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结构性用工短缺问题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用工资源管理队伍

广华社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员工队伍老化、组织机构不够优化、员工结构与构成严重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结构性缺员和员工队伍老化,另一方面是工作量增加用工总量只减不增的矛盾。为此,广华社区立足实际,通过优化简化组织机构,提升组织运行效能,求真务实有效激励,盘活现有资源,大力加强培训,满足社区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劳动用工配置趋于合理,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1 结构性缺员的原因

1.1 员工队伍严重老化,关键岗位人员短缺。社区用工总量130 2人平均年龄已达到45岁,其中经营管理平均年龄48.6岁、专业技术平均年龄46.9岁、技能操作44.2岁。在技术含量岗位上员工仅占5%,而45岁以上人员却达到了30%。队伍结构不合理,生产操作员工短缺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短缺,用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

1.2 员工构成不合理。临时用工(派遣员工及非全日制用工)占用工总量的68%,主要包括油田协解职工、零就业家庭和困难户,属油田的弱势群体,而且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长期以来生活上依赖企业帮扶。员工文化程度多为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6%;劳动技能偏低,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比例低,难以满足中心快速发展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1.3 机构编制庞大运行效率低,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在人力资源开开利用方面,由于伤、老、病、残员工多,以及多年积存的复杂问题,因人设岗、增设机构编制的现象依然存在,从而导致组织机构设置过于庞大,运行效率低下,员工难以按需流动,不但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和开发,也影响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使管理难度逐年加大。

2 采取的对策

2.1 科学设置机构岗位,合理控制劳动用工总量需求

首先,以组织机构简化优化为主要手段,促进员工有序流动、合理组合。其次,严格编制管理,对机关和基层管理人员严把入口关,不搞超定员配置,对人员的调整要搞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使编制得到较好控制。

2.2 创新劳动组织模式,有效控制员工需求增长

坚持生产管理始终贴近社区服务,积极推行责任区动态设置、卫生区责任承包等措施,实行社区劳动组织优化调整,采取抽调骨干,以老带新的形式,合理调剂员工操作人员队伍。

2.3 重视自我约束,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行为

把社区各类用工全部纳入劳动管理范围,按照管理局规定做好分类,实现依法规范管理。结合现实管理需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全部用工管理有据可依,保证了各年度劳动年审合格率。

2.4 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考核

以各基层单位为主要督促对象,强调带好现有员工队伍、合理使用现有人力资源的业绩观,以及执行人力资源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和纪律性。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规范用工管理等纳入各年度业绩考核范围,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结构调整控制目标等业绩指标,增强了各基层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重视。

2.5 务实求效盘活资源

按照各尽其能、各尽其才、各尽其用的资源配置思路,职工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一是针对比例较大的老弱员工,本着发挥优势、利用特长、激活潜能的原则,从管理岗位退下来的管理人员聘任到技术技能、安全监督、培训基地担任兼职教师等岗位。二是对年轻骨干员工,只要以人才培养,开发潜能为主。采取定向培养、拓展培训等途径,挖潜员工潜能,调动了员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平凡的岗位一样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6 有效激励提高素质

为保证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积极开展员工的教育培训,重点培养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转岗培训,在员工持证率和“一专多能”的考核激励方面,实现技术、技能等级业绩薪酬挂钩。对关键岗位、特殊岗位员工,采取集中强化培训,使其全部持证上岗,为关键岗位做好了人才储备。二是发挥薪酬导向作用,突出劳动关键要素价值,对关键岗位和技术含量高的部门,提高奖金基数,补充完善相关福利待遇,稳定了关键岗位人员和骨干员工的队伍。

2.7 积极推进业务外包

积极推行业务外包工作。为促进依法依规用工,有效规避用工风险,按照局相关要求,结合中心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区域工作量分片或整体外包等形式逐步实施业务外包工作。

3 解决结构性缺员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3.1 强化人力资源配置功能是促进员工素质提升的前提。虽然初级以组织机构、劳动组织形式变革等为重点的管理见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和合理调配,减小员工正常流动阻力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因此,根据员工能力和社区需求,努力达到员工与岗位流动和动态管理常规化,才能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有效实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

3.2 追求激励机制的时效性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目前,还存在不能针对员工能力和特质采取有效激励的问题,过于注重人性化管理一面,使制度落实过分强调客观因素,造成执行制度不严,工作落实不利的后果。激励政策只有找准激励点,才能有效实现激励,切实解决好“执行效力”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管理的政策导向作用和组织的协调配置功能。

3.3 逐步通过外包业务开展社区服务,避免发生用工补充不及时,影响生产、服务以及劳动关系和谐情况,做到规范用工管理。同时试行专业化模式,加强机构建设,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盘活内部存量,坚持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中心的生产、服务和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稳定发展。

3.4 面对队伍老化,新升力量接续不足的现实,要立足内部现有人力资源,积极探索合理劳动组织形式和劳动员工配置途径,还应借助工艺进步、提高自动化管理程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员工,这就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技能水平的员工队伍做支撑。因此,只有在员工具备了过硬技能操作技能或“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才能优化队伍结构,整合现有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扭转劳动用工紧张的不利局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用工资源管理队伍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