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基训对于舞蹈教学的研究

2020-11-25 02:40刘洋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舞蹈课程舞蹈教育舞蹈教学

【摘要】目前,大部分高校舞蹈专业虽然开设了芭蕾基训课程,但是教师和学生对于芭蕾基训课程价值的认识程度十分不足。本文主要目的是先从两个大的角度说明芭蕾基训在舞蹈教学中以及对于其他舞种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再分析当下芭蕾基训在各大高校所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芭蕾基训在课堂开展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芭蕾基训;舞蹈教学;价值;舞蹈教育;舞蹈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芭蕾基训”原意是指西方古典芭蕾训练体系,本文特指我国芭蕾舞教学中基本训练的科学内容。芭蕾基训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其芭蕾训练体系具有其科学性和系统性。最初,芭蕾基训仅作为服务于芭蕾舞最合理的训练方式,老师通过芭蕾基训课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学生的脚部的灵活性和腿部的控制力以及上半身的姿态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训练,而到现在芭蕾基训已经发展成为所有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一、芭蕾基训在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一)芭蕾基训具有科学性

“开”“绷”“直”“立”是芭蕾基训最基本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同样体现着训练的科学性。

“開”是指上半身从肩胛骨开始到胸由内向外展开,下半身从胯根开始发力到大腿膝盖延续到小腿至脚踝从内向外左右对等展开。这个标准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所以,老师在教学初期不应对初学者提出硬性要求。若一味在教学初期追求“开”的效果,反而会造成物极必反的现象。因为芭蕾基训所要求的“开”需要舞者在训练和做动作时有意识地“外开”。

“绷”要求脚背和脚趾整体用力延展,其目的也是为了延长腿的长度,使舞者在做舞蹈动作时增强舞蹈动作的观赏性,使舞姿、舞步更加赏心悦目,而且要求我们应把自己的身体“绷”紧来做动作,将舞蹈的力量延伸到肢体末梢,从而这样的舞蹈动作才显得轻盈、舒适、自如。

“直”要求身体既不可塌腰撅臀,也不可挺胸叠肚,全身必须“收住”,特别需注意臀部必须用力夹紧。在课堂上练习芭蕾的脚位还有芭蕾动作“蹲”,老师会要求学生去找“三明治”的感觉,就是感觉身体前后被两块夹板夹紧,从头到尾椎都是直立的感觉。

“立”就是身体向上挺拔直立,给人一种昂首挺胸的感觉。所有的舞蹈都是要求美感和观赏性,然而“立”的训练能够使舞者在做动作时整个身体直立,重心往上。通常,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训练时我们可以选择半脚掌组合(立脚尖,压脚跟)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立”。

(二)芭蕾基训具有系统性

芭蕾基训经过几百年不断的改良和创新,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循序渐进的、缜密的训练体系。“芭蕾基训体系的明显优势在于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与节奏的梳理,使舞蹈者在气质上得到培养。”芭蕾课程的上课顺序始终都是按照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斜线练习来进行。“把上练习也有其固定的组合顺序:基本站姿练习——擦地—蹲—小踢腿—单腿蹲—画圈—小弹腿—控制—大踢腿”。在本科芭蕾基训课程教学中,虽然把上训练的顺序不变,但老师对学生的动作难度和要求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及深。

(三)芭蕾基训具有严谨性

芭蕾基训的严谨性体现在对于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的方位和角度上,对于每一个落地、每一个转圈、每一个手位要求都十分严苛。例如:在课程训练上,芭蕾组合经常用到二位手的高度,应该与肚脐眼同高,手臂呈圆弧状,如有偏差即为不合格;再如,在“小弹腿”的练习中,出腿的高度应该严格限定为25度,过高则为大踢腿,也不可能过低,否则极可能变为擦地。

二、芭蕾基训价值在舞蹈教学中的体现

(一)芭蕾基训是舞蹈技术技巧的基础

舞蹈技术技巧是衡量专业舞者舞蹈技能是否成熟的标准,是“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正确运作人体的肌肉、韧带、骨骼做出繁难复杂的各种动作”。而芭蕾基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开绷直立”,而这四个基本要求正好有助于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舞者必须知道在做舞蹈技巧的时候不光是完成舞蹈技能动作,更多时候是需要将舞蹈技巧融入舞蹈作品当中,所以,在做舞蹈技术技巧“跳、转、翻、控制”的时候更应该注重技巧的美感。芭蕾基训就是在注重技巧的同时要重视舞蹈的美感。例如:“大跳”这项简单的技巧,如果是没有经过长期芭蕾基训的学生做出来的“大跳”动作,它的质量和美感是大打折扣的。一般学生在做这个动作时在意的仅仅是大跳时空中的高度以及空中大腿的角度是否接近一百八,很难顾及准备动作以及错步;但是,经过芭蕾基训的学生在做这个动作时,在“起步”时,身体自然向上挺拔;“错步”时,两只脚会按照芭蕾的要求夹紧,给人感觉脚步干净利索;空中动作脚背会自然而然“绷”“直”和外开,以及有意识地空中停留。

(二)芭蕾基训对古典舞教学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所以对于人们来说中国古典舞无疑是新事物,既然是新生事物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其他的舞种,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所以,在中国古典舞创立之时学习和吸收芭蕾的训练方法和动作形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芭蕾艺术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更因为芭蕾基训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古典舞基训更注重上半身的身韵,比如在做古典舞基训时,会时常用到上半身,出现扇腰片腰等动作;而芭蕾基训更注意脚下以及踝关节的训练。所以这样也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在古典舞基训课堂上学生太注重上半身的身韵,而忽略了脚步的稳定性。但芭蕾基训的训练正好能取长补短。例如,古典舞《酉鸡出辰》整个舞蹈都是单脚完成,这就十分考验舞者脚下的控制能力,而这种脚下的控制力日常可以通过芭蕾基训来解决。所以,在授课时,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在注重上半身呼吸的同时,也要注重脚下的动作,注重整体的直立感和重心问题。因此,如果舞者有芭蕾基训的基础再去学习古典舞基训则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芭蕾基训在舞蹈教学中的问题

(一)芭蕾基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芭蕾基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芭蕾基训课时占总课时比重较少;二、芭蕾基训学分占总学分较低。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由于专业课程任务繁重要学习的舞种较多且杂,一般一周仅安排一到两节芭蕾基训课程。但是,我们要知道普通高校大部分生源是非专业艺考生,他们并非从小就接受过芭蕾基础训练,大部分是进入大学才开始接受真正系统的芭蕾基训课程。芭蕾基训课程需要漫长的学习时间才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所以高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芭蕾基训的课时,比如一周安排三到四节,且安排三个学年及以上。其次,许多老师认为芭蕾基训属于辅助课程,并不是一个真正能展示舞蹈能力的课程,往往在期末学分安排上远低于古典舞或是民族民间舞课程,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芭蕾基训的完成度能够很好地看出一个学生的能力和舞蹈水平.

(二)芭蕾基训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芭蕾基训课程,但是自身的师资力量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我国高校专业学生从芭蕾舞专业毕业的学生寥寥無几,但目前开设芭蕾基训课程的高校却比比皆是,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现象:许多教授芭蕾基训的老师并非芭蕾专业毕业,对于专业的芭蕾知识以及芭蕾专业用语和芭蕾动作并不熟练和专业,这样当老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在教授把杆组合的时候,老师不知道组合的专业名称:擦地(Battement tendu)、蹲(pile)、小跳(saute),不知道手位应该怎么变换,眼睛是应该眼随手动还是正视前方。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芭蕾基训的老师在实际授课中不太可能做到真正专业教学以及了解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学生和老师对芭蕾基训价值产生偏差

高校许多老师和学生仅仅将芭蕾基训作为一种单一的基本功训练方式,并没有将芭蕾基训与舞蹈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他们始终认为芭蕾基训仅仅是一门辅助课程,加上芭蕾基训本身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日复一日不停地重复就是芭蕾基训的要点。而实际上芭蕾基训对于训练舞者的能力和矫正体态以及舞姿美感的能力我们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应该将芭蕾基训和舞蹈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正确引导学生对芭蕾基训重视起来。

四、芭蕾基训在舞蹈教学中的改革路径

(一)制订合理的课程安排

(1)方案一:每周在原有基础课时上至少增加一节芭蕾基训课时,有早晚功的学校应由老师牵头一周组织两到三次芭蕾基训的练习,没有早晚练功的学校应该及早开设早晚功课。

(2)方案二:增加第二课堂以及潜在课程:“第二课堂是指第一课堂以外的全部学习活动,如选修课、科研活动、课外学术活动等。潜在课程是指融入学生生活、学习、交往过程中不为学生意识到的一种教育影响,也被称为隐性课程。”如果对于无法增加第一课堂课时的高校,可以选择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或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芭蕾基训讲座,鼓励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芭蕾的知识,以及参加非专业芭蕾比赛。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针对高校芭蕾基训教学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校方应做到的是双管齐下:对内加强对授课老师专业化水平的培训,一周起码组织两个课时的培训时间,要做到芭蕾理论知识和芭蕾专业技巧的同时提高;对外聘请优秀的、专业的芭蕾教师,定期对现有的芭蕾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并且经常性组织教师听讲座和报告以及每一个月进行芭蕾专业理论知识和芭蕾专业技术技巧的考核和审查。

(三)添加芭蕾教学法内容

芭蕾基训的严谨、系统和科学性决定了芭蕾基训课程的单调和乏味,所以,教师在授课时特别是在动作的讲解中可以添加对教学法内容的梳理,可以将芭蕾教学法融入芭蕾基训课程,这样会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避免了基训课与教学法的分离,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Battement frappe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加演示动作的生动性,可以在讲解frappe动作时,告诉学生frappe法语的原意是“打击”,出腿时必须迅速且主力腿和动力腿都不可来回晃动,带上呼吸和手位;同时告诉学生在这个动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配合动作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把握动作。

参考文献:

[1]龚倩.论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继承与背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

[2]马晓飞.芭蕾基训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3]李永明,张婧怡.芭蕾教学法对芭蕾基训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6.

[4]李雯雯.芭蕾基训在舞蹈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众文艺,2002(1).

[5]徐鹤文.中国度电五与西方芭蕾舞审美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6]许霓.论芭蕾基训在形体训练中的实用价值[J].教育与人才,2007.

[7]孟广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8]林长瑛.舞蹈基本功与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9]陈昀.潜在课程与第二课堂之比较看潜在课程的作用[J].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5(2).

作者简介:刘洋(1996-),女,汉族,湖南长沙,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舞蹈课程舞蹈教育舞蹈教学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渗透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实用性能力的提升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