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协同开发规划问题与对策

2020-11-25 13:54曹玥锋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规划方案

曹玥锋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向可分为三种,水平拓展、垂直向上拓展及垂直向下拓展。水平拓展方向一直都是城市空间发展的主流方向,不过随着资源利用的加大,现有资源出现紧张的局势,城市空间建设中,逐渐加大了垂直向上及垂直向下的拓展,通过两者协同作用来增大空间资源利用率,增强社会总体发展实力。

1 城市地下空间的概念辨析

城市发展中,高空建设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该工程一方面受到技术的约束,另一方面也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且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人们也意识到不可一味地追求高空建设,地下空间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地下空间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浅层、中层和深层。浅层主要用于敷设地下管网,中层主要用于创设地下街道、停车场,深层主要用于修建地铁,该空间划分方式可显著提高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

当前很多国家在地下空间开发中主要致力于浅层开发,且综合性开发成为了开发的主要方向。我国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也以浅层地下空间开发为主。城市能够开发利用的地下资源是城市面积与开发深度40%的乘积,从计算结果来看,地下空间资源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今发达国家的地下空间开发深度日益扩大。在拓展城市空间的过程中,地下空间具有理想的发展前景,其将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开辟新的道路。

2 城市地下空间的资源优势

一是节约土地资源。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仅有70 平方米左右,且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人均占地面积还将逐渐缩小,可用土地资源将会逐渐降低,这不利于我国各项规划的有效落实。为此,国家应加大地下空间资源利用,以此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二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地上空间环境受到噪音、废气、烟雾等的污染,不利于地上空间环境的健康发展。而将部分产业空间转移到地下,则既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又可降低地上空间污染,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三是降震减灾。地下空间的封闭性使其具备良好的防护功能,可以用来作为防震抗灾的重要场所,同时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为灾后城市重建工作提供助力。

四是能源节约。地上空间在使用中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能源损耗,如地热能、热能等,而地下空间由于其半封闭性,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概率较小,大大降低了能源损耗,缓解了我国现存的能源危机问题。

五是满足特殊产业要求。地下空间的环境具有较为稳定的温湿度变化特征,能够满足一些特殊产业发展的需求,如精密仪器生产企业、医疗放射作业等,大大减少了外界环境对其干扰,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工作质量。

3 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中的问题

3.1 规划编制方法不合理

规划编制不合理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中最常出现的问题,虽然规划开发部门已经将TOD 理念引入到规划工作中来,但由于城市发展条件及现有资源分配的差异,导致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规划编制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进而影响后续方案的落实,降低了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实用性。

3.2 管理体系落后

地下空间规划开发是对城市空间的再次利用,上述分析的规划编制是对地下空间实行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措施,而管理则是对地线空间后期正常使用的监督和控制。不过在管理中,因管理体系缺失和落后,导致地下空间建设及管理工作受到较大制约,严重阻碍了地下空间规划开发的落实。最常见到的空间权利争议问题,就是由于管理不当导致空间界定划分模糊。由于地下空间不像地面空间,不便于直接观察界定,且相较于地面空间的开发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地下空间范围界定的不明确性,即使编制了相对详实完备的规划,依旧实施困难。

3.3 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性不佳

在城市建设中,地上和地下空间共同开发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不过在对地下空间资源实施规划开发中,其自身的空间资源并未得到准确评估,其在开发利用时,存在空间过度使用的情况,削弱地下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反而降低空间规划开发效率,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4 城市地下空间协同开发与资源化利用

4.1 加强规划开发方案的科学性、综合性及前瞻性

我国在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中,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关体制、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指标等都存在不完善现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受到较大制约,影响总体开发规划的效果。我国虽然在十三五时期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出了相关要求,但由于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城市经济条件、开发模式、控制规划等,这使得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存在问题,多数城市只是将地下空间应用在人防工程、停车场、地下交通等项目上,且多是零星、分散、孤立的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协调性不足,地下空间之间连通性较差。因此,在地下空间规划开发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及统一标准,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综合的规划方案,优化城市发展水平。

4.2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原则

地下空间规划要与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这样才能在现有土地资源及空间条件的基础上,做到区域及功能的合理划分,达到资源的统筹利用目标。这就要求在地下空间规划时,深入了解和掌握城市发展战略要求及现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合理设计地下空间开发方案,实现两者的结合,同时相关部门及人员还应对方案实行检查与审核,确保各项配套设施及技术使用与实际要求相符,加强方案可行性,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建设工作中来。为方便不同层级政府间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规划,建议将其列入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具体由城建部门或者规划部门编制和组织实施。

4.3 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协调机制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由于缺少统一管理,在开发规划工作开展中,涉及到诸多部门的参与及审核,如自来水企业、电力企业、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等,这使得地下空间规划活动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商或批准方能实现,手续之复杂,涉及内容之多,大大降低了地下空间规划工作的效率,阻碍了城市建设步伐。

例如,中关村西区规划上,在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化建设设施、地下停车环廊、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布置上,因缺少有效的连接措施,建筑之间各自为政,为人们通行带来阻碍。地下空间与地面的广场、绿地、商业、餐饮设施之间缺乏直接的交通、功能、景观联系,数十栋办公楼也未建立与地铁、商业设施的直接联系,该情况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和空间品质的提升。类似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基于此,在对地下空间进行规划时,应设置统一的开发管理机构,根据国外较为先进的经验,对地下空间规划实行统筹管理和资源调配,从而提高地下空间开发效率,加快城市建设速度。如日本就曾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并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实行统一管理,由相关部门结合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特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且要求地方政府严格按照方案内容落实,以提高地下空间开发效率,增强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再者,为完善地下空间管理部门的工作水平,政府还应结合相关部门的时代发展需求,制定符合现今发展的,这有利于地下空间开发的管理制度,明确地下空间开发的标准原则,完善相关程序规范,进而为地下空间规划及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5 结语

如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地下、地上的综合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国家需加大对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部门及制度体系,做到对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应用与开发,在缓解资源危机的同时,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规划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烂脸了急救方案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