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调查及区域稳定性评价

2020-11-25 14:48夏秀槐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五河山体工程地质

夏秀槐

(安徽省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1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由于我省自然地理及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各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地质问题也因地而异的表现出来。现就一些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叙述如下:

1.1 河、湖堤岸崩塌问题

本省河流、湖泊众多,位于第四系松散沉物中,河流的横向环流作用,造成对河、湖堤岸的侵蚀,塌岸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以长江、巢湖堤岸的崩塌日趋严重。它是我省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长江的岸崩形式有窝崩和条崩两种:其中窝崩强度最大,多发生在河湾道的顶部和下部;其次为条崩,多见于涤泓近岸,发生水流平行于岸线而又不直接顶冲的河段。崩塌程度各处不一,一般北岸较南岸严重。巢湖岸崩主要发生在二级阶地的粘土质岸坡,严重崩塌的岸长比微崩塌的岸长占比要大。此外在淮北地区的濉、沱、浍河等各大河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崩岸。由于岸崩而造成的河道淤塞、改道、长江江心洲的消失与生长等,这种情况对水上运输、水利工程、港口、码头的建设影响甚大。

1.2 岩溶渗漏问题

在我省十座大型水库中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坝基渗漏就有六座,占同规模水库的60%,中小型水库的渗漏现象更为严重,占同类水库量的80%。水库的渗漏原因与岩石风化、断裂破碎、岩溶作用,古河床的存在等许多因素有关,但主要的是岩溶渗漏问题,给我省水利水电建设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1.3 边坡不稳问题

边坡不稳问题在我省各地均有出现,但规模不大。一般见于水库、渠道、港口、公路、铁路以及开采矿区,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流砂等形式。矿山采掘时造成的边坡不稳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露采场。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一些小矿山关闭整治,这一类问题逐步解决,基本上不存在了。

1.4 港口与水库淤积问题

我省水土流失在上个世纪比较严重,流失面积已达20631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的2倍,对农业建设造成巨大的危害。如潜山县一些河床,抬高2~3米;宿松县钓鱼台水库淤积厚4~5米,已抵最低一层涵洞口;龙河口水库的年淤积量已达150~200万立方米。我省因水土流失和河床迁移所造成的河床抬高、河口淤塞、水库淤积等环境地质问题,给水利、旅游、交通及工程建筑带来了不利影响。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生态建设日趋重视,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水系,清理河湖床,美化山川,使山更绿,水更清,家乡更美,这一类问题正逐步解决。

2 区域稳定性评价

2.1 稳定性类型

1)地壳稳定性。在我省六安、灵壁一合肥、五河为较不稳定区域,该区域位于长江以北,呈北北东方向斜列于我省中部。从霍山、六安、寿县、凤台、固镇、灵壁、宿州至淮北市一线,大致为其西部的边界;以合肥、定远、嘉山、五河、泗县等一线,大致为其东部的边界。本区域由于受北北东向的五河一合肥、固镇一六安与纬向或区域东西向的太和-五河、寿县一定远、肥西一韩摆渡、金寨一西汤池、磨子潭一晓天等活动断裂的影响,形成我省地震区划上的灵壁一霍山和郯庐两个断裂地震带,地震带内除了有温泉分布外,曾发生过15次M≥5的地震,其中最大震级达6÷级。在较不稳定区域内,分布有四个烈度≥7的地段,北部有淮北市到五河地段;中部有寿县到淮南市地段;南部有两个地段,西面为霍山到六安地段,其东面为合肥地段。在较不稳定区的北部,因受到山东郯城大地震(8级)的影响,裂度较高,为7~9度,其它地段都低于8度。上述各烈度区中,由于活动断裂的作用,地壳的稳定性较差,对工程建筑地基的稳定极为不利。

2)山体稳定性。省内的山体,主要集中于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山体地带的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降水量丰富,水系发育。由于山体受到新构造活动的影响而不断抬升,切割剧烈,地貌上发育成侵蚀构造中低山类型,山体表现坡陡山峭,组成山体的基岩,一般比较坚硬,有层状结构,也有块状结构,还夹有碳酸盐岩的分布。部分山体植被覆盖差,便于崩塌、滑坡、岩溶、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山体出现的崩塌有13处;滑坡42处;泥石流3处,但规模较小,滑坡方面以滑塌型为主,泥石流以水石质为主。上述作用,促使该地区部分交通阻塞,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总的来说,我省山体稳定状况基本良好。

2.2 稳定性评价

以地壳不稳定为主的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差地区。该区位于我省东北缘,与山东、江苏两省相邻,在淮北市一固镇一五河一线以东。本区西部以丘陵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貌上显示出不同的特色。西部丘陵受徐宿弧形构造的影响,东部平原受新华夏活动性郯庐断裂带所控制。本区被列为区域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a.区内有我省灵壁-霍山断裂地震带和郯庐断裂地震带通过,≥5级的地震发生多次,地震烈度为7~9度,说明本区是一个破坏力较强的地震多发区,对各类工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威胁较大。b.区内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在抽、排岩溶水时,易造成岩溶塌陷,破坏地基的稳定。

3 结语

基于工程地质的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数学模型建设来获得合理的安全系数,在进行科学且全面的稳定性检测。

猜你喜欢
五河山体工程地质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祝贺五河创建诗词之乡动员大会
五河小调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ABAQUS软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高压喷射灌浆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以江西省五河及潘阳湖重点圩堤工程为例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北京市通州区被明确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五河交汇处立碑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