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保障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实践与探索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老同志关怀子女

关健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国有企业;离退休;实践与探索

在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国有企业(下称“国企”)离退休人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关注国企离退休人员队伍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状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增强心理素质、调节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已成为国企离退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当前国企离退休人员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分析

1.1 优越感强,要求福利持续心理。由于老同志长期养成养尊处优的思维,部分老同志对企业期望值很高,仍要求企业给予计划经济时代的优厚福利待遇,如要求再次分配改善性住房、解决子女就业等等。

1.2 依赖性强,要求一切包办心理。国企的老同志退休了,但大部分还是生活在企业

的周围和环境中,大部分子女也在企业,使得他们的家庭对企业的依赖性更为强烈,遇到在护理照料、困难帮助、情感倾诉、家庭纠纷、养老困难等问题就应该由组织上来包办,当一些意愿无法得到解决时,就会对企业产生抱怨与对抗心理。

1.3 相互攀比,产生不平衡心理。随着我国深化改革中出现的经济利益再分配、生活

方式、社会组织、就业待遇等多样化问题,与老同志长期的教育和遵循的一些规则发生矛盾,种种理由引发了攀比现象,比较典型的是企业退休的养老金与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的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国企退休的老同志如发生了看病难、买房难、子女就业难、孙辈上学难等现实问题时,就会产生攀比心理,抱怨政府社会对产业工人不公平、不重视。

1.4 空巢多病,造成不安全心理

居住地偏僻远离城镇,社会养老资源缺乏,居家养老有困难;子女远离父母多了,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子女孝道观念淡化和责任缺失,有相当一部分老同志没有很好处理家庭财产问题,导致家庭矛盾恶化,长期与子女不相往来,养老得不到子女的照顾赡养;家庭变故、疾病恐惧感等等,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老同志思想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养老问题面临焦虑和担忧。

1.5 自我失落,导致过偏激心理

离退休人员在职时大多曾担任过一定职务或从事过一定专业,离开工作岗位后,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空间不断缩小,人际交往明显减少,容易出现精神空虚和焦虑心理,产生较强的失落感,并且在社交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怀旧心理,易产生悲观失望、思想偏激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2 掌握规律性,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的放矢

2.1 针对老年人不同年龄时期的特点做工作,努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有人根据离退休干部的不同年龄层次,将老年人分为心理过渡期、生活适应期、余热贡献期、安享晚年期等四个时期,而不同年龄层次对应的心理特点不一样,心理需求也有所不同。要搞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必须着眼离退休人员的特点和实际,注重在调节离退休人员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上下功夫。

2.2 针对老年人关心物质利益的特点做工作,努力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围绕老同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物质利益问题开展工作,对涉及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住房、养老和医疗制度改革,不仅要跟老同志讲清道理,而且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尽量让老同志得到实惠;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尽可能让离退休人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按规定为老同志发放企业补贴、“双节”慰问金、节日慰问金、祝寿金等。

2.3 针对老年人需求人文关爱的特点做工作,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要继续发扬国企关心关爱老同志的传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尤为重要。坚持逢年过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异地安置必访、家有困难必访、老人去世必访的“五必访”,做好春节、老年节期间的走访慰问和平日家访慰问;做好大病重病“精准”帮扶工作,对参加工作早、退休早、身患重病、子女下岗、生活十分困难的老同志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给予重点帮助和救济,确保无人因病致困。

3 坚持经常性,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向深入

3.1 建立沟通机制,搭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交流平台。一是要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制度,密切与离退休人员的联系和沟通。二是建立健全老同志信息员网络,通过信息员舆情传递、信息网传送、信息箱收集等手段,畅通老同志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渠道。三是畅通老同志与企业的联系,可以通过情况通报,请企业领导为离退休老同志作形势任务报告等形式,加强企业领导和离退休人员面对面的交流。

3.2 优化人文环境,营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良好氛围。一是创造良好的“老有所为”工作环境,通过关工委、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骨干网络、楼群管理等多种途径,参与企业新员工的始业教育和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参与社区大型“为民服务”活动,满足老同志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二是创造健康纯洁的“老有所学”学习环境,办好老年大学,为老同志创造在一起学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老同志们之间有共同语言,比较容易沟通,用现身经历互相劝说,效果更为显著,特别对帮助空巢老人更有效;三是创造丰富多彩的“老有所乐”活动环境,依托老年活动中心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力争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

3.3 宣传孝老文化,履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主体责任。各级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老龄工作和养老事业,树立孝亲敬老典型,经常做到“电视里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媒体上有传播、网络上有报道”,营造和增添“敬老、爱老、助老”的好氛围、正能量,引导督促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履行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家庭成员主体责任。

猜你喜欢
老同志关怀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