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民权利公共政策公民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需求与能力、广度与深度、渠道与机制、效果与影响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公众对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冷漠与被动,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渠道缺乏与不畅通,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的有效参与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影响公民参与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1 公民观念中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的缺乏

公民受传统文化中保守思想的束缚,同时,改革开放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共政策,国家政策就是公共政策,淡化了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此外,公民参与的文化理念也存在不足。公民作为参与者,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几乎没有改变公共政策的信念和思想,而在实际的执行政策过程中,极少发生民众否决政府政策的现象,“试图改变政策”在缺乏现实基础的情境下,很难成为公民政策参与的动力,也就使得公民在政策制定中作用发挥有限。

1.2 公民政策参与动力的弱化或缺失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时尽管公民有较强的参与意愿,但较少采取实际行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意愿可能被强化为行动,也可能被弱化为不行动。这实际上也就是公民的政策参与动力问题。在公民的政策参与中,公民个人的直接利益与政策参与动力的关系可能最为密切,中国公民对利益的关注,可能较多地停留在只说不做的意见表达层级,只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争取自身利益的行为。

1.3 公民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局限

公民因所接受的教育少而无能力参与或者因知识结构、专业分工不同而导致在某些领域的参与能力低下。现代公共政策往往带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知识方面,普通公民常常不能理解政策质量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所以他们可能会对专业领域或科学界认定的政策质量标准提出质疑。在能力方面,他们是否具有参与政策应该具备的沟通技巧;是否充分地理解政策制定过程和决策方式;是否充分地理解参与者的期望受政策限制;是否充分的理解公共问题解决的公共利益取向;等等,都是公民有效参与的巨大障碍。

2 加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效性的路径选择

2.1 思想观念保障: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意识

思想观念是人行为的先导,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的思想意识,加强公民的权利意识、政策参与意识,对于保障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性非常重要。一是要有权利意识。公民应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把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作为公民权利的一种具体体现,作为公民的一种社会责任。权利意识表现为对自己权利的正确认识、了解以及能正确行使权利。二是要有政策参与意识。参与意识是指公民作为国家的一员,具有积极参与公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在实际上也是一种践行公民权利的意识。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公民参与的意识受到压抑,公民被动地接受政策,当政策不能代表和表达公民的利益和意愿时选择抱怨而不是改变。因此,加强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非常重要。三是将参与意识转化为参与动力。公民有了参与意识,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参与意识可能转化为参与行动,也可能被弱化为不参与。因此,要保障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还需要促进公民把参与意识转化为参与动力,最终转变为参与行为,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中。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是确保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之一,公民的有效参与还有赖于公民自身的素质。

2.2 素质能力保障:公民参与能力的提升

一是公民要对自身素质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公民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个人的能力水平有选择地参与政策制定。选择自己适合的、自身能力符合参与要求的,这样才能保证在参与过程中,对问题有所认识和了解,能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确保参与的有效性。二是提高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所需的基本素质能力。要保障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性,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但其中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掌握现代沟通工具、沟通技能和分析能力。

3 结论

在政治民主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公众参与对于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和顺利执行都有重要作用。政府必须认识到公民参与的积极作用,增强公民参与的立法,保证公民参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公民参与的途径,对于公民参与提出的意见或是建议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而公民则应该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公民不仅是公共政策执行的收益者,更应该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在政策制定中要充分利用参与权表达自身的诉求,使得政策制定的效果更好。在这种政府和公民的有效互动中,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得到了长足的保证。

猜你喜欢
公民权利公共政策公民
论中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价值逻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关于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
浅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十二公民
保护公民权利优先于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