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方向及完善策略探讨

2020-11-27 03:07赵洁
商品与质量 2020年5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赵洁

南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处 河南南阳 473000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执行意志、提供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职员工作水平影响单位的服务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事业单位经过多次改革,由管理型机构逐步转向服务型机构,为社会提供各项公益服务,加强了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在单位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留不住人才、体系缺失、结构混乱、绩效不当等问题,限制了事业单位职员工作水平,不利于职员成长以及事业单位未来发展。

1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1.1 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是否充分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事业单位数量及其职工众多,每年国家投入的财政资金数量巨大,因此,在国家投入众多资源、事业单位本身聚集数量众多优质人才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承担起了我国教育、文化、卫生等等诸多领域的重要职能。在事业单位内部中,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及使用效率,而该稀缺资源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率的提升能够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执行能力。因此,事业单位自身职能的持续稳定发挥,很大程度上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

1.2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整个工作体系中的重心,而那些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甚至有一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这就会使自身的管理理念落后,掌握不到正确的实施方法与策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都是统一去进行任务的布置与开展,大部分人员都是直接服从于高层领导,并没有详细的进行部门划分,所以领导和员工不能及时进行交流,导致工作出现延误等问题,甚至限制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与提高。在足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后,整个管理的理念就会有所提高,可以设置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这样就不会影响工作的进程,也能对每一位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有了良好且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也能做出更准确、更及时的调整,避免延误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另外也能对人才做出有力的培养,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才是保证自身发展的关键[1]。

2 事业单位人力管理资源改革措施

2.1 进行人力资源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推进,事业单位也开始了积极转型,以满足和谐社会发展新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核心管理内容,加强人力资源改革,才能够促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出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认识不到位,导致事业单位人力管理效果不佳,人力资源结构也出现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改革时,一定要提升认识,改变单位人力资源结构[2]。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管理意识。要以职工能力作为客观事实依据,严禁出现任人唯亲的人才选拔现象,科学安排人力资源。

(2)定期接受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定期接受人事管理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现代管理培训等,逐渐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意识,使其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

(3)加强结构改革。事业单位内部应该主动推动人力资源改革,优化不合理的资源利用现状,尤其在能力、专业、学历与岗位不相符的情况下,敢于进行人事改革,让不符合岗位需求的职员接受待岗培训,或者重新安排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够在适应的岗位上发挥个人价值。

2.2 完善激励制度

人事管理的发展离不开激励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消除现阶段人事管理的弊端,提高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了完善激励机制,我们要检查员工的需求,完成对不同岗位员工的调查,要充分优化岗位分类制度和薪酬分配政策。然后分析不同部门的立场,以了解评估的公平性,这是非常必要的。评估工作评价主要是根据工作岗位,采用不同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工作环境、责任、力量、条件等进行评价。明确工资结构标准,使每个岗位的价值对应于工资的份额,同时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激励制度。必须建立公平的、科学的晋升通道,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础的,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事业单位应开展评估工作,明确职工工资的标准,优化他们的行为,要设置科学的绩效指标,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清晰科学进行评估。如果评价指标的目标明确,绩效评价的权重就会成为科学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而权重的方法和权重的比例也成为科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让更多有技能的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潜力。打破传统的管理体制,采用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适当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员工的晋升和增长挂钩。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使员工熟悉本单位所有岗位。这些实践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有效预防腐败,使单位员工真正行动起来。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需要,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真正思考员工的想法和不同员工的激励需求。

2.3 明确职责定位完成工作目标

除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及时进行完善,明确人员的职责与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实施策略,并且要精确到每一个岗位以及工作目标,不管是通过聘用还是晋升,都要有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进行管理。另外,要对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不但自身要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术,还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作为部门管理人员的资格。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与选拔,才能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并且要根据自身的专业进行岗位安排及任务的下达,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其次每一位被聘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任务需求进行工作,并且要按时完成工作目标,这样实行精准的岗位管理才能适当调整人力资源,保证不会受到人员流动的影响,因此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

2.4 建立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大锅饭的现象长期存在,一些人在成为正式职工后便产生了有了铁饭碗的落后思想,并因此造成了职工间缺乏应有的竞争意思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思想下,职工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容易产生推卸行为,没有了锐意进取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大打折扣。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职工的岗前培训开始,严格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职工的专业业务能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并在拥有专业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加强服务意识,在新时代背景下,使得事业单位取得更大的发展。这个过程,也能够增强职工对事业单位本身的认同感,使之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巨大作用[3]。

2.5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并合理应用绩效管理体系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结合上文可以得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绩效管理应用价值有限,无法实现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互促。因此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时,应该积极转化绩效管理成果,让其真正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绩效管理的价值。具体方法如下:

(1)动态记录绩效成绩。事业单位应该动态化记录绩效考核成绩,将其纳入职工日常考核档案中,综合记录职工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对职工工作效果进行动态化监督,起到检验与考核目的,也能够督促职工更好地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2)转化绩效考核成绩。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明确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并将绩效成绩等级与职工薪资发放、职称评定、人事调动进行紧密相连,并向职工告知相关信息,促使其自觉接受考核,提升职工工作水平。

2.6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科学完善管理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为更好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必须积极构建科学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全面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借鉴现代企业全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巧妙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积极打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以及管理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要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才发展培养规划,不断提升和优化广大职工的专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事业单位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不断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还应该行之有效的开展绩效考核,按照干部职工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贡献等进行科学的考核,充分全面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全面的完善管理内容,最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引导作用。

3 结语

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最核心的资源,关系到单位未来发展以及改革进程。面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应该结合事业单位工作特殊性,合理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推动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提升其服务水平。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工作方向,各事业单位在借鉴时,仍然要以各单位实际管理水平、单位现状、人力资源情况开展工作,完善管理方案。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好生活网
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