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产学研、校企合作与房地产营销策划课程QFD教改的机理分析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营销策划机理产学研

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促进其对营销策划人才需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对房地产营销策划课程进行教改迫在眉睫,从工匠精神、产学研、校企合作角度探讨其与房地产营销策划课程QFD教改的机理作用,以期达到教改目的。

1 工匠精神与房地产营销策划课程QFD教改的机理分析

1.1 工匠精神对本课程教改思想理念的构建和重塑分析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是执业者对于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既有对产品细致入微的观察,又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追求质和量的精神理念。新时期中国工匠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外国工匠精神的借鉴和完善。

本课程教改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对教改思想理念的新构建。这是促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本课程有关项目策划、产品定位、产品定价、营销手段以及营销组织和营销方案制定等基本技能,提高相关执业者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最终对现今教改思想理念进行重塑。

1.2 工匠精神对本课程教改的作用分析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在对本课程教改中其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能够科学化本课程教改。为教改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能够培育更多具有正确价值观、选择观、实践观的应用型房地产营销策划人才,这样才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国工匠”。

第二可以提高职业认同度,推动房地产营销策划人才培养。目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职业认可度相对并不高。但“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融入工匠精神,了解其本质,认识其价值。

第三得以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思维方式。将本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理论贴地而行,回归到技术本身。而不只是在课程内泛泛而谈,而是融入工匠精神打造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房地产营销策划课堂。

1.3 工匠精神对本课程QFD教改的机理分析

QFD理论由日本赤尾洋二等(1972)总结了各公司的研究成果,其核心内容是一种把顾客的需求作为宗旨,将产品转化成为能够符合市场需要的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的系统分析方法,提供的是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QFD教改是基于QFD理论,在“课程设计实训、教材教学指导、实习实践流程”等多种教学元素方面,为本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对策。

在本课程QFD教改的过程中,工匠精神并不是作为一门学科课程,而是通过在课程学习中融入和塑造工匠精神,引导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将其作为课程教改的再次思考和重新构建,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该课程发展的一部分。同样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加入工匠精神,并提供促进该品质形成的教学内容,以推动本课程有序进行和长久活力。因此通过工匠精神对本课程学习的作用机理,需要在课程教改中塑造工匠精神,这也会成为本课程教改过程中的现实需求。

2 产学研与房地产营销策划课程QFD教改的机理分析

2.1 基于产学研角度对本课程教改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分析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研发、生产一体化的强大技术体系。教师必须熟悉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工业和企业一线工作的相关经历,以满足新的教学工作需要,真正做到“穿工作服,可从事房地产营销,脱工作服,可在讲台上教学”。

在本课程教改中,必须要有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加入,能懂得企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双师双能型”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架构,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2.2 产学研角度下本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在产学研一体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的优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力争与企业联合编写本课程教材,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内部实际操作知识相结合,形成知识转移机制,扩大其价值,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和相互学习。在教材改革中再建立资源流动机制,解决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无法实现信息、人员互通合作的问题,使得行业优势创新资源能够聚集。

在本课程教改中理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专业相关职业经历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必要的经历是能力提升的保证。可以借鉴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斯坦福一硅谷”模式,形成一种“学术-技术-生产力”的教改方向,与各大企业保持一种适当强度的互动联系,将教学方法多样化,具体表现为不同类型学术讲座、相关行业实际考察、与行业企业家互动交流等活动,在此背景下,形成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强化相关的实践能力。

2.3 产学研与本课程QFD教改的机理分析

产学研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三方的简单结合,这种结合倘若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等内容的层面,其内涵无法深化,而是要三方互惠互利,自主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为人才培养作贡献。在本课程教改中产学研的合作必不可少,相互提供满足彼此需要但没有的资源。

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仅依靠自身力量获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非常困难的。产学研合作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对行业内的转型需求。因此在本课程QFD教改中融入产学研合作方法,可使优势资源更加聚集,更加提高营销策划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度以及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产学研合作融入本课程QFD教改之中,可以使双方形成一种相得益彰的机理作用。

3 校企合作与房地产营销策划课程QFD教改的机理分析

3.1 校企合作对本课程教改的设计、实训、实习、实践分析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重视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并行,创造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使人才培育能够适应行业所需,与市场接轨。其可有针对性的为行业培养人才,实现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

校企合作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课设方面,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成为学科发展的驱动力。在实训中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单纯的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在实习方面,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操守,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进入企业学习,了解当期行业的真实发展状况以及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利用。在实践中,校企合作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培养学生向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发展。

3.2 搭建真正有利于本课程教改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搭建一个成功的校企合作平台,以促进本课程教改发展。学校一方面以企业需求为引领,用反推法来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使本课程教改符合行业需要;另一方面以用促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和技术环境,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培养,使本课程教改展现出实际成效。

在一个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平台之上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使得教学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就业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课程教改的实施也可以更加顺畅,优异的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综合素质,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不断彰显。

3.3 校企合作理论与本课程QFD教改的机理分析

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房地产营销策划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和信息共享,使人才培养适应行业所需。

本课程QFD教改主要涉及教学模式、社会实践、人才培养三个主要方面,所体现出的教学方法、技能提升、行业需求都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得到提升。高效的理论知识,富有经验的企业领导,专业的配套实践设施,既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提升了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校企合作整合了学校理论资源优势和企业行业实践优势,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这符合本课程QFD教改的内在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对本课程QFD教改作用机理可优化教学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壮大师资队伍。

4 结语

通过工匠精神、产学研、校企合作对本课程QFD教改进行机理分析,一方面是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提供基础保证;另一方面是努力满足行业对高质量、多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为行业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同时还丰富了课程教改的多元化系统化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高校教改新建设,有效契合了当前教改目的和方向,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并提高该课程教改质量的多样化发展。

猜你喜欢
营销策划机理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企业市场营销策划面临困境及优化途径研究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专业食品策划机构能为客户带来可观的效益
基于能力导向的本科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