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

2020-11-25 21:44汪清扬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广电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汪清扬

(信阳广播电视台,河南 信阳 464000)

0 引言

当前环境下,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广播电视领域所运用,对促进其创新发展起推动作用。不但充裕了广电节目的内容,还有效提升了其节目制作的综合水平。在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信息采集与信息传播的制作过程与传播效率上都有显著提升。此时代背景下,广大媒体制作人应结合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逐步加强与提升数字化进程的基础上,制作更高标准、高品质的广电节目,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节目与时俱进的需求[1]。

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展进程

广电节目制作利用的是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的处理与整合的过程。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经过整合后要播出的图画音频内容按时间段进行划分,只有完成此项技术制作,才能实现广电节目制作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广电节目的有效传播性。截至目前,我国广电节目制作进程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首先,以改革开放为最初导向阶段为广电事业带来了机遇,在国家各级党委政府与广电部门的关注下,广播电视的受众规模及传播影响力上有了质的提高,由于处于初始阶段,其节目制作品质与制作效率上需进一步提高;其次是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阶段,在政策与现实环境的推动下,广播电视逐渐走上了集团化自收自支的运行方式,在此阶段中,广电节目在制作上实现了技术创新,节目内容呈现多样化;紧接着为数字化过渡阶段,在全球信息化的冲击下,数字化成为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业发展的关键,在广电节目制作过程中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停止了模拟信号的传递,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过渡,推动了广电节目制作技术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运用数字化技术的意义

数字化技术通过计算机、同步卫星等设备,来呈现、传送和管理所有信息的技术,是人类历史上伟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与推广是一场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数字化改革。将此技术运用于广电节目制作过程中,首先,通过声、像等采集手段,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素材,体现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效性;其次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化技术优化了其制作模式,完善了制作流程,实现广电节目的有效传播,进而提升了节目的传播性与实效性[2]。

3 数字化环境对广电节目制作带来的影响

3.1 多元化信息交流形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方式多以口述、讲解及现场连线为主。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化信息模式逐渐渗入广播电视传播领域中,形成了互联网广播电视模式,在其播报形式、播报内容以及画感上有了突破性地改变。在数字化环境下,手机、电脑、车载显示屏等媒介不再依附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接收方式,现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起来,使我国目前新闻传播效果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新闻信息采集量以及信息容纳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形成了信息时代的新格局。

3.2 多样化信息播报方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仅采用一对一事件相关报道工作。在新时代新环境的影响与广泛应用下,实现了不同信息、不同播报人员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传递并进行实时播报,使当前的新闻演播室在高科技的引领下实现网络同步信息的获取及传递。

3.3 资源获取更具有便利性

在广播电视行业,制作节目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剪辑素材与寻找资源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借助互联网资源的广泛性,搜索相关的素材进行修整制作,与传统的根据内容及时加工素材相比更为简便[3]。

3.4 节目制作过程的优化性

运用数字化技术,使节目在制作方法上进行了改革,由传统的在线性工作台上编辑,逐步向非线性编辑方面转变,实现了从线性向非线性转变、从模拟向数字转变的技术创新。使节目筹划、拍摄流程、制作流程更为便捷,优化了节目制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3.5 工作效率更具高效性

传统的广电信息分享通常利用电话、传真等方式完成,有其较大的局限性,缺乏时效性与真实性。在目前互联网数字化环境下将信息内容进行分割,制作成具有区域化及空间化的视频,再经数字技术将视频进行整合,既保证广播电视视频制作的高效性,又保证了节目的高质量标准。

4 现代化技术在广电节目制作技术上的应用

4.1 Web 3.0技术

运用Web 3.0技术与其他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对广播电视视频节目进行剪辑处理,对节目清晰度与流畅度有较强的提升作用,满足了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满意度与需求度。在数字化环境下运用Web 3.0技术,使信息准确度提高,将视频信息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对检索视频资料提供很大帮助。该技术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辨别分离,再利用聚合功能,使视频内容得以有效聚合,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具个性化特征。

4.2 SDH技术

运用SDH技术,可实现网络管理、网络维护、性能监视等功能,是目前广播电视范围传输技术方面的方向。传输信号稳定致使光纤成为传输广电信号的新媒介,SDH技术与光纤技术相融合而构成的同步数字传输网是一个综合信息网络,有效地利用了互网络资源的广泛率,完成了广电技术统一的标准,无论是兼容性与适用性,都能满足广电传输网的信息互换和传输的严格要求。

4.3 DVB-C技术

运用DVB-C技术是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标准,以有线电视网作为传输介质,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可与多类接收系统相匹配,既可接收来源于从卫星系统接收下来的节目,又可来源于其他节目信号;可用于标准数字电视又可用于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4.4 HFC网络技术

HFC网络技术是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尤为重要,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的一种网络,主干线上采用光纤,在接入网采用同轴电缆,实现数字化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此种网络技术的利用已经覆盖了我国大多数城镇区域。

5 数字化环境下广电节目制作技术动向

5.1 数字化编辑技术

在目前数字化环境下,数字化编辑技术普遍应用在广电节目制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文字、音频、图像等进行选材、整理、编辑、审核及运营发布。为广电节目在采集编辑与管理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广电节目制作的网络化与数字化,从而提升了节目制作功效与制作水准。目前,我国各层级广播电视台普遍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替代了所有传统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设备,为当今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传统的编辑方式以利用录像带模式进行大量的重复工作,节目信号质量较为低下。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节目编辑次数与处理上对信号质量都不会造成影响,而且对素材查找处理上更具方便性与灵活性,同时具有较高的集成性,有效降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

5.2 数字化多媒体技术

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多媒体技术对制作广电节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此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对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内容实施处理与管控的技术方法。在广电节目录制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PC机上建立和采集分镜头的进出点,对任意镜头进行修正与整理,还能促进多声道传输技术与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提升了节目录制效率,还有效增强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渲染效果,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5.3 虚拟化技术

在数字化环境下,虚拟化技术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字电视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虚拟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将计算机制作出来的多种传感通道和虚拟环境进行完美结合,能提供逼真的虚拟空间,制作出一种全新的体验。根据目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就是以此技术作为基础,将人物置于千变万化的三维虚拟场景中,丰富了电视荧屏。特别在制作纪录片过程中,传统的制作方式过于单一,导致视觉观看效果不够直观和逼真。在互联网数字化环境下,运用此种虚拟化技术,增强了纪录片的画面感,观看效果更具有形象性与逼真性的特征。

5.4 运动追踪技术模式

目前,在数字化环境下,运动追踪技术是广电节目制作中的技术基础。观众较为受欢迎的电视、电影以及综艺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都融入了运动追踪技术模式。当播放的实体呈现模糊化,清晰度未达到理想中状态,利用运动追踪技术将画面、画质等图像方面进行优化。在使用此技术时,制作人员需要对画面模糊类图像做详细的数据分析,以实际分析数据为基础点,利用运动追踪技术将拍摄图像与实际图像实施有效整合。制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特征与性质的图像实施不同程度上的运动追踪。特别针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中图像高程度模糊、画面感极差、嗓音过高等特性时,利用运动追踪技术中的其中手动追踪技术能够将此类特性进行修饰及完善。此运动追踪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支持[4]。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数字化环境下,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与制作水平,实现了广大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多样化的需求。只有在技术改革与创新下,重视数字化技术的综合运用,才能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健康、持续性发展,为观众制作并提供高品质的广播电视节目。

猜你喜欢
广电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