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私有化创新能力效率

1 引言

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企改革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二十几年来,国企改革沿着简政、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利改税—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逐步推进。从实践来看,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譬如: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目标问题,国有企业自身的物质利益的界定问题,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的理论问题,也是改革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2 深化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经跃居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大国,而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强国地位,就需要一批在国际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实力的现代化企业,因此,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阶段,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来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世界范围的资源整合能力不强,虽然有些企业经营规模较大甚至跃居第一位,但是很大一部分业务主要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差。还有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国际市场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中央企业规模已经不小,但大品牌寥寥可数,真正的世界级品牌还没有。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因为国有企业长时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股份制改革、法人结构、经营机制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就是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更好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十分有必要。

3 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争论

3.1 关于国有企业寻租问题的争论

在过去几十年,依靠出口导向和低价劳动力以及新市场经济制度带来的创业精神,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如果把过去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简单归功于政府的强行干预,那么之后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就无法解释。事实证明,依靠政府的强行干预的增长不会维持很长时间,并且还有可能导致寻租活动的产生,出现腐败现象,管理人员为使自己的私人利益达到最大化,增加寻租支出,还将有限的精力用于寻租活动,这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因寻租活动获得的政府补贴将造成资源冗余,引发过度投资。当然,民营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寻租活动,但是,寻租的动机却不同。由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存在严重不公,民营企业为了弥补资源短缺,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只能通过寻租活动来争取政府补贴,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因此,应该进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

3.2 关于国有企业效率问题的争论

除了寻租问题,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会出现利益不一致的情况。国有企业没有真正的委托人,就很难选出满意的、有效率的经营者,不论是从设计激励制度解决代理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问题,或者委托代理的多层次关系都会导致国有企业效率的下降,这主要是由国有产权制度引起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产权制度入手,将国有企业私有化。但是,有的学者认为真正使企业有效率的是公平竞争而不是产权问题。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许多重任,必须负担财政、就业等等,使得国有企业存在人员冗余,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国有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效率低下。所以,要解决效率问题,重要的是创造外部市场环境,改进内部管理体制,而不是进行私有化。

3.3 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问题的争论

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过去几年里,在没有了出口导向和低价劳动力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后,国企的利润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基本上没有赚钱能力,甚至还会亏损。这反映出了国有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没有做到及时提高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导致在发展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研究表明,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本。因此,要想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可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利益,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视和规划,从而影响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政府资金投入,实证分析发现,政府资金投入比重和技术创新成果呈负相关关系。政府过度投资,国有企业没有资金周转的压力,就可能导致对资金的滥用,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就会下降。所以,实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很有必要。而有的学者认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分别为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有制。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国有企业存在的寻租活动、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亏损等问题,私有化改革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公有制企业的初衷是为了消灭剥削,不能把赚钱当作唯一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不能太单一,否则就可能会偏离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改革目标,对经济的综合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就目前的争论,笔者认为问题不再是国有企业是否应该私有化,而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错位互补,合作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说明大家已经普遍意识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才是新经济体制的正确走向。

猜你喜欢
私有化创新能力效率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上市公司私有化:福兮祸兮
跟踪导练(一)2
俄罗斯私有化的新进展
焦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