,到药后45 d 时稻飞虱发生程度上升到大发生(>1600 头/百丛)。

2.2 各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与持效性

如表2 所示,喷药后7、14、30 和45 d,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的防效依次为99.8%、99.9%、99.8%和99.6%,其防效极显著高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其中,喷药后30 d,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的防效分别比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防效高12.0 个百分点和16.9 个百分点;喷药后45 d,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的防效比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防效均高19 个百分点以上。

表1 各处理稻飞虱发生情况 (头/百丛)

表2 各药剂处理防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的田间药效高峰期均在喷药后14 d,在喷药后30 和45 d 的田间药效明显下降。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喷药后30 和45 d 的防效分别比喷药后14 d 下降9.2 和16.8 个百分点;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喷药后30 和45 d 的防效分别比喷药后14 d 下降9.7 和12.3 个百分点;而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的防效一直维持在99.5%以上(表2)。由此可见,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维持田间药效高峰的药效持效期达45 d 以上,比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药效持效期长31 d;即使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防效明显下降时间(喷药后30 d)开始计算,在试验观察期内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的药效持效期至少比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长15 d。

3 小 结

在益阳市赫山区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其在使用剂量300 mL/hm²,使用药液量450 L/hm2,于若虫高峰期均匀喷雾的情况下,喷药后7、14、30 和45 d 的防效分别达99.8%、99.9%、99.8%、99.6%;同时,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维持田间药效高峰的药效持效期达45 d 以上,至少比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长15 d。防治稻飞虱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三氟苯嘧啶,其防治稻飞虱不仅防效高,持效期较长,而且对天敌影响小[5]。因此,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風具有防效高、持效期长的特点,是当前稻飞虱常规防治药剂的理想替代品之一,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维粒剂嘧啶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水分散粒剂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窄谱紫外线联合阿维A胶囊和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右美托嘧啶联合纳布啡用于脑膜瘤手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阿维迪安黄金公司简介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