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2020-11-27 03:07陈永鹏
商品与质量 2020年53期
关键词:压桩桩体标高

陈永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造成土木工程实施作业之时出现质量隐患的因素非常多,如果施工技术不专业、工作人员缺少施工经验、没有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标准,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桩基础在施工作业期间,其施工技术的开展与质量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 桩基础技术施工特点

1.1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多,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面临的地质结构也较为复杂,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有着明显差异,这导致了桩基础技术应用难度的增大。在选用桩基础技术施工前,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的特殊性,选用合适的桩基础技术对地基进行加固[1]。

1.2 开展难度大

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地质勘查与测量工作所得数据依赖性较大,精准的勘测与测量数据可以有效提升桩基础设计的科学性,确保桩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若数据存在偏差,或者施工环节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则会导致严重质量问题,最终导致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变差。

2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几种桩基础

2.1 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高效、低噪音、低污染的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危险性小、人工投入少、施工便捷、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钻孔灌注桩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地下土层结构的扰动,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与复杂环境[2]。

2.2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需依据施工现场情况挖孔,并在其中防止钢筋圈,然后将混凝土填筑到其中,虽然施工简单,但其受力性能可靠,抗震性能强,但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工程。人工挖孔桩虽然性价比较高,但挖孔过程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较为缓慢,采取井下作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3 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技术对提升地基承载能力和强度有显著效果,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的优点。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确认桩基数量及间距,避免数量过多而挤土,也能避免过于稀疏,承载力不够,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BIM技术对桩基施工予以模拟和计算,确定桩基具体数量及精确的间隔距离。施工前,场地一定要清理干净,避免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影响施工进度[3]。

3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

首先,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该对沉渣厚度反复地进行检测,如果沉渣不满足相关规定,便需要重新开始清孔工作,只有沉渣情况达到相关规定,才能够实施混凝土灌注工作。在实施混凝土灌注工作时,应该保证其具有分层性以及连续性,每一层的高度都要控制在500-600mm之间。其次,任何一个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现场是存在其自身特点的,如果沿用其他工程的施工工艺是无法适用于该工程的,因此,土木工程应该选择适用其施工的工艺来进行。可以利用“拔球法”来进行,选用3.5m3的最大斗量来进行混凝土灌注工作,如此便可以将孔底的沉淤、沉渣溅开,促使桩身能够拥有最佳的紧实性。

3.2 桩基础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工艺如下:桩基的测量定位→桩机准备就位→吊桩→对中→压首节桩→接桩焊接→送桩→终压→截桩,其中较为重要的工序有压桩、接桩及终压[4]。

(1)压桩。预制桩压桩时需要严格遵循挤土效应,防止管桩发生位置偏移。压桩时,需要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周边的顺序逐一进行,同时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桩机运行的设计应合理,便于后期送桩和喂桩。第一节桩基的压桩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压桩质量,因此,在压桩前需对平机台进行调整,确保桩位定位精确性。压桩时,利用经纬仪、线锤等对桩体垂直度进行控制,避免桩体出现过大歪斜,桩体的垂直偏差应<0.5。测量人员需对压桩过程进行实施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确保压桩过程中,桩体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压桩过程中还应对施加在桩体上的压力及进入深度进行检测,避免压力骤增骤降,一旦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停机,并对比当地地质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查明原因后,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2)接桩。接桩时,上下桩节需要保持顺直状态,中心轴在一条直线,错位偏差≯2mm。接桩时,应最大限度的缩短接桩时间,将接头处进行焊接,待焊接自处自然冷却后,才能继续进行压桩。接桩完成后,需对接桩的接头进行焊接,且焊接质量依据隐蔽工程验收标准予以验收[5]。

(3)终压。压桩之前,需先用桩机进行试压,以确保预制管桩终压技术参数的准确性。通常采用双重控制对终压技术参数进行确定,摩擦桩采用的是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进行确定,端承桩则与之相反,最终结果以设计具体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予以确定。预制管桩终压完成之后,需要对顶桩标高进行控制和测量,通常选用水准仪予以测量,测量的误差<50mm。预制管桩进行试压,以确保终压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技术参数的确定,通常使用双重控制,按照桩基础设计的具体要求,摩擦桩是“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而端承桩则是“以送桩压力为主、标高控制为辅”,并依据设计的具体要求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终压之后需用水准仪对顶桩标高进行测量和控制,并将偏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

4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桩基础质量的原因有许多,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必须要拥有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以及高效地处理方法,要严格地遵照施工技术要求来进行施工,才能够从根源上对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展开有效地控制。

猜你喜欢
压桩桩体标高
盾构隧道近距离斜侧穿建筑物群桩基础施工参数影响研究*
某刚架桩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基于模型试验的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
基于CEL法的海洋土体中桩基自沉及稳定性分析
GNSS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
静压桩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实例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灌注桩后压施工技术
论打桩引起的基坑开挖问题及桩基标高影响分析