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2020-11-27 14:28周煜冰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4期
关键词:行政性城镇化居民

周煜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治理的重要性

1.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治理有利于治理理念的转型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国家的政治权利与社会权力的界限逐渐清晰,传统的体制化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下各种社会组织的出现、服务型组织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体制化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管理、经济管理以及政治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全部的生活需求,降低了生存质量。社区治理理念的出现主要是政府、社会组织、非盈利组织、盈利组织等协调合作为社区提供公共物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社区治理理念可以帮助治理理念由原来的政府为主导转变为以社会为主导,促使社区服务更加满足人们的生存与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是民主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治理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区治理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因为人口的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没有对这些流动性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而且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务工,造成了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的稀缺,构建科学的社区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缓解资源紧缺的问题。然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量的农村人口会进入到城市务工,跨区域务工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导致了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无人照顾、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也会大量缺乏。社区治理模式下,政府、非盈利组织、社会组织、公益性组织会协调对农村地区的社区进行管理,为社区提供更多的资源,有助于打造良性的社会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 新城镇背景下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治理主体的分割功能交叠

目前社区治理主要是三大组织构成,社区党组织、行政性组织、非行政性组织,三者共同治理社区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社区党组织没有自主管理权,接受上级的组织的领导,主要的职责是执行政府下达的各项行政性政策。非行政性组织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如物业、业主委员会等。

但目前三者之间的职能存在分裂与交叠的问题,社区党组织与行政性组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职能划分,所以社区党组织也具备行政功能,行政性组织在行政时会与社区党组织行政时产生功能重叠,造成大量无用的管理。非行政性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但行政性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在执行政策时并未与非行政性组织沟通,三个组织缺乏有效的协调,导致政策不能有效的执行。

2.2 社区居民参与存在问题

社区治理模式下居民要对社区问题有着极高的参与度,有效的社区治理居民对社区事物的参与度极高。但目前社区治理模式居民的参与度较低,因为传统体制化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下导致了人们对政治的参与度较低,居民都是“接到说什么,我们做什么”的状态,参与任何社区管理性事务都是被动的状态,所以不会去主动的参与到社区事物的管理。然后,社区治理中异质性较强,因为社区成员的身份不同、背景不同所以社区内部并没有形成社区文化,在社区集体性行动中如衣物捐赠、卫生清扫、社区节目表演等无法让社区内成员主动参与。

2.3 社区行政化中存在问题

社区行政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行政吸纳,二是权利沉降。我国的社区治理主要是街道、乡镇、基层权利机关。乡镇等基层机构在这样的行政体制下逐渐转变为基层的政府组织,但街道与政府在本质上有所不同,政府可以调控各项资源,对各种公共物品进行宏观调控。但街道并不能对公共物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配,缺少大量的资源。对此政府为了确保街道可以承担大量的行政职能,会投入大量的资源。所以目前我国的街道等基层组织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大概近百项,而且大部分的事务都是政府派发的。街道会对社区进行管理,导致了社区管理过程中社区的自治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降低了社区治理的效率。

3 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措施

3.1 打造同特质的社区文化

在社区治理时要打造同质的社区文化,我国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具备共同文化和地域性两个特点。在社区文化打造时,首先可以培养集聚性,促使居民在群体中培养共通过文化,塑造群体文化,培养居民的集体价值观。社区文化的塑造可以通过群体文化的打造实现,对此街道可以举行具体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居民的整体意识,塑造社区文化。社区可以通过公告进行集体文化的宣传,物业也可以经常举行福利活动,增加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其次,在社区中同地域的居民有着相同的文化习惯,相同年龄段的居民之间文化习惯、文化观念具有相同性,对此社区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在社区内举行对应的活动,在社区内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加社区居民的凝聚性。最后,文化的塑造要以法律为基础。通过社会道德与法律规范,在社区内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打造同质的社区文化,有利于提高社区的凝聚性,也能帮助居民更好的参与到社区事物的处理中。

3.2 构建“强政府-强社会”社区治理模式

“强政府-强社会”的社区治理模式主要是政府要为社区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富裕的社会环境,丰富教育卫生资源,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府保障。在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下,各种社会组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社区主要是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为居民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政府为社区提供强有力的公共物品和资源,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社会组织要在政府的指导下为居民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3.3 社区的协调治理

社区的协调治理主要有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对此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需要多方协调,将自身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的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社区治理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转变现有的治理理念问题。但目前的社区治理中,各组织机构间职责存在交叠,影响了社区治理的质量。居民对社区事物的参与度较低,社区内没有形成社区文化等问题。对此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协调关系,政府进行社区治理大方向的把控,社会组织提供针对性服务,居民努力参与社区质量。三者协同并进对社区的治理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行政性城镇化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当代乡村文化生产的实践特征及其理论价值
论行政合同性质
内地与台湾地区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浅谈我国社区治理的行政性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你睡得香吗?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