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工匠精神”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20-11-27 18:14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流行色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物形象工匠

姜 丹(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知识经济时代,快节奏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个人形象”是公开场合的关注焦点。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对美、自身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人希望通过外部手段,不断提高个人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但是,实践中如何改变人物形象,提高人物形象影响力,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工作人员予以重点考虑。在此背景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主阵地,要想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唯有融“工匠精神”培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才能保证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目的。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一线工作经验,围绕融“工匠精神”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法,提出自身几点拙见,供业内人士借鉴。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现如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虽十分重视思政课程和人文课程,并提倡“课堂思政化,思政课堂化”,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课程体系尚未真正意义上完全融合,外加教学方式单一化,影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众所周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倘若专业人才培养时,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职业精神和思政教育两者尚未协调发展,培养出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薄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职业教育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足,总结起来,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体系尚未体现融合性

现如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中,积极提倡“课堂思政化,思政课堂化”,但是由于课程体系尚未体现融合性,造成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思想道德品质等培养效果欠佳,造成学生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习,仅停留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层面,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等尚未真正意义上提升,进而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另外,职业院校即使开展人文课程或者思政课程,也是以敷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无法发挥出思政等课程教育价值,进而影响工匠精神的融入,不利于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最终制约了学生的人生发展。

2.教学方式单一化

“工匠精神”融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00后的学情,唯有创新教学方式,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抓手,探索师徒制培养方案,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 的认知。然而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并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对学情分析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工匠精神”传播的同时,制约了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容易导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出现职业文化精神的空白,进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难以提高。

二、融“工匠精神”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法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形象设计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及技能,有较高文化素养及创新能力等之外,还需重视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工匠精神”,以此培养出适应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优化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结构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融入“工匠精神”,并非简单的内容添加,而是在课程结构、体系标准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与深度融合。现如今,专业教学虽提倡“课堂思政化,思政课堂化”,但是由于课程融合度不足,制约了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意义上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唯有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优化课程结构,将其合理划分为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教学模块、职业知识教学模块、岗位技能教学模块、素质拓展教学模块。综合素质教学模块主要是指基础综合素质课程,如语文、英语、计算机、体育、思政等公共课程的学习;职业知识教学模块主要是指专业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岗位技能教学模块主要是指岗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主要包括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拓展;素质拓展教学模块是指在专业之外的兴趣培养和拓展,主要包括一些选修课程。除此之外,课程考核内容中,增设人文素养的考核,即旅院六艺的考核,主要包括英语、歌曲、阅读、古诗文、艺术技能、体育技能,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工匠精神”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的融入,并非单课程的融入,而是广泛融入所有学科中,以此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认知,从而在多学科教育实践中,以潜移默化方式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以此促进学生个人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2.丰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内容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主要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教师多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针对性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提高。但是人文精神课程内容具有灵活性、丰富性等特点,要想真正意义上保证人文精神课程教学时效性,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需重视内容的丰富,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首先,教师授课内容需重视实践演练,通过模拟真实职场环境、社会需求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并让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正确看待职业发展中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如《人物造型基础》《化妆造型》《风格形象设计》《服饰搭配》等核心课程,可通过实践操练,系统掌握化妆造型的技术技能、人体基因风格的识别与演绎方法等,不断提高学生形象美学能力、艺术的感知力和鉴赏能力等。其次,教师授课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深层次分析课程内容,加强专业知识理解和印象,从而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精神的培养,进而达到“工匠精神”融合培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的目的。

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案例分析

从本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际教学工作来看,本专业学生在第三年需进入企业实习1年,在企业真正的岗位工作1年,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素养。为了使此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需采取校企合作及校企融合管理模式。总结起来,具体实践教学要点如下:

1.重视校企合作教学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为培养出适应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需重视校企合作教学,通过与上市公司美丽田园、樊文花美容集团、太原金夫人婚纱摄影、太原罗亚婚纱摄影等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的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实现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将企业打造成学生的校外课堂,为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通过系统的化妆造型、美容顾问、产品推广、美容师等实训项目,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始终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注重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渗透,将校企合作深入到课堂教学与人才质量评价当中,把实习实训放在全真环境中,使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实现无缝隙衔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与社会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

2.完善实习实训制度,提升校企管理水平

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校内教学组织而言,更需要规范管理。因此,职业院校需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学生实习安全管理规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规范和安全。除此之外,为保证产教培养人才方案的顺利实施,需立足于实际情况,完善校企管理组织机构,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运行管理组织机构由专业带头人、专业主任、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院系学生管理人组成专业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指导顶岗实习全过程教学文件,如:《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顶岗实习任务书》《学生实习日志》等,以此提高校企融合管理水平,为更好地培养适应人物形象设计行业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社会快速发展,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有必要融入“工匠精神”,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物形象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工匠神形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