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管理政策在供应链产品中的应用

2020-11-25 21:26
中国外汇 2020年16期
关键词:筛查账户供应链

金融机构应以主动合规的姿态,充分理解反洗钱监管的思想内涵,利用反洗钱工具为创新、应用供应链产品保驾护航。

为接受FATF第四轮评估,自2016年以来,我国反洗钱监管理念和方法,开始加速向国际惯例靠拢,特别是反洗钱监管体系,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不断完善监管协同机制,联合银保监会、外汇局,发布、修订了多项监管法规、规章和指引。其重点在反洗钱预防类制度方面,从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可疑交易报告、洗钱风险评估等方面,对银行洗钱风险管理提出了规范要求。

从现有框架出发,银行反洗钱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1)客户身份识别。通过有效措施和途径,勤勉尽职,了解客户的基本身份信息,了解实际控制人和实际受益人,确定客户风险等级,进行持续识别。(2)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按照业务实质,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资料保存要有完整性和可追溯性。(3)通过客户洗钱风险评估模型,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客户和业务进行特别管理。包括使用强化身份识别、加强监测频率、了解客户资金来源等必要的控制措施。(4)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大额交易报告要及时、完整,可疑交易模型要不断通过实践进行优化,与时俱进,提供有价值的可疑交易线索。

反洗钱合规面对的挑战

目前,我国银行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的任务紧迫而繁重,供应链产品则是落实这一战略的良好途径。而供应链产品的融资主体多为产业链中较为弱势的一方,也往往是不符合银行传统贷款业务资质的客户;而银行在提供供应链产品服务时,通常会为链上所有客户的活动提供一揽子服务,一方面是加强银行对链场景的把控;另一方面,也通过综合化服务提高业务收益。因此,供应链业务与反洗钱管理有其内在的关联性,供应链产品附带的账户、结算、支付等服务,必然会面临反洗钱管理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对供应链业务各主体账户的管理难度大。供应链业务有特定的场景,因为链业务而开立的账户种类包括一般结算账户、保证金账户、资金监管账户等。特别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供应链产品,客户身份识别多依托线上进行,产业链上的弱势企业容易被链上关联企业或者其他不法分子利用,在接受后者的经济回报后,通过构造合同、出借账户开展非法融资业务。

资金监管难度大。供应链业务因为其资金闭环、货物质押监管等特点而较普通贷款安全;但链上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容易隐藏资金用途,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账户与实控人个人账户混用转账,更加大了贷后资金监管的难度。

小额非法交易监测难度大。供应链业务嵌入企业交易环节,大型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应收应付款项笔数多、金额小,通常采用网上银行或银企直连渠道处理,其中隐藏的账户冒用、资金挪用等情况,由于小额交易而不易被发现,监测模型不易筛查。

供应链产品反洗钱合规的应用

银行销售任何产品都必须基于合法合规,履行反洗钱义务更是一条底线。将洗钱风险管理的思路和规则融入供应链产品和客户服务的流程中,是银行必须要做的一项基础工作。供应链产品的复杂性、跨界性也在于此,即银行需要将结算中对存款产品、信贷产品,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的规则全部嵌入产品流程中,具体的应用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客户身份识别、受益所有人识别是供应链融资尽职调查的前提。供应链相关方在银行开户是供应链产品办理的起点,银行必须应用客户身份识别的渠道和工具,充分了解客户,特别是链上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信息,包括: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企业工商登记信息;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信息平台,了解企业股权、涉诉、处罚等情况;通过银税平台,了解企业的缴税信息;通过缴费信息,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在企业开立账户时,还应特别收集其开户真实意愿表达,以便留存足够的识别资料,及时发现出借账户等造假行为。同时,所有开户申请人都要事前通过名单筛查系统对是否受到国家和地区的制裁、是否涉嫌犯罪等进行筛查。

反洗钱管理目前特别强调对企业受益所有人的识别。对受益所有人识别的规则,给银行提供了对供应链客户进行深入了解的一种方法。受益所有人是最终对企业掌握控制权或者获取收益的自然人。对是否是公司的受益所有人,应当按照以下条件依次判定:直接或间接拥有超过25%公司股权或者表决权的自然人,通过人事、财务等其他方式对公司进行控制的自然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计算股权占比时,还要考虑间接持股,并将股权各层级比例相乘求和进行计算。在判断受益所有人的工作上,反洗钱管理要求遵循勤勉尽职、风险为本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于供应链产品的客户,识别和了解其受益所有人对后续融资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反洗钱尽职调查的思路和原则,银行可以在建立客户关系、账户关系的初始阶段,了解企业股权和控制权的实质,以此为后续融资业务判断、客户合同交易审查工作,提前设置一道风控屏障,起到风险控制前移的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非强制且不透明,而银行的采集渠道又有限,前中后台工作人员也未形成对受益所有人信息的敏感度和收集习惯,这些均给受益所有人的识别造成了障碍。面对洗钱风险管理的相关各方认识度和重视度均不足,后续应通过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规范,政府相关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应与银行建立保密共享机制,以真正落实了解客户和识别客户身份的作用,为供应链业务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第二,洗钱风险评估模型要充分考虑供应链各方场景与交易特点。供应链业务的预付款类、应收类、货押类场景,均可以按照反洗钱管理思路设计洗钱风险评估模型,对其上下游资金流向、行业、商品、频率、地区、峰值等要素进行收集与分析,为供应链类业务反洗钱可疑交易积累数据。近几年,银行通过自行开发的系统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针对核心企业作为买方,为上游供应商办理的多级应收账款转让类供应链业务,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供应链最大的风险是交易真实性风险,银行最担心的是买卖双方构造交易从银行套取信贷资金。针对该场景,银行应从反洗钱角度,将所有链上客户及交易纳入反洗钱监测数据源,并根据核心企业及其关联企业与供应商的资金流向,对该场景下不同行业供应商分别建立监测模型,从反洗钱角度获取供应链中的可疑交易信息,从交易源头控制风险。

第三,黑名单与白名单理念的应用。银行反洗钱管理流程最终会形成管控名单,而名单的运用体现了一家银行反洗钱管理的策略。银行名单筛查和管控系统被称为过滤器,要植入到银行各个产品交易的流程中去。根据目前反洗钱日趋严格的监管形势,黑名单内容代表了银行不予准入的客户,在过滤器系统中筛查出的与名单有一定相似度但并非100%一致的客户,需要落地进行判断;如果并非管控名单,应予以放行并纳入白名单管理,为后续筛查积累数据。供应链产品流程必须与反洗钱名单系统高度嵌入,银行在通过供应链实现获客时,对链上首次在银行办理业务而原本不是银行的客户,尤其需要进行黑名单筛查,从源头上避免关联企业构造交易进行欺诈。

第四,可疑交易筛查为供应链业务贷后管理提供手段。银行在大额、可疑交易数据上有义务进行反洗钱筛查和报送异常情况报告。供应链业务一般不涉及现金,但如果洗钱模型筛查到的客户和交易,涉及到供应链上的企业,则需要收集反馈并进行分析,为贷后管理提供另一种视角。

综上,当全球经济为疫情所扰之际,中国也面临着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进出口环境恶化、消费升级因疫情带来不确定性。对此,银行业更需响应时代呼唤,承担历史责任,牢牢抓住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同时,要适应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提高在全球金融体系的话语权。无论供应链、反洗钱都是舶来品,但必须熟练掌握、为我所用。此外,银行还必须加强流程银行的基础建设,使供应链环节能够嵌入流程银行体系,顺畅跑通;同时,将洗钱风险管理手段也嵌入流程,施展其威力,才能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真本领和软实力。

猜你喜欢
筛查账户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Windows10账户的删除、禁用与启用
你所不知的宫颈癌筛查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