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利润质量进行分析

2020-11-26 16:18
新商务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合理性营业利润

关键字:利润结构;利润质量

利润是股东利益的源泉,是企业偿还债务尤其是长期债务的基本保障,亦是衡量企业管理者业绩的核心指标。所以,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利润质量分析是指分析利润形成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并研究其对现金流转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质量较好,则其一般会呈现如下特征: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结构基本合理,且企业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的利润质量。

第一,利润实现过程中的质量分析。核心利润反映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经营结果,对利润表进行分析,核心就是对形成核心利润的收入的质量、成本费用的质量进行分析。对营业收入的质量分析,要重点进行产品品种构成分析(即卖什么)、地区构成分析(即卖到哪里)、关联方交易占收入的比重(即卖给谁)、行政手段对企业业务收入的贡献等,即重点关注收入的持久性。对成本费用的质量分析,重点要分析营业成本的变动趋势,且判断其增长的合理性;分析税金及附加计算的准确性和交纳的及时性;分析销售费用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管理费用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判断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分析以利息支出为主体的财务费用的增减变动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还本付息的保障程度和财务风险程度,以确定合理的筹资方案;分析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否合法,时间性差异的跨期摊配是否准确、及时,即对所得税费用进行合理判断。

第二,对利润结构的质量分析。从利润自身结构的协调性来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核心利润与核心利润率的行业竞争性。在以产品经营为主的企业, 核心利润应该成为企业一定时期财务业绩的主体,而核心利润率(核心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是企业经营活动基本盈利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更恰当地分析与评价企业基本盈利能力的发展态势以及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和相对竞争实力,由此预测企业业绩的未来走势。其次,各项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这两项期间费用而言,在企业的产品结构、销售规模、营销策略、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其发生规模应基本保持稳定。若这两项费用在年度间出现巨额变化,则很可能是会计调整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和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来初步判断这两项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财务费用而言,一般来说,其规模变化与企业的产品结构、销售规模、营销策略等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是更多地受到贷款规模、贷款利率和贷款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费用规模的变化能反映出企业的理财状况。从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匹配性角度来看,企业的资产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利润结构。企业总资产可分为投资资产(主要指对外投资)和经营资产(除对外投资外的其他资产),相对应的利润则由投资收益和营业利润所构成,因此,企业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匹配性,就是通过将投资资产与投资收益、经营资产与营业利润加以比较,来分析判断不同类型资产的相对盈利能力。从利润结构与对应的现金流量结构趋同性角度来看,在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同口径核心利润应该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数据大体相当,如果存在着巨额差异,则可能是由于回款不足、付款方式不合理、不恰当的资金运作、报表错误、存在关联方往来等原因造成的。从企业利润结构的波动性角度来看,主要可以通过考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规模大小来进行初步分析与判断。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未实现的资产持有损益,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因此尽管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项目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当期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价波动的影响,增加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如果此项变动引起的损益在净利润当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主体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较差,未来利润结构的波动性将会很大。从企业利润结构的持续性角度来看,可以直接通过比较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相对规模来初步加以分析与评价。新准则下的“营业利润”项目可视为企业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带来的财务成果,一般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营业外收支净额则多数是由诸如非流动资产报废损益以及补贴收入等一些偶尔发生的非正常损益项目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难以持久。因此,可通过考察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来初步判断企业利润结构的持续性。

第三,对利润结果的质量分析。对利润结果进行质量分析,通常应结合资产负债表,主要关注利润对应的资产的质量,包括货币资金的质量、债权的质量、存货的质量、固定资产的质量、长期投资的质量等。

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质量出现恶化,其财务上通常会有以下表现:第一,经营方面的短期行为或者决策失误导致未来收入呈现下降趋势;第二,成本控制上的短期行为导致的效率上的损伤;第三,纯粹的利润操纵行为导致的账面利润虚增;第四,过度负债导致的与高利润相伴的高财务风险;第五,企业利润过度依赖于非主营业务;第六,资产(尤其是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效率偏低;第七,非正常的会计政策变更;第八,审计报告出现异常,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此外,由于利润表的编制依据权责会计制,因此会计利润并不一定会产生现金流量。一个企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应收账款过多,即使盈利也可能没有现金流,相反,如果应付账款增加过多,亏损的企业也不一定没有现金流。

猜你喜欢
合理性营业利润
养殖成本7元/斤,利润翻倍?黄颡鱼像他这样养,亩利润过万是常态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奇遇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168家鲁股一季度赚109亿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