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与优化

2020-11-27 09:34叶芳菲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4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会计核算核算

叶芳菲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九江 332000)

财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是财政负责分配资金,各单位自行用款,单位对财务工作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办理资金支付,单位领导也可以对财务工作施加影响,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单位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资金监管乏力、违法违纪风险加大等问题。随着对财政资金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财政部门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各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资金结算和监督管理工作全部由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会计集中核算有效解决了一些传统会计领域出现的问题,也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同时也为适应公共财政建设的发展要求,为其他财政改革提供了支持。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含义与优势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含义

会计集中核算是把核算功能集中发挥作用,达到专业和高效率。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对会计委派制的一种转变,其主要目的是整合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有效地实现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和管理职能[1]。随着时代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经济业务统一纳入核算中心以后,减少了核算的中间环节,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方便财政资金的统筹管理,而且分配事业单位资金的方式更加合理,响应了公共财政支出的要求,使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更加合理规范。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1.加强对会计的监督,保证信息质量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变了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人事与组织关系和原单位相脱离,也避免了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人为干预,提升了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使财务人员更能以专业负责的态度对一些不合法的会计现象进行监督,增强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真实。

2.促进资金的有效管理,加快预算执行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改变了原有的开户方式,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开设单一账户,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管理各单位的财务资金,加强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得资金浪费的现象得到了控制,并合理分配资金,加快了单位的预算执行,集中资金不仅使预算编制更加有效,而且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2]。

3.加强了财政监管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后,可以对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规范了单位的财务支出行为,减少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杜绝了挤占、挪用和贪腐现象的发生,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集中核算实现了人员集中化、工作流程化、核算电算化,降低了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成本,而且由于集中了各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信息,有利于内部审计对资料的收集工作,减少审计成本,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二、会计集中核算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在会计集中核算下,事业单位虽然保留了财务管理职能,但会计核算工作都转给了会计核算中心来做,改变了原来由各单位自行批准并使用的资金支配方式,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控制权被削弱,单位认为资金都在财政部门集中管理,自己单位只管用钱,对预算经费管理、资金支出结构、财务活动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放松要求,而且各单位报账员只管单一报账,不能行使财务管理职能,长此以往,会造成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放松了对单位内部资金监管的要求,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脱节

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就是核算和监督,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人员一人要兼顾几个单位的账,因为对相关单位的业务工作缺乏了解,只能对原始票据进行审核,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都予以报销,但是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客观性都无法判断,会计核算中心实际只行使了会计核算的职能,但是对会计的预测、分析、监督职能无法发挥,造成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相脱节,导致相关单位的财务工作出现监管漏洞,比如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核算中心只管账簿不管实物,如果单位的资产管理责任不到位,资产的增加、处置比较随意,就会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会计责任主体定位不明

会计集中核算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由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转移给了核算中心,原来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有部分转变到了核算中心,核算中心作为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中间人,承担了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从而也成了被审计对象,在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账实不符、违法经济事项等问题,在追究会计责任时很难界定双方的责任大小,造成单位和核算中心相互推诿的现象,增加责任认定难度。

(四)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效率不高

事业单位是带着公益目的的组织,它的设置是为了补充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能。为了认真履行自身职能,事业单位要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虽然会计核算中心能够有效采取相关财务管理措施,避免了利益上的损失,但是核算中心不了解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对一些专项经费核算不准确,会限制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单位开展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核算中心只能在资金管理方面把关,不可能对各个具体业务的绩效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因此,由于缺乏对单位专项资金所要达到目标的管理与约束机制,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会计集中核算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转变原有的工作观念,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关系,会计集中核算是对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权利的分离,但核算中心更多承担的是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单位原有的经费预算执行和财务计划制定,固有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的分析和总结等职能不变,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财务管理要求仍归原单位。所以事业单位要主动配合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重视财政资金的支出和运转情况,充分使用会计集中核算的功能,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内部制约机制,有效防范风险。

(二)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人员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要了,特别是对于报账员来讲,各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撤销后,报账员成为联系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的纽带和桥梁,报账员实际履行了会计和出纳的双重职责,所以报账员又称报账会计,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规范报账会计行为;更要做好财务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岗位职责,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促进财务管理的进步。

(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在项目前期,没有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导致筹集资金与实际所需资金不符,出现资金闲置或资金短缺的情况,均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3]。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质量能够让事业单位发展得更加稳定,这也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预算单位要将各项支出都纳入预算进行管理,项目经费预算要注重前期的调研和评审论证,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构建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全角度监督;并推行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措施,保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想要加强财务管理,就要及时了解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支付情况等,为此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事业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的财务数据联网和资源共享,以加强核算中心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有利于预算单位及时了解单位经济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单位领导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以后会计集中核算制向国库集中收付制的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应用会计集中核算,提高了对内部资金的监管力度,提升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需要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措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障单位的持续发展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会计核算核算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