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效性的对策

2020-11-27 03:07李沛泽
商品与质量 2020年53期
关键词:内审机构监督

李沛泽

云南华润天然气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目前国内外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在这一新时期下,是否能在国企经营中发挥出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作用,并保障各方利益,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性和有序性有直接关系。在新时期国企应准确掌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注重内部审计要点和难点问题,以此掌握和预警控制内部风险。除此之外,目前审计资源较为有限,将审计具有加强专业性和管理咨询服务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审计新技术对审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此使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保证审计监督没有盲区,并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的“大监督”系统中。

1 国企加强内部审计的意义

国企对于我国很多领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能够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国企内审指的是对国企内部的运转结构、承担风险能力以及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审核与统计。统计审核国企,能够促进其自身健康稳定发展。国企开展内审工作目的主要是提升国企的综合管理能力,以此提高国企竞争实力。不仅如此,内审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风险抵抗能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内审能够不断完善优化国企经营发展监督机制,瑞东企业管理模式快速转变,对企业运行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目前审计工作中,在收集整理数据后,可提升内审工作的准确性和速度[1]。对于实际审计工作效率和时间来说,相较于传统审计工作,国企组建内审机构能够将工作效率提升73%,从而节省审计工作时间51%左右,这对于国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企内审现存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2.1 缺乏独立的内审机构

目前许多国企构建的内审机构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着,使其不够独立:①审计机构不能够对领导人员进行惩罚,其原因是国企内审机构主要由领导负责,从而不具备一定独立性和自主权。②国企中一些监督、审核、审计等部门与内审机构同级,进而无法全面监督国企运转情况,这很难充分发挥出内审机构实际作用[2]。

2.2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尚需提升

国企快速发展,促使内审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国企内审中还存在着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不符合发展需求的问题。尽管一些审计人员具备一定专业审计知识,但很少能够掌握其他相关知识,例如没有足够了解经营管理、计算机以及法律等内容。从而需要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深刻理解新颁布的政策。另外,工作人员在判断未来国企发展趋势和审计内容变化上没有足够能力。

2.3 内审制度不健全

国企还存在着内审体系不完善和审计标准不合理等问题。目前有的国企能够与时俱进,构建独立性较强的审计机构,然而由于缺少管理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内审机构没有完善的审计制度,使得审计机构无法有效开展实际工作,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国企内部的审计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一些国企下属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内审制度也不够完善,绝大部分分支机构会直接应用总公司审计系统。但是因为存在不同的应用环境,导致内审机构不适应,无法将内审实际作用发挥出来,进而使得内审效率减缓。

2.4 政府监管和内审重复

国企所具备的特性以及多层级组织机构经决定其内审需达到外部监管要求,也应满足加强企业治理以及风险管理等要求。国企内审具备双重特征,即为内向控制以及外向保证,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可体现出国企内审工作以及改革审计体制的价值与重要性。但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及内审机构在监管方面存在冲突,从而会出现资源浪费情况,不利于提升国企的调整与管理水平。

2.5 国企发展和内审全覆盖不可兼存

最近几年国企规模不断扩大,并且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其在建投资项目快速增加,连续扩张会带给内审工作全面覆盖新的挑战[3]。有关文件中标明:未来审计计划中需纳入长期不审的分支机构以及子公司,不应该出现3年以上未通过审计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实现审计无盲区。当前很多国企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要求,主要有以下单方面的体现:①受到当前机构、工作模式以及人员数量的限制,这将影响审计风险全覆盖、不存在审计盲区以及3年审计全层级企业全覆盖这一目标面;②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对象以及其过程中实现全覆盖比较困难,和国资委存有一定差距;③国资委需要用3-5年时间轮审一遍企业中重大工程以及投资项目,这加大了审计监督重大事项全覆盖的难度。怎样对目前国企迅速发展以及内审工作全覆盖现存矛盾进行解决,并在企业迅速发展条件下建立多层级的区域性审计中心以及管控体系,是国企管理层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2.6 需识别新兴产业的业务实质及风险点

新时期下,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加快了产业升级调整的速度,出现了大量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进国企的发展战略以及盈利模式不断升级转型,以此深度融合产业链。该环境下,新兴产业模式下的多业态和多板块格局对于审计人员提出新要求,具有以下表现:涌现的多元化业务以及新兴产业更高的要求着内审工作者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知识层次,需要其准确及时掌握新业务实质以及风险,具备迅速识别新业务风险能力是现阶段国企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业务素养。针对这一情况,国企应该引进具备管理经验,熟悉企业经营的审计人员,确保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并提升审计人员业务实质及风险的识别能力。

3 提升国企内审实效性的对策

3.1 整合内审机构

新时期下国企开展审计工作,需强化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使管理体系更加规范,提升内审机构的地位,避免内审存在边缘化和外部化问题[4]。在这一基础上,根据审计管理职责和实施业务职责相分离这一原则来设置内审机构,审计管理机构具备决策性、战略性及全局性职能,将审计监管职责全面落实;实施审计业务机构具备基础性、监督性和日常性智能。另外,可扩张国企内审机构规模和审计队伍,也可革新审计管理体制,提升审计地位。有效监督国企各级领导、部门和工作人员,并创新监督体系。

3.2 加强建设内审队伍

培训内审人才是国企内审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①构建全面培训体系,组建审计人才队伍,提升审计队伍能力。可开展高管专题培训,对于国企内审工作分管领导以及中层管理干部在思想和战略上开展培训教育,按照党中央内审工作有关指示来解读批示与审计署和国资委的指导意见及要求,提升审计领导队伍风险认识以及政治站位。②运用外部师资力量。参加国资委、内审协会和审计署等开展的培训,和先进单位加强交流学习。③主要根据“扬长补短”原则,将内审培训机制完善,建立互助互学互勉的交流平台,提升审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增加其知识储备,并优化知识结构[5]。

3.3 提升内审质量与效率

提升国企内审效率需要转变内审部门工作的方法。这将改变内审原本工作思路,掌握所有数据,在国企各个部门渗透内审工作,构建由分散至整合、由部门员工到领导的审计监督体系。在这一基础上,使用互联网数据和大数据统计等新方法与新技术开展内审工作,如果数据存有一定差异或是内审结果异常,那么需要内审机构向纪委等部门及时进行汇报,以此有效发挥审计和监察联系的作用,提升内审工作效率。内审机构需要对数字化审计方法进行大力推广,通过财务系统、物资采购系统与合同管理系统等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嵌入式的审计辅助模块,逐步实现审计辅助系统的独立运行。

3.4 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

在国企未来内审中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建设信息系统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怎样运用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将衔接审计数据、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工作做好,是提升国企审计效率,落实动态预警业务风险机制的重点内容。国企未来的内审工作需加强采集和管理数据,并构建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对标数据库,实现数字化的审计评价与判断。例如运用企业办公邮箱、云文档等工具在线上对审计资进行收集和共享。

4 结语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新时期下国企深入改革,在这一基础上提升国企内审实效性,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监管水平。从而国企在发展中应准确认识到开展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分析目前自身内审工作依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内审工作实效性,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审机构监督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夯实监督之基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