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团组织在提升医务青年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2020-11-25 02:42王阳贇黄立君史朝亮
中国共青团 2020年17期
关键词:医务团委医务人员

王阳贇 黄立君 史朝亮

随着上海医疗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上海的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均稳步增加,目前,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总人数25万余人,其中40周岁以下的医务青年占63.71%。医务青年作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扛起了时代赋予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特别是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上海的医务青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展示出青春的风采。医院团组织作为凝聚、服务医务青年的“战斗堡垒”,亟待发挥组织优势,帮助医务青年更快、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现状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下文简称“医院”)现有职工1574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765人,占职工总数的48.6%,中级职称人数占比16.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19%。综合来看,医院医务青年整体素质较高,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医院领导及党团组织的关心关爱为他们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但也应看到,医务青年在日常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参与工作初期,由于缺乏经验,青年医务工作者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等因素易出现情绪波动,影响工作状态。同时,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周期漫长,特别是临床医学这一学科讲求经验积累,一般来说,18-25岁正是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才培养的成长期,而25-35岁则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成熟期,35-45岁才是医学人才的成名期,青年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科研能力培养机会及适合医务青年展示风采的机会仍需增加,在医院现有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大多存在重考核的现象,导致医务青年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医院团组织应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把握前进方向,实现自身理想。

实践探索

医院对青年医务工作者综合素养的培养应秉持创新理念培养人才,以传统医疗服务思想教育作为基础,提出诸多创新教育观点及模式。为此,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团委在青年医务工作者中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创新活动及科普项目,旨在提升院内青年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以更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助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

青年沙龙激活创意火花,孵化创新人才。对于临床一线的青年医师,最容易在临床实践及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却普遍缺乏创新思路和转化理念,年轻的临床医生缺乏转化研究成果的意识、动力,也缺乏相关专家的指导,更缺乏转化的平台。

为培养更多创新型青年医学人才,提升青年医务人员创新能力,医院通过全新的授课和分享模式,激励医学青年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勤于创新,激发其医学创新活力和转化能力。对于青年医师的培训进行动态管理,为参加培训的青年医师提供同等条件,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确保“同质性”。定期进行培训活动,帮助临床青年医师“将想法转化为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临床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开设金牌培训课程。针对医务青年的综合素养培养要求,量身定制并开展创新培训课程。例如邀请专家导师到院内进行指导,开展培训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你听我讲”授课模式,模拟实际医疗场景进行临床医学分析与讲解等。

注重与青年医师互动。面向青年医师征集临床创新案例,采取答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线上(微信群答疑)、线下(讨论、沙龙)相结合与青年医师互动。同时在培训前后均对青年医师参与的创新教育项目进行调研,实时掌握教学动态。

截至目前,通过青年创新沙龙帮助青年医务人员进行临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从而探索出了青年医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并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育人模式,助力青年医务人员扎实成长成才。

青年科普助推成果转化,传播健康理念。开展“阳光青团”青年成长教育科普项目,宣传科普知识,为青年大众传递健康理念,并发掘和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医务人才。集全院之力,“阳光青团”讲师团成员平均年龄32周岁,平均从业时间超过6年,中级职称比例达57%。讲师团旨在“教会医生讲课”“教会百姓正确的生活方式”,以“接地气”的沟通和互动的形式开展健康科普。通过“一对一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对讲师实现全程培训,提升讲师科普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时,积极开展区域联动,与区内各级单位开展深入合作与交流,深挖合作资源。

医院团委与上海市卫健委团委、复旦大学团委及团闵行区委深入开展多项合作,针对慢性病年轻化的趋势,重点关注青年人群健康问题,为青年送上专业解答,内容涵盖慢性病防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传染病防控、急救技能、合理用药等,受众可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讲座课程和服务。选择大家最关心、最实用的健康热点问题,将科普课程送进社区、街道、学校等,送上权威、精准、生动的健康科普知识,筑牢健康城市建设基础,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利用行业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多样化、多品牌合作,惠及大众。

总结思考

下一步,医院团委将继续深入研究医务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把准方向、摸准脉搏,在团结、引领、服务本院医务青年过程中持续把工作做得更好、更专业,提升品牌效应,为医务青年成长“赋能”。

比如,将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师资力量,更好地孵化医务青年的科研创新项目,帮助更多的医务青年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普及。同时,进一步增强医务青年做科普的内生动力,树立健康科普优秀青年人才典型,帮助其打造个人品牌,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动力。

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使命艰巨、责任重大,行业团组织要明确好自身的工作定位,为青年医务人员成长发展助力,与青年医务人员一起明确共同的价值航标,在医疗科技创新的前沿、在健康守卫的一线勇担重任,为打造上海医疗服务品牌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本文为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8B-N1200)、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201940006)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医务团委医务人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惟愿共克时艰 战“疫”必胜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致逝去的医务者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文化扶贫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