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2020-11-27 14:28肖时瑞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4期
关键词:工程设计构件管控

肖时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在具体管控中,因计算规则的复杂性、建筑工程情况的动态性,时常出现计算结果偏差的现象,进而对造价管控准确性产生影响。而恰逢BIM 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变革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施工图纸的三维呈现以及工程量的自动输出,为工程造价管控的高水平开展提供保障。

1 BIM 技术定义及其特征分析

1.1 BIM 技术定义概述

建筑工程领域中BIM 应用可视为建筑信息模型,依托于工程信息资源收集,借助BIM 平台进行数字信息模型的构建,并且模型具可操作性。建筑信息模型基于建筑几何学原理,构建期间会以建筑性质为基础,精准呈现出建筑所需的构件数量,并通过对地理信息与空间概念的囊括,进行建筑等比例的三维呈现。针对BIM 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工程资源信息的集成利用,并以数据信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特征真实模拟,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进行建筑模型的体现,管理人员可依据信息模型开展项目管理工作[1]。另外,可以将BIM 当做建筑项目施工的管理手段,实际施工中通过对BIM 平台信息的更新与共享来确定不同管理内容与职责,并为相关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1.2 应用特征优势分析

项目建设期间进行BIM 技术与造价管理的融合,可实现在项目全周期中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并为全过程造价管控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具体造价管控中,BIM 应用优势体现为:

(1) 集成化造价管控。造价管控涉及到对建筑项目建设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且项目实施期间需要多部门、组织之间协调联动来发挥资源优势。而基于BIM 可实现集成化的造价管控,做到项目造价管理中进行信息集成、组织集成、资源集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建设过程的全面分析。

(2) 可视化造价管控。以往建筑项目会以二维图纸为载体,结合信息标注、线条绘制的方式进行建筑构件参数的体现,无法做到对建筑空间的三维体现,或多或少会对造价人员进行图纸信息的掌握产生影响。而依托于BIM 构建信息模型,将构件参数录入平台进行建筑的三维立体呈现,并通过自动化生成报表来精准表达各构件参数信息。可以在帮助造价人员全面掌握图纸信息的同时,避免因图纸信息掌握偏差而影响到工程量计算的精准性[2]。

(3) 智能化造价管控。管理人员可利用BIM进行工程造价的智能化管控。依托于信息录入三维建筑模型,并实现对工程重难点环节的智能化模拟。如人员可以借助BIM 模拟演示现实中难以实施的项目,包括紧急疏散、热能传导等。再或者通过加强建筑模型与时间维度的关联,进行建筑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帮助造价人员确定建筑施工成本投入,避免因施工方案的不合理而增大成本投入。

2 建筑工程造价中BIM 的具体应用

2.1 投资决策阶段的融合应用

决策阶段是建筑项目实施的基础前提,主要决策内容为建设标准、工艺评选、施工地点、材料设备选用等指标的确定。为避免因决策失误偏差而影响到造价管控水平,单位需借助BIM 进行投资决策的优化,具体为:

(1) 造价估算优化。决策阶段实施造价管控的主要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者进行设计方案的对比与选择。而设计方案比选的基础依据为方案造价,所以可利用BIM 进行方案参考价格的准确、高效确定。决策期间从数据库中调取类似工程的数据信息,并依据本项目特点、要求的掌握进行模型参数的合理优化,然后结合当前市场价格确定建筑各构件造价与工程量。依据对指标的分析与判断,为项目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确保选用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3]。

(2) 投资方案选择优化。构建企业级乃至行业级的BIM 数据库,提取其中高价值技术参数、成本信息、构件信息、材料信息等,并在投资方案制定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复原,并依据对项目特征的分析,进行历史项目模型的修改,以此形成适用于本项目工程的方案,达到投资方案优化选择的目的[4]。

2.2 设计阶段的融合应用

针对造价数据的测算,可利用BIM 来提升数据测算的精准性与准确度,依据对数据库构建,管理人员可在数据库中提取历史项目指标,如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区域造价等指标,依据对历史指标数据的分析,确定与本项目相契合的限额设计目标,确保其工程设计造价符合项目建设预期需求。同时,工程设计期间借助BIM 模型来实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通过对工程设计各构件数量、材料型号、价格的体现,帮助造价人员进行工程设计造价的精准计算。以目标造价为基准,进行工程设计实际造价金额的比对,判断工程设计指标是否处于可控范围内[5]。另外,针对建筑构件成本费用的计算,人员可通过BIM 平台进行构件参数信息的实时、同步获取,进而实现对各构件成本的精准计算,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达到优化工程设造价控制效果的目的。

2.3 施工阶段的融合应用

项目施工期间,单位可将BIM 应用于以下3 点:

(1)“5D”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以建筑信息模型为依托,结合工程造价管控与项目实施时间轴构成5D 管理模式。具体施工期间,管理人员可通过BIM 平台进行项目造价数据的获取,实现以日、周、月为周期进行造价数据的提取,或者是造价管控人员可以以某个施工节点为依据,进行该节点施工情况、造价数据的获取[6]。

(2) 进度计量与支付优化。以往二维图纸的应用使得工程变更、施工预算、工程进度分别由不同部门人员把控,所以增大进度款申请的难度。而应用BIM 后,可将时间维度信息与建筑信息模型相关联。施工期间BIM 平台可做到对工程量以月度、季度为节点进行汇总,而在进度款申请时,施工人员提取BIM 平台中汇总的工程量信息,确保其进度计量的优化开展。

(3) 变更管理优化。施工前单位可利用BIM进行工程设计的优化,并结合三维碰撞测试的开展来减少工程变更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BIM 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为工程造价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在保证项目建设成效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造价管控水平的显著提升。对此,单位需重视将BIM 技术应用于全过程项目造价管控中,减少冲突与矛盾的发生,降低出现工程变更的出现几率,结合对项目投资方案、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为项目工程造价成本的合理控制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工程设计构件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铜阳极泥中碲回收工程设计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