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育路上不断探索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0-11-25 02:45冯利文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冯利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2020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委管刊物宣传主阵地作用,我们特开设“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欄目,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健康促进,是指运用行政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自2001年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以来,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根据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细则内容,充分开展各项活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绩的背后是师生、家长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一、坚持政策导向,建立规章制度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校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有所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都对学校开展工作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组织架构,制定了《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学科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从学校、教师层面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心理专室,发挥育人功能

自2004年,学校就开始设计心理咨询室、小型团体辅导室,投入专项资金美化专室环境,购买沙盘、团体辅导箱等相关专业用具,尽量让其成为师生的心理放松港湾。在辅导室旁的楼道中,设计了与心理教育有关的校园文化墙,展示着如“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调节情绪的方法”“心理小贴士”等有心理学相关知识支撑的小方法,并选派教师进行心理教师的上岗培训,组成学校心理教育方面专业化的团队。

1.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拓展成长空间。针对毕业班学生,多次做团体心理辅导,如让学生在“人生度量”活动中感悟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观看尼克·胡哲的视频故事获得前行的力量;通过“人生设计在少年”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规划,描绘个人人生愿景等,学生在活动中求参与,在参与中求体验,在体验中求感悟。

2.个体心理辅导,为学生心灵解压。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利用游戏和咨询交谈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当下问题困扰,调整认知。为了更好地利用有效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沙盘游戏。在游戏中,学生懂得了遵守规则,学会调节不良情绪,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师生、生生间不时有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师生在活动中心灵得到洗涤、压力得到释放。

三、营造校内环境,共促和谐竞争

1.努力让教师成为积极的人。一所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教学积极,学生学习才会积极,才能成就学校向上发展的动力。学校聘请有经验的心理专家多次为教师开展讲座培训,在培训中,教师们体会到积极心态对教育学生的巨大影响;在工作中,教师们结合培训内容充分挖掘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逐渐转变教育观念,从专制型教师到民主型教师、从堵塞型教师到疏导型教师,有了质的改变。

2.努力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人。心理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在聊天中了解学生的现状、心理动向和较突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自编教学内容,从同行教学经验中汲取养分,因材施教。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多采用游戏、实践、分享的体验式教学,很受学生欢迎。

四、家校协同合作,促进学生成长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巨大影响力。每学年,学校都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办学方向,努力使家长满意学校。学校还聘请知名心理教育专家向家长普及教育孩子的经验,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抓手,从心育的角度去关注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校还成立了家校委员会,学校的重大发展政策、重要活动都会通过家委会传达给每一位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活动。

五、重视技能培养,选择健康行为

每学年,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技能。例如,利用校园广播站“红领巾广播”开辟“心理直通车”一角;心理教师撰写相关心理学的小知识传递给学生;学校广播通过播报赞扬正能量的学生行为,让每一个孩子都向善向美地发展自己。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了多种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例如:包饺子、摇元宵等活动,学生百做不厌,成就感溢于言表。在团体活动中,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沟通技巧、换位思考、关心弱势、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等方面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对人发展的巨大影响。

六、加强心理服务,保持积极心态

1.性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助力学校健康教育。在科研兴校的理念引领下,老师们积极参与中国科学院心理课题《中小学双生子心理状况跟踪调查》工作;参与市级《性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积极撰写课题申报书。学校积极实施《积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区级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做到课堂运用积极语言,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教育学生。

2.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同班就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认知、注意、情感、意志、个性形成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但依然要接受义务教育,与正常儿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学习环境以及拥有同等的地位,此即全纳教育的理念。因为他们的“特殊”,教育更为重要,教师既要观察他们的所思所想,又要引导他们摒弃“不行”的想法,使他们在群体中有存在感、价值感,获得自信。

(本案例由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校提供)

(编辑 鲍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家长错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