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5 18:11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预算编制精细化

王 显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0 引 言

通过对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管理体制不健全、预算编制不完整、财务收支不均衡、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较为普遍,极大地削弱了财务预算工作效果,降低了资金利用率,极易引发财务风险,给高校经营管理工作开展造成阻碍,这一现状亟待得到改善。加强精细化管理应用可以全面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质量,优化资金和资源配置,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将这一先进管理模式积极运用到财务预算中,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步伐,给高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增添助力。

1 精细化管理特征及优势

1.1 特征

精细化管理是与传统粗放式管理截然不同的一个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全体人员都要参与到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每个人员都有其专属职责,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来实现管理目标,此举能够让管理活动开展更加高效化,取得的效益也会再创新高。一般来说,精细化管理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特征:第一,对财务预算工作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忽视,相关工作人员要按照特定标准予以严格落实,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下降;第二,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保证预算决策的科学性,这样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能够更加趋于合理化;第三,预算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加强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协作,促使财务预算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第四,采用严格的管理标准,致力于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保证财务收支达到平衡。

1.2 优势

首先,高校的教育管理和科研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需要投入的资金和资源量相当巨大,如果不能对资金和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将很难取得理想化的工作成效。通过运用精细化管理,对高校各项活动需要花费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数,将资源进行适当倾斜,不仅资源浪费现象得到了有力遏制,而且相关部门也能够真正协同起来,共同监督资金使用状况,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及合理运用。其次,以往高校办学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国家拨款,不仅国家财政负担较重,而且高校往往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教学设施更新和师资力量强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也难以实施。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得到了拓宽,通过运用精细化管理,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对高校支出予以严格管控,能够取得良好的节流效果,高校也更容易得到社会组织的认同,筹集的社会资本将会十分可观。最后,精细化管理具有监督、约束、激励等多重功能,可以有效防范财务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大力挖掘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在此情况下,高校对资金使用状况将会了然于心,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也能得以顺利进行,这会让高校的发展步伐走得更加稳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 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现状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虽然我国高校逐步加大了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出现问题以后的应对上,这让预算追加的概率明显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则稍显薄弱。高校没有对精细化管理予以深层次研究,既没有设置完善的考核指标,又没有积极推动精细化管理实行,对各个部门的职能也没有详加说明,这让有些部门及人员存在懈怠心理,工作时经常出现疏忽,不能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在出现问题时则会相互推诿责任,致使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工作中的应用成为难题。再加上高校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与精细化管理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的使用条件,使精细化管理的效用大打折扣。

2.2 预算编制不完整

通常情况下,高校资金需要应用到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科研项目中,资金能否得到严格控制关键在于预算编制,然而并非所有高校都能做好该项工作,有些高校仍然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是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没有从高校办学实际情况出发编制财务预算,预算追加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预算编制极易流于形式;二是预算管理人员所采集的财务数据不够准确,以其为参考编制财务预算会让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大大降低,高校运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对高校的发展相当不利。

2.3 财务收支不均衡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详细记录收入和支出,这样能够准确把握高校的收支情况,给预算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然而部分高校在收入和支出的统计上缺乏系统性的管理,预算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采集有所疏漏,没有及时收集和整理数据,一些重要的财务数据被遗失;还有些部门在申请经费时并没有提交完整的预算编制,或者预算管理人员没有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审核,有些资金浪费和贪污腐败问题被掩藏了起来,给高校资金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2.4 监督管理不到位

从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类问题,即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差距显著,高校长期入不敷出,欠下了巨额债务,使高校的社会形象遭到了严重破坏。在我国,很少有高校能够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监督和评价,致使管理实效性较差,资金的用途较为模糊,大量资金遭到浪费,给高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既制约了正在开展的科研活动的研究进程,高校其他业务活动的开展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3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优化对策

3.1 树立精细化预算管理观念

为了给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创造有利环境,高校应立即着手建立健全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为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在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中,要重点体现出对财务预算各个环节的管理,尤其要在事前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事中加强对资金资源使用情况的分析,事后进行经验总结,竭力避免预算成本增加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部门的权责进行详细划分,鼓励部门及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将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立即上报,促进相应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防止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问题的滋生,确保精细化管理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真正发挥效用。

3.2 采用网络化管理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高校财务信息的动态实时监管,是推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精细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有效举措,可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这个平台可以将高校全体部门有机联系到一起,为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提供了便利,财务信息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快速传输,所有人员的操作也会处于监控下,任何违规行为都将无所遁形。运用计算机来编制财务预算明显要优于人工操作,可以有力规避主观因素引起的风险,还能将信息分析处理结果传送给校领导,给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促使高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3.3 运用零基预算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都运用了“基数加增长法”编制预算,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滞后性,已然不能满足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在新时期零基预算和滚动运算的结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实施要点为:以零作为预算基数,根据本校某一时间段以内各项工作的具体需要,分析判断出各项预算支出大小,同时还要对其他业务所需要的各项资源做出相应估算,遵从轻重缓急原则,将预算经费进行分配。在预算编制中还要制定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消除经费标准与实际相差较大的现象;还要对超出预算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支出追加现象。

3.4 控制预算的分配和使用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预算的分配和使用,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要点。在分配预算时不能一次性分配,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时段进行合理分配;对于预算的使用则要根据高校项目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具体要求来确定。例如,在进行高校教学楼的整修工作时,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建筑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等基本信息,然后进行预算编制,要记录好物资的采购成本,杜绝出现资金浪费现象,进而保证高校资金和资源得到最大化合理运用。

4 结 语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个里程碑式的革命,能够让预算编制更加科学,预算分配更加合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与使用的高效性,高校收支将真正达到平衡,发展前景也会一片光明。需要我国高校能够正确理解精细化管理内涵,充分意识到其在财务预算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断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构建网络管理平台,从而为财务预算管理的稳定有序开展以及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预算编制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