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一带贸易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态势已然形成。在后危机时代下,世界经济格局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使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冲突和贸易竞争不断复杂化,严重制约了国际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快对贸易便利化的探索对于全球贸易具有重要价值和长远意义,尤其是我国正值贸易转型的关键阶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便利化将带来更大优势。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便利化

201 3年9 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各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帮助沿线各国建立统一的贸易互联互通机制,使国际间贸易呈现多元化和便利化特征,促进要素及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配置,从而进一步强化沿线各国之间的贸易互信与经济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受制于传统经贸模式及合作机制的影响,使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要想更好的契合于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式,打通国际贸易合作之间的壁垒,势必要首先解决经济合理的成本、程序、制度及信息技术等困境,从而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快速形成。从概念上而言,狭义的贸易便利化主要是指简化和协调与边境相关的贸易程序,以加快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通效率。如世界海关经济(WCO)就就贸易便利化进行了定义,即“通过协调和简化海关程序改善海关管理。”而广义下的贸易便利化,则是着眼于整体背景下的贸易环境,对相关贸易参与国的基础设施、海关制度、法律规范及信息化水平等因素进行统筹,也由此推动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便利化的快速发展。

2 我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出口现状

2.1 出口贸易规模

基于新时代下的出口贸易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趋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各国逐步利用地理优势及经贸合作优势,不断在经济贸易领域展开合作,提升了产业的互补性与灵活性。当前,我国正处于贸易转型的关键阶段,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合作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展现出了巨大的贸易合作潜力。从整体趋势上分析,自2001年开始,我国不断增加对外出口贸易规模,以带动国内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但总交易额仅为369.3亿美元,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带动下,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已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相比于2001年增长了近16倍,增长幅度超过了20%。由此可见,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出外贸易规模持续增加,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领域和深度不断变化,使“一带一路”逐步成为贸易便利化的基础,显示出了极大的国际合作优势和功能。并且从当前的沿线贸易经济格局看,贸易便利化仍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并将推动沿线国家在经贸领域展现出更大的市场潜力。

2.2 出口商品结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带动下,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和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对沿线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由最初的轻工产品逐步开始向多元化聚焦,如2017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商品中以机械、运输设备、原料及制成品为主,其占比为出口商品总数的85%以上。由此可见,随着贸易合作的深入,贸易领域实现着持续的拓展,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我国出口贸易商品品类仍然相对单一,而其根本在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人口红利下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其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的竞争优势。然而,从长远的贸易发展格局看,随着未来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凸显,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殆尽,如果不能更好的打通出口贸易的壁垒和市场,将严重影响未来国家的贸易走向。因此,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贸易的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多元化是未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

3 “一带一路”背景下贸易便利化发展建议

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一直是实现贸易互通的关键所在,依托于完善的贸易基础设施的支持,使“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交流获得更便利的渠道。从整体层面上看,由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工程浩大,所涉及的沿线国家众多,在大范围的国际贸易格局下,由于大部分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缺乏统一与完善,使得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受阻,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例如,道路运输条件差、交通安全隐患多、通讯网络不完善等,导致贸易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传递。因此,为适应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应不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强调贸易合作框架下的贸易交流,加大贸易投资与产业互补性,在建立国家互信的同时促进基础设施合作,借助政治渠道上的汇通促进经济与贸易的全面发展,并且要注重域内种类目标的契合度,提高合作的紧密性与层级性。

3.2 深入改善制度环境

国家间的经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将获得更大的政治互信,并依托其合作优势为贸易便利化的建立提供全新动力。因而,为消除政策壁垒及贸易屏障,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应持续关注出口贸易领域的沟通与协调,制定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合作规划与措施,引领贸易合作的政策制度优化,以因地制宜、求同存异的理念,建立各方认同的合作规划与合作机制,共商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同时要加强宏观交流与微观环境的构建,将各方经济利益与“一带一路”理念进行融合,以达到更高层级与更高领域的共识,使其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制度基础,为我国出口贸易与国际贸易合作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撑。此外,在贸易便利化模式发展背景下,还应加大政策透明与贸易信息互通,优化贸易合作环境,利用政府承诺的落实与贸易形象的建立,真正打造更为良好的合作空间,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3.3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使贸易交流更加频繁与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贸易便利化提供了重要手段支持。依托“一带一路”的合作优势,可以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贸易平台,降低传统贸易合作下的交易成本,使商业活动以电子化的方式来完成,突破传统贸易的瓶颈问题,并借助全新的网络方式完成线上交易,真正实现电子化运营,如电子广告、电子订单等。当前,正值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的转换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也应依赖电子商务这一技术特征,全面深化贸易合作方式与理念,积极发挥电子商务的全域合作的渠道优势,将政府支撑作为主要的商务交流基础,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电子化的商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跨区域的供应链、交易链实现贸易的发展,进而最大程度的提升贸易便利性,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交易效率,为新型贸易合作方式的建立提供必要支持。

3.4 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

自贸区建设源于现代贸易交流方式,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自贸区建设对于贸易游易的影响是显著且正向的,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使自贸区更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实现,提升了国际贸易交流的整体规模与水平,也释放了更多的合作红利。就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而言,一方面,应以“一带一路”为基础,加强与沿线各国间的贸易磋商,建立更大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逐步推进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进程。并且根据国家出口贸易的特点和需求,持续扩大贸易合作的领域,通过政策的倾向性实现贸易间的互惠互利,引领贸易便利化模式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借助中国-东盟、中国-巴基斯坦等合作框架,不断形成区域辐射格局,全面带动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潜力,利用丰富的自由贸易政策为国际间的贸易合作积累更多优势,使贸易优惠政策惠及贸易的参与国,从而增强国际贸易互信的同时,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提供更有利的合作空间,真正实现贸易自由化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发展,针对于贸易便利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自然需要不断的拓展合作空间,极力打造现代化的区域合作模式,通过消除传统贸易壁垒和创新发展模式的思维,积极将出口贸易向自由市场转变,全面建立以我国为核心的贸易网络,争取更大的政策制定权,加强国际贸易之间互信与合作,以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理念,不断创造出全新的贸易便利化发展态势,帮助我国出口贸易获得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跃升。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一带贸易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一带一路”我的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贸易统计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