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讨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会计制度预算编制

关键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

自2017年1月1日政府会计准则开始实施,到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实施,这是以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政府收支分类等相关制度为前提的预算管理改革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不仅促进了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更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

1 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管理认识不足,对新会计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新旧会计制度还处于更新换代中,并没有在全国得到统一。很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仍旧使用传统管理模式,由于没有建立切实可行、适应新会计制度的预算管理模式,忽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的特点,导致了预算管理存在很强的片面性和短期性,片面认为预算就是财务工作,重视资金筹集,轻视预算的把控,重视财政拨款,轻视单位创收。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果,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1.2 预算管理监督机制落后,考评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内部控制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监督与评价,无法有效对工作进行约束。事业单位以国家的财政为后盾,没有盈利的压力,加之,缺乏监督考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工作人员无法在预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更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同时,传统会计制度使用时间长,进行预算管理时思维方式还没转化过来,又缺乏健全的监督机构,预算管理执行力低,效果不明显。

1.3 预算管理编制时间较短,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预算管理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明确年度发展目标为前提,预算编制人员同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沟通后制定出来的。但是,在实际预算管理中,编制人员工作量大时间紧,根本无法进行系统的调研,加上编制的“一上”、“二上”分别安排在七月和十一月,此时下年度工作计划还未形成,预算编制人员很难把握业务需求,预算管理并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同时,预算编制工作由财务人员担任,人员职业素质差,导致预算随意性大、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预算可操作性低。

1.4 预算执行较为随意,成本意识不强

预算执行以财务控制来解决预算编制不精确,预算执行人员缺乏预算管理知识,在日常经费的使用上,无法按预算管理的要求,随意性大,且过于注重预算执行率,存在物资重复购买、使用率低、不考虑性价比等预算失控情况,加上缺乏监督机制,人员行为不受限制,不仅浪费财政资金,甚至还可能出现挪用、贪污等问题,削弱了单位预算管理效果和约束力,不利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2 提高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正确认识预算管理,建立科学预算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应提高思想意识,正确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入手,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统筹安排,给予预算编制工作充足的时间和人手,加强对编制人员的培训,提升对业务流程的了解和个人能力。同时,预算管理应同国库集中支付相结合,在编制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发展目标,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可行性。在新会计制度下,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联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使预算管理工作科学化与规范化。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根据用款计划,进行上报和执行,避免出现不规范性行为,提高预算管理的可靠性性。另外,预算管理应密切政府采购制度,特别注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政府采购制度,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效实施。

2.2 健全预算监督考核和奖励机制

预算监督机制应贯彻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并根据监督过程进行评价。事业单位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能有效控制违规行为。建立专门监督机构,对各个部门预算资金的配置、使用进行监督,实行问责制,明确划分职责,在监管过程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不仅提高了预算执行的约束力还保证了项目的效率。在监督过程中,实时汇报工作流程,保证监督有效性。重点关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找出与预算不同的地方,合理运用预算调整的功能,对执行中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况提早进入调整,避免出现不顾成本铺张浪费情况发生。加强对执行环节的监管,有效防止预算执行随意性。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在年末结合预算报告,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执行率与升职加薪联系起来,激发员工热情,提高预算执行率。

2.3 注重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质,落实新会计制度。财务人员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大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通过外聘和内部培训方式,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质,建立可操作的配套考核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调动员工积极性。员工应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自觉学习,深入分析,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各部门的写作,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财务人员应深入各个部门进行充分调研,避免预算编制随意性,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价值和操作性。

2.4 严格遵循编制的预算,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在实际预算管理操作中,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工作。避免言行不一,规划仅是规划,不落到实处。在预算批复后,要及时传达,并根据相关条款进行拨款,业务部门应借助监督机构,执行预算,进行实时追踪,及时调整偏差。最后,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对资金进行细化,把预算工作落到实处。

3 总结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只有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和奖励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部门的执行效率,才能推动事业单位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会计制度预算编制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房地产企业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与应用
会计制度改革对疾控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探索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浅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