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欺人太甚,切勿凌驾于人”基于石家庄七个市区中学生校园欺凌情况的调查

2020-11-25 02:45乜静怡张晓楠王贤
时代人物 2020年20期
关键词:监管体系校园欺凌

乜静怡 张晓楠 王贤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校园安全问题,“校园欺凌”一词汇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本文选取石家庄7个市区的中学生进行研究,寻找解决方案。研究发现,中学生的校园现状不容乐观;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来自学生自身、家庭及学校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性格特征的形成;校园欺凌的多发形式为言语欺凌,肢体欺凌和关系欺凌,并向网络欺凌发展。男生相较女生来说受肢体欺凌更多,欺凌过程的行为捆绑组合有关,女生更多的受到关系欺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重视家庭教育;建立完善的学校监管宣传体系;重点观察、重点保护、重点宣传。

关键词:校园欺凌;网络欺凌;关系欺凌;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校园欺凌主题和题材影视作品《悲伤逆流成河》、《少年的你》的传播影响增加,校园欺凌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逐渐升温,推动了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从国家层面唤醒各界对未成年人安全的关注,从法律制度给予未成年人最有利的保护。虽然各方加强重视且提出保护政策,但是中国目前仍未有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缺乏完整、准确、权威的数据,也缺乏深度专业的研究。导致我国在应对校园欺凌方面缺乏有力的指导和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各方在逐渐重视校园欺凌和孩子身心健康教育的情况下,校园欺凌依旧屡见不鲜,不时就有报道曝出的原因,而这正是需要我们考量、探究的方面。

二、文献研究

黄亮和赵德成(2018)在对中学生校园欺凌研究现象中表示,中国四省(市)中学校园欺凌水平情况略高于OECD国家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家庭和学校背景的学生在遭受校园欺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黄亮(2017)发现,15岁的学生中,男生比女生遭受到校园欺凌行为的频率高,男生在校园欺凌方面更倾向于肢体欺凌,女生更倾向于受到关系欺凌,在他的研究中,男生也是言语和关系欺凌行为的受害者。这与欺凌过程的行为捆绑组合有关。

陈崇天(2019)表示,中小学校园欺凌欺凌现象普遍、初中阶段校园欺凌交高发、校园欺凌呈现低龄化特征、男生是肢体欺凌的易受体、言语欺凌是主要的欺凌方式。黄亮(2017)的研究中表示,被欺负状况比实施欺负状况更为严重;年级、是否住校、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对被欺负和欺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受欺凌者产生心灵上的创伤,还会使欺凌者走上不归路,校园欺凌的严重影响,值得我们重视并作出防范。此外,家庭和校园的微环境均是影响学生是否受校园欺凌的因素,这些因素为学生影响了学生性格特征的形成,也是我们着重关注的方面,如果关注得当,便可以在防范校园欺凌侵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选定的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的七个市辖区(新华区、栾城区、长安区、桥西区、藁城区、裕华区、鹿泉区)的中学生,由于矿区的中学非常少,调查成本较高以及安全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并未將其列入此次调查的范围之内。

(一)校园欺凌的基本现状

第一,校园欺凌现状不容乐观。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的受到过校园欺凌。从出生开始从未有过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占74.25%,平均每学期1-2次的学生占18.75%,平均每学期3-5次的学生占4.25%,平均每学期6-9次的占1%,平均每学期10次以上的占1.75%。

第二,在校园欺凌的认知上,几乎所有学生都了解校园欺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身边曾经发生过校园欺凌事件,并且对此类现象深恶痛绝,有能力的话会去制止;而家长偶尔关注或根本不关注校园欺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园欺凌影响到其他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校园欺凌影响到很多人的被调查者比例占71%,只影响到很少一部分人占18.75%,没有什么影响占2.2%,不知道的占8%。

第三,受欺凌形式因性别有所不同。

欺凌方式上,11个受欺凌行为可以归为4种欺凌形式。言语欺凌包括起侮辱性绰号、辱骂、嘲讽,恐吓、威胁做不想做的事情,抢夺或毁坏财物以及通过财物嘲笑受害者,中伤讥讽我的体貌、宗教、种族、家人或其他,画画侮辱;肢体欺凌(包括物理攻击,如踢打或推撞、拉扯头发,强索金钱或物品);关系欺凌(包括孤立排挤,传播消极谣言和闲话,让我遭遇麻烦或处罚);网络欺凌(在论坛或公共空间发表具有人身攻击的言论)。

不同性别中学生遭受的欺凌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受到校园欺凌最多的是言语欺凌,其次是关系欺凌和肢体欺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逐渐开始影响着中学生们。欺凌形式与性别的关系如下:言语欺凌类男女比例相当,但是女生在心灵和精神上会受到更大的冲击;肢体欺凌类男生多于女生,且男生之间的肢体冲突往往较为严重,甚至会违法犯罪;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女生均多于男生。

第四,受欺凌频率因年级有所不同。

不同年级中学生遭受的欺凌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调查数据,有75%的学生认为校园欺凌在初中阶段发生最频繁,只有17%的人认为校园欺凌在高中发生最频繁,交叉分析结论与该调查数据一致,即,初中阶段发生校园欺凌最频繁,且集中在初二、高一和高三的发生频率较高。

(二)校园欺凌发生的心理原因

第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是校园欺凌形成的主要原因。发生的主要原因有6大类,分别是青少年成熟的叛逆期,同学之间相处方式不当,让人觉得自己很厉害很酷,学校对校园暴力的危害宣传不到位,人与人之间差异带来的优越感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由小争执发展成大冲突。

第二,欺凌者出于以大欺小、歧视等心理进行欺凌,有情绪难以控制和缺少父母管教等特点。可以看出,对方好欺负、没有理由就是看对方不顺眼和因学生相貌或身体特征歧视,出于这几类心理去欺负其他学生的人数最多,因为好玩、好奇和举止奇怪的心理去欺负其他学生最少。

第三,受欺凌者的性格特征较为软弱内向。数据显示,性格胆小内向、身体瘦弱、人际关系不好、外表不讨人喜欢和有身体智力障碍这5类学生最容易成为受害者。

(三)受欺凌者和旁观者的做法

受欺凌情况较严重。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的受到过校园欺凌,其中大部分学生会寻求排解方法,但仍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学生压抑在心里,还需关注这类学生。谈及受到欺凌后的解决办法,绝大部分人采用较为理性的方法来解决,如,告诉家长或老师帮忙处理,还有一部分人诉诸法律手段。

旁观者面对校园欺凌表现冷漠。面对校园欺凌绝大多数旁观者不会去做什么,但也会有人去想办法阻止。看到校园欺凌时的表现:想去制止但因害怕而放弃的占60.25%,不予理会占48.5%,嬉笑呐喊占22%,上前劝阻占20.5%,叫老师或报案占46%。

(四)学校安全措施良好,还有待加强

大部分学校治安情况良好,有心理咨询室的配备,校园安全的教育有待加强。学生认为严厉处分涉事学生对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更有效。加强校园治安,学生对更新校园治安防范措施更为青睐,说明学生希望学校通过不断更新校园治安措施来保护自己,保护那些受欺凌学生。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第一,中学生的校园现状不容乐观。有一半以上的中学生遭遇过校园欺凌,校园欺凌行为给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伤害,大部分的学生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是深恶痛绝的,也有人会去选择及时制止。

第二,校园欺凌频繁发生的原因令人深思。校园欺凌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从主观来看,当学生遇到校园欺凌这种情况时,不敢反抗,忍气吞声的行为助长了校园的不正之风。从客观来看,一是旁观者因为害怕而放弃制止,大部分旁观者想去支持,但是因为害怕而放弃。二是学校在对校园欺凌的管制方面有待提高。

第三,校园欺凌特征明显,受性别、年级的影响。从性别角度分析,男生受欺凌频率相比女生来说较高。从年级角度来看,初中阶段发生校园欺凌频繁,尤其在初二阶段,发生最为频繁。从受欺凌形式来看,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受到的校园欺凌形式不尽相同。中学生受到校园欺凌最多的是言语欺凌,其次是关系欺凌和肢体欺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逐渐开始影响着中学生们。

(二)建议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中学生的基础单位,在他们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扮演着基础作用。但是根据调查,将近有1/5的家长从未过问孩子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当孩子反映此类问题时,应该认真傾听,告诉他们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此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第二,建立完善的学校监管宣传体系。学校作为中学生的次级单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主体,也是他们形成规则意识、道德品性最重要的场所。1)建立全面的宣传体系,有助于中学生避免校园欺凌以及看到校园欺凌时有所作为,同时保护好自己。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指导,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行。2)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教室、厕所、楼梯间等人群稀少的地方,我们要对这些地方加强管理和加大监督。因此要提高保安素质和装备,加大校园巡逻检查密度和在死角安装监控设备。

第三,重点观察、重点保护、重点宣传。受到和实施校园欺凌的同学性格和心理都有显著特征,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保护和宣传。对欺凌者包括脾气暴躁好斗打架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对受害者包括身体瘦弱、胆小内向的学生进行重点保护,对旁观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效制止校园欺凌。此外,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了解校园欺凌,所以我们需在这些平台上大力宣传校园欺凌的知识,让学生们对其有基础的认识,能够在此后的校园生活中,免于校园欺凌的迫害。

校园欺凌给学生、家庭和学校带来了诸多伤害,要遏制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经常性和即时性的沟通与协同,形成多元化、多主体治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格局,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地学习生活环境。参考文献

[1]黄亮. 我国15岁在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基于PISA2015我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17(11):36-42.

[2]滕洪昌,姚建龙.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全国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调查[J]. 教育科学研究,2018(03):5-11+23.

[3]刘天娥,龚伦军. 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80-83.

[4]胡咏梅,李佳哲.谁在受欺凌?——中学生校园欺凌影响因素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71-185.

[5]黄亮,赵德成.中学校园欺凌:现状、后果及其应对策略——基于中国四省(市)与OECD国家数据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12):102-106.

[6]周旭壮.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20(01):16-17.

[7]李思辉. 比校园欺凌更可怕的是视而不见[N]. 湖北日报,2019-11-14(007).

猜你喜欢
监管体系校园欺凌
台湾地区食品监管对食品召回制度的作用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