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20-11-25 13:54苏玉罡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化骨料体积

苏玉罡

(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1 概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通常,混凝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比如:外加剂以及粗细骨料等等,属于人工合成材料,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裂缝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原材料质量以及混凝土配制技术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处理,导致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很有可能碰到温度迅速改变的情况,混凝土成型主要是借助水泥的水化作用进行,而水泥的水化作用和混凝土自身的材料有密切联系,水泥水化作用与外界环境温度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外界环境温度上升,水化作用就会日益加强,进而导致混凝土慢慢凝结。然而因为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容易造成水泥水化作用出现不正常,进而造成裂缝情况存在。就混凝土材料来讲,在浇筑中若质量控制效果不显著,就很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重视浇筑质量的有效控制,而且重视原材料质量的检验,不断提高混凝土浇筑水平。

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特点

2.1 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

由于大面积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间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建筑工程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积和体积特点,不断提升结构的厚度和稳定性,保证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会出现过多的裂缝。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大多会采用连续性浇筑的施工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过多的裂缝,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2 裂缝问题容易出现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更为常见,任何环节的疏漏均可能会导致裂缝问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较为厚实,在现场施工中受周边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会产生更大的水化热,同时这些热量的散发相对较慢,从而使得内外部结构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为裂缝滋生提供了条件。而一旦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也会严重阻碍工程进度的有效推进,这也就要求施工队伍必须选择更高质量的配套技术。

2.3 施工程序更加复杂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涵盖了多样化的施工要素,因此环境相对复杂,这就使得各个环节的施工均会受到现场施工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庞大,加之其施工过程对于温度等环境条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施工的基本质量,需要配套更加复杂的施工程序,同时,也需要制备更高标准、更多元化的建筑材料。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3.1 浇筑材料选择

浇筑材料的选择可以从水泥、骨料、外加剂三方面进行。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该材料的质量也是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此所选的水泥材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避免劣质水泥混入,降低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骨料可以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对此类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就是材料的含泥量,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来选择最佳的骨料材料。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混合后的理化性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控制好外加剂种类和使用剂量,避免外加剂用量过多,导致混凝土性质过度改变的情况发生。

3.2 编制浇筑施工方案

首先,要编制全部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案,全部分层浇筑的形式主要适用于规模比较小的建筑工程项目,遵守从下到上的分层原则,依次的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任务。其次,要编制分段分层浇筑施工方案,该种浇筑模式主要适用于平面面积比较小,且厚度数值处于中间位置的建筑工程项目内,其会受到施工现场以及设备机械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可以适用于规模比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使用该方案时,必须要就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状况去设计施工方案,遵守从底部到顶部的原则,逐层次的进行施工。最后,要编制余面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案。平面面积大、厚度数值为国家规范标准数值三倍以上的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中,经常采用该种浇筑施工技术。

3.3 混凝土的运输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效果,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可以提前设置一台移动泵和一台托泵,确保浇筑材料可以按照预期运送到目标浇筑区域。但是考虑到混凝土凝结速度较快,于是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备用零件,如果发生运行故障,可以及时对其进行修理,避免维修时间过长,混凝土凝结的情况发生。另外,在使用完管道之后,需要及时清理管道,为下次结构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3.4 温度控制施工技术

温差问题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重点从如下方面入手,落实温度控制施工技术:1) 正式进入施工程序前,应当将材料进行冷却,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施工环境中,更要做好预冷工作,这可以适当降低浇筑时的基本温度,使得其低于最高温度要求,有效降低温度悬殊状况。水泥、骨料、水、钢筋等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原料,要做好原料的现场堆放工作,结合不同原料的温度属性、形状等要素分别堆放,如果高温天气较为突出,可以考虑搭建冷棚,并组织专人定时对材料进行浇水,起到降温的效果。2) 在浇筑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覆盖外在保温层,从而将温度应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种方法操作较为便捷,无需投入过多的成本,但是其却契合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原理,可以有效防范温度裂缝。

3.5 科学地对混凝土进行配比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就要努力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从而充分发挥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合理对混凝土进行分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厚度和强度,从而不断提升水热化散热情况,减少混凝土裂缝。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比时,要注意选用合适的矿渣水泥和粉煤灰,从而加强混凝土的强度。

3.6 混凝土的振捣

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每个浇筑带配备N 台插入式振捣器,根据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前、中、后布置振动器。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夜间施工中要有足够的照明保证可以看到底层钢筋。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以使混凝土表面均匀、平整泛出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有显著沉落为准。振捣时,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混凝土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5 倍。振捣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实;要“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

3.7 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部分施工单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即过于关注施工主体过程,造成混凝土养护工作的缺失,这也是造成裂缝问题的一大原因。要想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有效把控,就必须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在振捣、浇筑等程序完成之后,要依照规范要求,利用专业设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以达到挤压多余水分的目的;在压实之后,为了避免水分过度流失造成的结构性能偏差,也需要做好保湿以及覆膜工作。此外,在科学施工目标的引领下,也应当做好施工质量监测工作,通过在结构中设置监测点,及时收集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升、温差等与结构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基本参数,从而有效调整具体的应对策略。

4 结语

合理化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以此来更好的规避裂缝的风险,降低总体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系数,构建出一个更为良好的施工环境,切实的提升总体混凝土的性能,选择高品质的施工材料,设置好操作规范,防止其产生违法操作等不良行为,注重开展混凝土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浇筑方案,保障其项目的安全性能,防止其日后影响到建筑设施的使用。

猜你喜欢
水化骨料体积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谁的体积大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水化硅酸钙对氯离子的吸附
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