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举行阅兵式庆祝劳动党建党75周年

2020-11-24 09:03
世界知识 2020年21期
关键词:靖国神社菅义伟制裁

10月10日,据朝中社报道,为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75周年,朝鲜当天在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举行阅兵仪式。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金正恩出席阅兵式并发表讲话。金正恩说,从年初开始,朝鲜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巨大挑战。在因长期制裁而导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进行紧急防疫,还要克服自然灾害、重建家园。在困难之际,朝鲜人民坚决支持和拥护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攻坚克难。金正恩表示,坚决保卫和拥戴人民,让人民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是党的第一使命和坚定意志。党将继续落实增进人民福利、更多惠及人民的優越政策与措施,早日建成复兴繁荣之理想社会。金正恩在发言中说,为了遏制敌对势力持续的核威胁等危险企图,将持续强化作为自卫正当防御手段的战争遏制力。定于明年1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将提出完成其任务的方略与具体目标。

金正恩讲话结束后,举行了升旗仪式和阅兵仪式。坦克师方阵、火箭方阵、洲际弹道火箭方阵、各级军校方阵等接受了检阅。

日本首相菅义伟向靖国神社献祭品

10月17日,靖国神社秋季例行大祭第一天,日本首相菅义伟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名为“真村申”的祭品。当天,日本众议院议长大岛理森、厚生劳动大臣田村宪久、世博担当大臣井上信治也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品。据日媒报道,菅义伟在此前担任内阁官房长官期间没有向靖国神社供奉过“真榊”祭品,此次供奉祭品被认为是效仿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做法。10月17日,韩国外交部就日本政府和国会领导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深表遗憾,敦促日方正视历史、真诚反省。

靖国神社供奉着对侵略战争负有直接责任的二战甲级战犯。中方坚决反对日本政要的错误做法,也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菅义伟就日韩劳工赔偿争议延续强硬立场

10月12日,多名日韩关系消息人士披露,日本政府已经通知韩国,如果双方无法就二战劳工赔偿争议取得进展,首相菅义伟将不会赴韩出席日中韩领导人会议。韩国法院先前分别作出裁决,要求日本三菱重工和新日本制铁等企业就二战期间在朝鲜半岛强征劳工作出赔偿,下令扣押日方企业在韩资产,用以变现作为赔偿金。日本政府认为两国1965年建交时签订的《日韩请求权协定》已经解决这类索赔,强烈反对韩方法院所作裁决。作为施压,日方就菅义伟赴韩参会开出条件,要求韩方就赔偿问题采取日方可以接受的“合理措施”,具体而言,韩方保证资产“不变现”。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自2008年以来在三国轮流举行。2019年12月在中国成都举行了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按计划,在韩国釜山举办今年的会议。

“第二波”疫情袭击欧洲

进入10月以来,欧洲疫情反弹呈上升趋势。因疫情形势严峻,10月14日,欧洲多国同时宣布严格防疫举措: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从10月17日起在法兰西岛大区(大巴黎地区)和其他8个大城市实施宵禁:英国北爱尔兰出台今夏以来最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学校停课2周和餐馆歇业4周;罗马尼亚政府决定从10月15日起将新冠疫情防控戒备状态再延长一个月:葡萄牙总理科斯塔宣布,葡萄牙将从10月15日起重新进入“灾害状态”;荷兰则从10月14日夜里开始实施为期至少4周的“局部封禁”,全国范围内所有餐馆、咖啡厅和酒吧关闭。多国政府和专家认为,近期疫情反弹加剧与复工复学、社交活动增多、北半球天气转冷导致呼吸道病毒传播等因素有关。不过,世卫组织尚未给出“第二波”疫情的准确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负责人瑞安6月在记者会上曾表示,一些地方新增病例数反弹不一定意味着“第二波”疫情到来,可能只是“第一波”疫情的“第二个高峰”。

欧盟决定就纳瓦利内事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10月15日,欧盟理事会发布新闻公告称,根据此前欧盟国家外长会的决定,从即日起对“涉嫌参与谋杀”俄罗斯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的6名俄官员及一家研究机构实施限制性措施。这些限制性措施包括禁止俄联邦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博尔特尼科夫等6名官员前往欧盟旅行和冻结其资产等。公报说,制裁措施是按照禁止扩散和使用化学武器的制裁框架所制定。在之前10月12日的欧盟外长会上,欧盟各国外长讨论欧盟应该就纳瓦利内中毒事件做出何种“强力回应”。10月15日,针对欧盟上述举措,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俄方将对欧盟就纳瓦利内疑似中毒事件采取的制裁进行回应。

伊朗外交部宣布联合国对伊武器禁运自动终止

10月18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联合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即日起无条件自动终止。声明说,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中明确规定,终止对伊武器禁运是无条件的,无需通过新的协议,也无需安理会声明或采取任何新的措施。声明指出,10月18日起,针对进出伊朗的武器转移及相关活动和金融服务的所有限制,以及对部分伊朗公民和军方人员施加的关于禁止进入或过境联合国会员国的所有禁令均自动终止。声明还提到,根据自身防卫需求,伊朗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从任何来源采购任何必要的武器和装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政策出口防御武器。

联合国对伊朗武器禁运可以追溯到200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747号决议。该决议规定禁止伊朗对外出口武器,并呼吁所有国家对向伊朗出口重型武器保持警惕和克制。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该协议以及随后安理会通过的第2231号决议均写明,联合国维持对伊武器禁运至伊核协议正式生效五年之后,即2020年10月18日。近来,美国在安理会提出延长对伊武器禁运决议草案并试图启动伊核协议“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以全力阻止解除对伊武器禁运,但均以失败告终。10月18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一份声明中重申所谓联合国对伊制裁“已恢复”的立场,称联合国对伊武器禁运仍然有效。他还说,与伊朗开展常规武器贸易或就相关武器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者将遭到美国的制裁。

埃及总统批准与希腊达成的海上边界协议

10月10日,埃及总统塞西签署一项法令,批准埃及与希腊8月份签署的海上边界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将设立海上专属经济区。该法令规定,如发现从一方区域延伸到另一方区域的自然资源,双方必须合作。就如何开发这些资源达成协议。据报道,未来双方还将继续磋商,直到最终完全划定两国海上边界。8月6日,埃及外长舒凯里与到访的希腊外长登迪亚斯签署两国海上边界协议。8月18日,埃及议会投票批准了这一协议。

2019年11月,土耳其与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签署地中海“海事管辖权”谅解备忘录,寻求在地中海东部获得更大面积专属经济区,但遭到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的强烈反对。2020年8月埃及与希腊签署海上边界协议后,土耳其外交部随即表示该协议“无效”,土耳其将不允许在相关地区进行任何活动。10月11日,土耳其再次宣布派遣勘探船赴与希腊争议海域进行勘探活动。

巴林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10月18日,据巴林通讯社报道,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与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人梅厄·本—沙巴特当天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和平、友好关系的联合公报。报道说,两国还签署在经贸、电信、商业,航空服务,人员流动、银行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谅解备忘录。相关工作组讨论了两国在医疗保健、技术、旅游和农业等领域的潜在合作,并规划了双边关系。

当天早些时候,本一沙巴特率领的以色列代表团和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率领的美国代表团抵达巴林首都麦纳麦。扎耶尼在会见本—沙巴特时表示,以色列代表团到访具有重要意义,访问的积极成果将推动两国建立更广泛的关系。本一沙巴特说,此次访问将积极推动两国未来关系发展,两国将持续展开协调合作,为促进地区和平进程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靖国神社菅义伟制裁
口误频出,菅义伟开始用提词器
菅义伟在国会“照本宣科”引不满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菅义伟与特朗普举行首次电话会谈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制裁与反制:西方与俄罗斯之大博弈
麻生暗示不参拜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