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机制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职工机制

1 引言

绩效评价机制的融入可以确保企业和职工的平衡发展,激励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具专业性、全面性和创新性的服务。但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探索和发展直至成熟的一个漫长过程,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作为一项改革举措在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一方面,人们对该项机制的认识并不全面和系统,包括概念、内涵、目标等方面模糊不清,从而导致了在落实中无法正确而全面的体现出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则是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都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若想改变现状,企业必须立足实际,从各方面进行更新、完善和补充,全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目标不明确

目前虽然一些企业积极响应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但企业对改革的内涵理解的并不深入和透彻。比如重组后的各部门、各机构应该怎样融合,他们各自的责任、工作范围以及应该履行的职责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形式去划分等等,这些都没有做出极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另外,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国企的经济管理活动仍然是处于一种较为集中和粗放的管理状态,重视市场规模的扩大、重视企业的投资力度,而有时为了满足规定的企业绩效考核要求,部分经营者也会做出有损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这就说明企业的决策者可能没有站在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分析、判断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发展形势,也就无法针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做出科学管理企业的决策。

2.2 管理活力不足

国企经济管理行为缺乏一定的活力,国企是由国家、政府参与领导的,上至企业下至职工都没有树立起足够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职工为了生存的稳定性,只会是按照领导的要求做事,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拓展管理途径。与私企相比,私企则需要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占领市场,获取利润,更看重员工的能力、业绩。而员工为了创造更多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价值,会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打破常规,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力,这样有助于增加企业活力。因此国企的经济管理活力一定程度上不及私企。

3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正确

首先,由于企业之间属性不同、经营范围和领域不同,绩效评价机制也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但很多企业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脱离了实际,找不到自我的定位,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绩效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另外,绩效评价机制是一种新的理念,多数企业对它的性质、内涵了解和认识的不太深入和清楚,比如评价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评价、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实现的目标、应该运用哪些评价方法和体系来评价等等,这些都不明确,一般都将其当成了对员工的单向的管理,由此也就无法利用绩效评价机制来正确体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真实状况。

3.2 方式不合理

通常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职工的绩效评价都是通过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数据,里面包含了企业、职工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这些数据就是评价的唯一指标。但这些财务数据、营销数据、利润额等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则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保障,进而影响绩效评价。其次,绩效评价机制的反馈系统并非畅通无阻,导致很多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达上去,那么企业高层领导也就无法得知和掌握企业整体的、真实的经济管理状况,直接会导致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否,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3.3 效果不客观

企业采用绩效评价机制无非就是通过对职工的绩效考核来管理和激励职工,调动职工积极性,让职工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实际上,有些企业所制定的绩效考核机制仅仅是发挥了服务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而不是真正的从职工未来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只是满足职工现实需求为落脚点。这样的一种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平、不客观。

4 国有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的有效路径

4.1 明确评价目标

任何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去指引和规范。对于国企而言,绩效评价机制是将每个部门在每个阶段的目标进行分析,并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外环境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然后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来调整阶段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层级的目标都统一到企业的总体目标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比如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就要提升产出与投入的比值。而要想实现产出与投入比值的提升,就必须要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投入,或者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产出。这就说明,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目标导向为成本控制,然后再通过由上到下分解目标的方式,将成本控制的目标逐渐由上到下予以分解。另外,从职工角度分析,企业应当按照职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出勤率、与人交流等在内的各种思想行为表现为指标来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性评价。

4.2 优化评价手段

企业要对绩效标准进行定性把握。通常针对一项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企业都会选择“优秀”“良好”“达标”等这样的一些字眼来表示,这是由于市场环境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抗因素而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使得该项活动的指标会超出预期的评价范围,而这种表达方式就起到了量化区间的弹性作用,可在允许的范围内有所浮动。比如财务部门掌握着企业的资金流动,由于企业所需的原材料或者设备的市场价格有所变动,那么资金的支出就可能超出预算总额,但这个超出的“度”能在企业接受范围内,并且是客观而真实的,那么至少也应该以“达标”来作为财务部门的最终考核结论。

4.3 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评级机构。由于企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参与经济管理的部门和人员众多,而每个部门和人员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和需要实现的目标,企业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这些经济活动,因此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评级机构,针对不同的工作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并对每一个部门的考核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和归纳,这样才能确保评价资料的完整和真实并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其次,建立利益申述机制。该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企业信息传递的畅通。在相关部门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做出相应的绩效考核之后,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被考核人员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对不满意的考核结果向工会提出申述,工会组织经过汇总以后,交给申述处理委员会进行裁决。

5 结语

国企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绩效评价机制的内涵和对企业、对职工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转变思想、明确评价目的、完善各项管理体系,构建合理、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地展现出它应有的经济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企业发展。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职工机制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皮革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